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的斷句,李清照一剪梅朗讀節奏

2021-03-04 04:11:05 字數 5588 閱讀 3167

1樓:匿名使用者

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緻精巧的別情詞作。

李清照 一剪梅 朗讀節奏

2樓:心明心誠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樓:一個孤獨舞者

誦讀節奏: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樓:匿名使用者

嘰裡呱啦!嘰裡呱啦嘰裡呱啦嘰裡呱啦嘰裡呱啦嘰裡呱啦來聽

李清照的<一剪梅>怎麼停頓.

5樓:匿名使用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可以配:林海的《琵琶語》

6樓:匿名使用者

拍手相招

夜漸寒深酒漸消

袖裡時聞

玉釧輕敲韻

城頭誰恁促殘更

銀漏何如

且慢明朝

不是還有一首一剪梅的歌曲嗎?你可以試下

李清照的【如夢令】朗讀停頓怎麼標

7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怎麼才能出去呢?怎麼才能出去呢?划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8樓:匿名使用者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急!!把李清照的一剪梅這首詞怎麼讀好,標上停頓、重度什麼之類的,最好把該讀出來的感情寫下來!

9樓:匿名使用者

紅藕香殘/玉簟秋bai,輕(輕讀)解du羅裳,獨(重zhi讀)上蘭dao舟。

雲中誰(回重讀)寄/錦書來,雁字答回時,月滿西樓。

花(重讀)自漂零/水(重讀)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整句慢讀) 此詞之妙,前在虛實,後在詞工,上片一句"雲中誰寄錦書來"甚妙,不然,"玉簟""西樓"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把相思寫得有模有樣,有動有靜。

遍觀古今詞,只有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堪敵;然又不如,剪不斷理還亂的是紛線亂麻,有形而無意,有靜而無動。 這首詞是寫思念愛人的,整篇基調是憂愁的所以要慢慢的讀才有感覺哦~(好好練習哦~加油↖(^ω^)↗)

10樓:匿名使用者

紅藕香殘來\玉簟秋。輕解羅裳,

源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讀的慢一點,輕一點,帶點傷感,仇怨的感覺。。。至於重度,不好說額。。。

李清照的一剪梅怎樣分段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剪梅的詞牌分段都一樣的,你找其他人寫的一剪梅,照著分段就行了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 簡短一點 5

12樓:小白家裡小白

賞析:此詞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了全篇。上半句的「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的「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

全句的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了詞人情懷。

花開花落,不但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蓆生涼,不但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彩,受到後世詞評家的極力讚賞。

上闋共六句,接下來按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的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

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雲天,偏起了懷遠之思。這一句,鉤連上下。它既與上句緊相銜接,寫舟中所望、所思;下兩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則又由此生髮。

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的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了雁足傳書的遐想。

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是縈繞於詞人心頭。

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之恨。

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後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原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釋義: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

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13樓:北島無夢丷

此詞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

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蓆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全詩如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如下: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蓆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長空,白雲悠悠,誰會將書信寄來?

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飛回來時,清亮的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

14樓:勝芳辦公傢俱

這首詞的上闋,是寫她在荷花凋零、竹蓆清涼的秋天裡,因丈夫的離家,只有一個人過著獨居的日子。詞的下闋,寫她由想象回到現實,進一步把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寫得有聲有色。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

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瞭蕭疏秋意的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蓆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閒情逸致的遊玩。

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雲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的外在表現。 作者藉助於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

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盼望音訊的她仰頭嘆望,竟產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

16樓:心隨今夜月

是寫詞人在荷花凋零、竹蓆清涼的秋天裡,因丈夫的離家,只有一個人過著獨居的日子。詞的下闋,寫詞人由想象回到現實,進一步把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寫得有聲有色。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

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瞭蕭疏秋意的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蓆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閒情逸致的遊玩。

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雲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的外在表現。 作者藉助於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

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內容

李清照的 一剪梅 的內容 一剪梅 宋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 di n 秋。輕解羅裳 ch ng 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

1 原文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2 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蓆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

一剪梅古詩詞注音,李清照一剪梅注音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僅留一絲殘香,素白的竹蓆裡透出涼意,彷彿充滿秋天的 憂愁。我輕輕地解下輕柔的絲裙,換上秋裝 孤獨地登上美麗的蘭舟。南歸的秋雁從雲中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