審美態度和非審美態度的區別是什麼

2021-03-03 21:04:09 字數 3778 閱讀 5787

1樓:匿名使用者

審美態度:

是一種寧靜的、適宜於接納物件外觀的心理狀態,使主體關注於物件的形

式與結構。

其核心是要求人們在審美活動中超越自我和實際功利而達到對審美物件的

審美靜觀。審美態度是存在於審美活動中的,不同於實踐、理智、道德的一種態度。

「異質同構」是

「格式塔

」心理學的理論核心,

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在外部事物的存

在形式、

人的視知覺組織活動和人情感以及視覺藝術形式之間,

有一種對應關係,

一旦這幾種不同領域的「力

」的作用模式達到結構上的致時,就有可能激起審美經

驗,這就是

「異質同構」。

形式美:

形式美是人類符號實踐的一種特殊形態,是從具體美的形式中抽象出來、由

自然因素及其組合規律構成的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符號體系。

形式美與美的形式既相

區別,又有聯絡。形式美具有抽象性、相對獨立性、裝飾性和符號性的特徵。

多樣統一:

又稱和諧,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則。具體指形式美中的多種形式因素,按照

既富於變化而又具有規律的結構組合的法則。

多樣體現事物的千差萬別,

統一體現事

物的共性與整體聯絡。

優美:是以小巧、柔美、鮮麗明豔的外表和輕盈、舒緩、靜中有動的態勢,來象徵人

的實踐力量與生命品格的悠遊自在,寧靜祥和。以換取欣賞者賞心悅目的快樂或「溫

柔的喜悅」這種審美價值形態。

美本質研究存在的困難有哪些?

美的事物的繁多性;美的感受的易

變性;美本質論的奇異性

。中國「樂教」的功能:

自上古時期的堯舜時代,我國已經出現了統治者利用**

的的特點以施行政治教化。**對於維護宗法制度和社會等級秩序具有特殊意

義,歷代統治者都十分看重**教育的社會、政治、育得、育人功能,重視「禮

樂教化」

,把**等藝術形式看成是教化民眾、安邦治國不可或缺的一種主要手

段。**教育成為我國古代教育根本的指導思想,在我國延綿數千年之久的傳

統文化中,以「樂教」為核心內容的美育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不僅使得我

國古代美育思想十分豐富,

而且也是造成我國古代美育思想獨特的價值指向和理

想旨趣的直接的實踐基礎。

羅丹的《老妓》

:《歐米艾爾》實際上是通過畸形、醜陋的形體,表達了對生

命的強烈悲哀和絕望。

、因此,

《歐米艾爾》這個人體雕塑越是醜陋,越是表現出作者

對人類深沉的同情,體現出人類追求享樂的巨大代價。而越是醜得真實、醜得可信,

越是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體現的是審美的塑造與塑造的審美的關係。藝術美不

在於生活中的美與醜,而在獨特的審美創造。羅丹創造《》的手段是極其堅利「極其

堅利」的,它通過否定的方式表達理想的美。

審美教育的功能與特點

功能:第一,形式教育及其功能。形式教育包括形式美

和美的形式兩方面的教育,

其中形式美教育是審美教育的基礎,

美的形式教育除了形

式美教育功能之外,還具培養人們想象力以及情感物件化的作用;第二,理想教育及

其功能。理想具有形象性與情感性,理想教育主要包括社會理想教育、人生理想教育

等等,其實質都是典範教育。

特點:以情動人、人是目的;潛移默化、寓教

於樂;因內符外、全面發展等。

美的本質:

美是在人類實踐的基礎上,主客體互動作用的產物,是反映人的自由創造

和生命活力的生動形象。

美的特徵:1

、形象性(美是通過審美感官來把握的,所以它與審美主體的感覺分不

開。而審美感官的主要功能是對事物形象)的感知。可見美必須通過具體的感性形象

的形式來表現);2

、感染性(凡是美的東西一般都具有感染性,就是說,美的客觀屬

性中有某種能夠引起我們愛慕和喜悅的東西);3

、社會性(首先,美是屬於人的,它

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一種社會現象;其次,美是令人愛慕和喜悅的物件。美的背後

潛藏著社會功利性。)。

美的分類

:社會美、自然美、形式美、藝術美、科技美、醜

美的基本範疇:1

、西方美學:優美、崇高、悲劇和喜劇;

2、中國傳統美學:中

和、風骨、滋味、傳神、氣韻、

「錯彩鏤金」與「芙蓉出水」和境界。

中國美學傳統中的壯美與西方美學中崇高的關係:

