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023-01-05 02:45:13 字數 6062 閱讀 9493

1樓:匿名使用者

詞的開頭是: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蓆嫌涼的秋天。

「紅藕」,即紅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瞭時節,指出就是這樣一個蕭索秋意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

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來表現秋的到來,那麼,「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蓆生涼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裡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划著小船去遊玩吧。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閒情逸致的遊玩。

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不過是象「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今天獨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於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

所以,她宕開一筆,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這幾句意思是說,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託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誰」,這裡實際上是暗指趙明誠。

「錦書」,即錦字迴文書,這裡指情書。作者這麼寫,看似平淡,實則含蓄有韻味:

一、它體現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極其深厚、真摯,以及李清照對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為如果她對趙明誠感情淡薄,或有所懷疑,就不會想象「雲中誰寄錦書來」,而是必然發出「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或是「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的怨言。

二、寓抽象於形象之中,因而更覺具體生動。單說「誰寄錦書來」,未免顯得抽象。作者藉助於鴻雁傳書的傳說,寫道: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這就通過大雁翔空,形象地表達了書信的到來,使人可看得到,摸得著。

三、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但光是這樣理解,還不可能發掘「月滿西樓」句的真正含義。鴻雁傳書,固然可以暫得寬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

其實,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這才是真實的感情。「月滿西樓」句和白居易《長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夜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作較之白作似乎進了一步,關鍵在於「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由於李清照既然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會思念著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順此思路開展了:花自飄零水自流。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

「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

這句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含義很深。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

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兩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就自然地引出來了。如果說,上面沒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兩相恩愛;那麼,這兩句就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

他倆是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鍾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詩詞中,寫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輝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或是「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一類文字。象李清照這樣從兩方面來寫出相思之苦的,極為鮮見。

那麼,李清照的「閒愁」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這裡,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和李煜《相見歡》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清照寫的一剪梅是什麼用意?

2樓:百度使用者

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 參考資料: http:

3樓:匿名使用者

: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蓆帶著秋的涼意。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登上小船。

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雁群飛回來時,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

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著。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什麼意思

4樓:市冰冰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在一個荷花凋謝、竹蓆嫌涼的秋天,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託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

花自飄零水自流。

花兒自在的飄零,水自在的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起兩處的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頭消失,有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5樓:光樂容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點球,輕解,羅長不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醜,事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6樓:太急急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在一個荷花凋謝、竹蓆嫌涼的秋天,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託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

花自飄零水自流。

花兒自在的飄零,水自在的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起兩處的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頭消失,有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7樓:小頑皮

粉紅的荷花已經凋謝,光滑如玉的竹蓆已經嫌涼。脫去綢衣,換上便衣。獨自登上舟船,雲中相公的信誰會寄來?

幻想大雁排成的字是相公的回信,倚在西樓,發現月光己經散向大地。花獨自飄零水獨自流淌。相思的滋味,兩人都己嚐到,這種情感沒有辦法消除,才從輕皺的眉頭退下,卻纏繞在心頭。

8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知道怎麼來這裡啊??

李清照的《一剪梅》全詞

9樓:匿名使用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詞之妙,前在虛實,後在詞工,上片一句"雲中誰寄錦書來"甚妙,不然,"玉簟""西樓"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把相思寫得有模有樣,有動有靜。

遍觀古今詞,只有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堪敵;然又不如,剪不斷理還亂的是紛線亂麻,有形而無意,有靜而無動。

10樓:燕子飛過的田

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有沒有確定是在哪一年或者哪一階段寫的,是丈夫在太學求學還是李受父

11樓:匿名使用者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所以,蘭舟是指船。

這首詞的創作時間,是一個首先要辨明的問題。

根據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記》引《外傳》雲:「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有的詞選認為,此說「和作品內容大體符合。

上片開頭三句寫分別的時令和地點;下片起句『花自飄零水自流』迴應這三句。這些都是寫分別時情景,其他各句是設想別後的思念心情」(見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

有的選本則認為,「就詞的內容考察,是寫別後的思念,並非送別」;開頭三句也是寫「別離後」的情景(見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詞選注》、202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注》)。

玩味詞意,比較兩說,似以後一說為勝。

首先,《琅嬛記》的記述本不可靠,如王學初在《李清照集校注》(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傢俱在東京,明誠正為太學生,無負笈遠遊事。此則所云,顯非事實。

」何況《琅嬛記》本是偽書,所引《外傳》更不知為何書,是不足為據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應就詞句本身來尋繹它的內容、推斷它的寫作背景。

從上闋開頭三句看,決不像柳永《雨霖鈴》詞所寫的「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那樣一個分別時的場面,而是寫詞人已與趙明誠分離,在孤獨中感物傷秋、泛舟遣懷的情狀。

次句中的「羅裳」,固明指婦女服裝;第三句中的「獨上」,也只能是詞人自述。至於以下各句,更非「設想別後的思念心情」,而是實寫別後的眼前景、心中事。

12樓:滄海半杯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賞析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元伊世珍《琅嬛記》卷中載:「易安結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以詞來抒寫相思之情,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題材,但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顯得越發難能可貴。

「紅藕香殘玉簟秋」,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蓆,頗有涼意,原來秋天已至。詞人不經意地道出自己滯後的節令意識,實是寫出了她自夫君走後,神不守舍,對環境變化渾然無覺的情形。「紅藕香殘」的意境,「玉簟」的涼意,也襯托出女詞人的冷清與孤寂。

此外,首句的語淡情深,如渾然天成,不經意道來。故前人評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意語也」(《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次寫在閨中無法排遣愁悶與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悶。詞人在一首《如夢令》中曾生動地記述一次她乘舟盡興遊玩的情景,不僅歸舟晚,還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情調歡快。

現如今卻是「獨上蘭舟」,不僅無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顯悵惘和憂鬱。「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女詞人獨坐舟中,多麼希望此刻有雁陣南翔,捎回夫君的書信。而「月滿西樓」,則當理解為他日夫妻相聚之時,臨窗望月,共話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頗有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詩句的意境。

另外,「月滿」也蘊含夫妻團圓之意。這三句,女詞人的思維與想象大大超越現實,與首句恰形成鮮明對照。表明了詞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飄零水自流」,詞人的思緒又由想象回到現實,並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飄零,流水自去。

由盼望書信的到來,到眼前的抒寫流水落花,詞人的無可奈何的傷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兩個「自」字的運用,更表露了詞人對現狀的無奈。「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次寫詞人自己思念丈夫趙明誠,也設想趙明誠同樣在思念自己。這樣的斷語,這樣的心有靈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愛的基礎上的。

末三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以逼近口語的詞句,描述自己不僅無法暫時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兩個副詞「才」、「卻」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現了詞人揮之又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這是一首相當富有詩情畫意的詞作。詞人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就越能顯出她的夫妻恩愛的甜蜜,也越能表現出她對生活的熱愛。此外,這首詞在意境的刻畫,真摯、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語言運用的藝術上,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剪梅李清照的斷句,李清照一剪梅朗讀節奏

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 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內容

李清照的 一剪梅 的內容 一剪梅 宋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 di n 秋。輕解羅裳 ch ng 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

1 原文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2 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蓆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