崇高與壯美是有想通之處的,即它

康德審美態度說是指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的「審美無利害關係」說  在審美態度理論看來,無論是審美靜觀還是心理距離或審美注意等,其實都是以「無利害關係」作為最本質的特徵的。無利害性不僅是審美態度區別於非審美態度的標誌,同時,也是使物件成為審美物件的決定性條件。由此看來,我們必須對「審美無利害關係」這個問題作個必要的解釋,這個問題在康德那裡得到了最深刻的闡述。

  「審美無利害關係(aesthetic disinterestedness)是康德美學一個極為重要的命題,許多西方著名美學家認為它是審美感覺區別於非審美感覺的重要標誌之一。有的美學家認為,近代美學之所以有別於傳統美學,就是因為它圍繞著這樣一種新的思想在轉動,這個思想就是『審美無利害關係』。因此,只要把這一概念置於美學理論的中心地位,就能把近代美學和傳統美學區別開來。

『美是一切利害關係的愉快的物件』,這句話可以看作為康德對美的定義,審美物件與非審美物件的區別也就在於我們能否以一種無利害關係的觀點去看待它。」 [2](p.266)  在康德之前,中世紀的托馬斯雖早就提出美非善慾念說,但那主要是從善與美的區別這個角度提出來的,且他並沒有能把理性的善與官能的欲的關係闡明。

夏夫茲博裡的無利害關係,則主要是為了糾正當時經驗派片面強調人的感性慾望,他也沒能就善與美的本質作出明確的區分。  康德為了說明審美的快感和實際的利害無關,他把快感分為三種:由感官上的快適而引起的快感,由道德上的讚許或尊重而引起的快感,以及由欣賞美的事物而引起的快感。

他認為審美愉快是一種靜觀的愉快,與實際的征服、感官的慾望是完全不同的。英國經驗主義者把審美快感看成一種心理快感,以便和感官快感相區別,而康德認為審美的愉快也是基於感官快適的。審美的快感是一種主觀的快感,僅與物件的形式相聯絡,而無關物件本身的存在,而一般的生理快感是與主體對物件的欲求相聯絡的,也就是由生理快感導向對物件本身的欲求。

審美愉快與善的愉快的區別,同樣在於對善的愉快是和利益興趣結合著的。善的愉快與感官快適雖都和利害關係聯絡著,但感官快適是直接使人滿意,而善的愉悅則通過目的的概念而置於理性的原則之下。

「審美意象」與「審美趣味」的區別是什麼?

3樓:漫閱科技

在深入地bai討論藝術享

受的本質du時,我們儘可能zhi避免使用諸如dao「審美趣味」這樣的字眼版,因為,審美趣味之滿足常權常充任了藝術欣賞和審美經驗的代名詞,而我們正應當指出在「審美意象的形成」與「審美趣味的滿足」之間有著原則的區別。

藝術作品並非是提供給我們審美趣味之滿足的一個客體。作品之為作品存在,即在於它以其內在視域為審美意象之形成提供了「空間」,也即為真理之發生提供了可能性。「真理之發生」與「趣味之滿足」,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觀。

審美態度這一概念最初是由誰提出來的

4樓:

一般認為,心理學的思想起源於古希臘哲學。

2023年,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由此誕生。科學心理學之父馮特,是最早確定心理學這門研究科學的人。

審美經驗和審美體驗的區別,就是傳統美學和現代美學的區別

審美體驗是貫穿於創作 欣賞 消費及傳播之始終的精神活動。審美內體驗是主體與作為審美物件容的審美客體構成的一種已然的融入和超越的內在狀態。西方現代美學對審美經驗的解釋可以分為兩大型別 一種是主觀論的解釋,強調審美態度的作用 另一種是客觀論的解釋,強調審美物件的作用。在客觀論者看來,審美經驗最主要的源泉...

採取措施和語言態度的取別是什麼,警察說採取措施不當,或語言態度不當。兩者的實質區別是什麼?

採取措施 是指對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直接採取行動。語言態度 是指對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的說話語氣和態度 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是行動一個是語言。警察說採取措施不當,或語言態度不當。兩者的實質區別是什麼?語言不當,不會造成傷害。而措施不當,可能造成傷害,可以索賠。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什麼?求答案 人與...

現實和理想區別是什麼,理想和現實的區別是什麼

理想與現實,其實說白了,也就是精神和現實的分界!理想與現實能夠同時兼而顧得的恐怕是少之又少?只有現實而沒有理想,就彷彿一個人只有軀殼,而丟失了那一顆 心 只有 理想 而不顧 現實 那也是一種永遠地 幼稚 甚至連 生存 都成了問題?那種結果,要麼成大器?要麼毀滅?就仿如梵高,為了繪畫,最終餓死街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