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為三農服務?求解答

2021-03-04 03:17:24 字數 4392 閱讀 1980

1樓:葬花

在新農村建設中,供銷社為了更好的為「三農」服務,我們將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級綜合服務社,建立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基礎;二是積極參與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聯合社等聯合組織,構築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的平臺;三是負責建設農資現代流通網路和參與發展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提高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產品供給服務的水平;四是發展農產品現代加工業和流通業,增強農產品銷售服務的能力;五是參與發展再生資源**利用網路,促進迴圈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

2樓:匿名使用者

1、新形勢下「三農」

工作須始終堅持以農民為本

「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農」工作事關全域性。從吉林實際出發,我們深刻認識到,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三農」工作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這一主線,牢牢把握以農民為本的根本原則。只有堅持以農民為本,切實保障農民權益,才能為保障糧食等農產品有效供給、繁榮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奠定堅實基礎。

2、以農民為本,毫不動搖地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是農村改革30多年來最重要的制度成果。這項制度之所以能夠有力支撐和推動「三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是廣大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的偉大創造,符合我國農業生產特點,符合農民群眾願望。

有序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民有權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農民不是幹部,機制是市場不是**。

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必須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必須始終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利益。

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草原確權承包工作。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草原確權承包,是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豐富和完善,既拓展了農業發展空間,也為促進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機遇。要堅持農民得實惠和生態受保護兩個基本準則,牢牢把握明晰產權和農民決策兩個關鍵環節,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確保取得實效。

3、以農民為本,始終堅持正確的政策導向和改革取向

繼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支援和保護力度、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需要,是保護農民權益的內在要求,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方針。堅持正確的政策導向和改革取向,關鍵是突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個核心,堅定不移地「補貼農民、投入農業、獎勵大縣、理順**、提升科技、保護資源、健全法制、深化改革」,在不斷加大直接補貼和政策支援力度的同時,更加註重製度創新,逐步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3樓:匿名使用者

「三農」問題

,一直是我國的「老大難」問題,說「老」是因為問題已經持續很久,多少年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說「大」是因為事關全面小康目標實現、國家現代化、糧食安全,事關8億多的農村人口;說「難」是因為農業人口較多,農民整體素質不高,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發展水平低,農業投入少,城鄉二元結構等等因素造成了發展難,解決難。但這個「老大難」問題又是擺在各級**、各級部門面前不得不解決而且必須解決好的問題。針對這些狀況,結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淺見,望與讀者共勉。

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到總人口的60%以上,但是農業發展一直處於世界中下水平。2023年全國7億2750萬農業人口創造了35477億元農業總產值,人均創造農業產值不及美國的四分之一。

究其原因,有粗放發展的問題,有農民科學素質低的問題,有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的問題,有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農業發展方式的問題。不徹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變過去小農生產、自給自足、過多依靠勞動力和化肥投入,靠天吃飯的現狀,農業發展要取得長足進步非常困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科學統籌、合理規劃、突出重點,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能顧此失彼,而要有方法、有步驟、系統化的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方式轉變,所有制形式改革。

徹底走上一條規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競爭強、農業產值大、農產品附加值高、生態環境好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用「工業化化農業,城鎮化化農民,市場化化農村」的理念推進「三農」工作。2023年12月21日—22日**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做好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戰略思想,按照工業化、城鎮化的方法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去推進「三農」工作,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辦法去化解「三農」難題」。

(一)、用工業化發展的辦法發展農業,實現農業工業化。農業是基礎性很強,附加功能很多的行業,只有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大生產工業化的同步,國家才能實現整體工業化。農業發展要充分利用工業化機遇,藉助機遇推動非農產業快速發展,給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藉助工業化興起的食品技術革命促進農產品的多層次加工增值;藉助工業化所帶來的豐富的農業裝備發展設施農業;藉助工業化對農業原料的充分利用發展農工貿一體化經營;藉助工業化的廣泛影響促成農業生產方式和工業經營方式的嫁接,實現農業企業化管理。

(二)、推進城鎮化,讓農民逐步轉變成市民。實踐證明,城鎮化可以有效的實現農民到市民的轉變,要積極穩妥的推進城鎮化程序,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擴權強鎮,用城市化的發展理念去吸引發展資金,吸引發展要素,吸引發展人才,把農村有知識、有文化人群匯聚到城市建設中來,在城市興業,在城市發展,在城市定居,逐步減少農村人口。(三)、推進城鄉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和農村市場化。

「百業農為本,農興百業興」,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村經營要以市場為導向,要逐步建立起市場體系健全、執行機制完善、市場關係規範、市場競爭有序、巨集觀調控有度的農村市場經濟體制,將市場機制和市場行為貫穿、滲透於農村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以及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形成有機對接,著力培育農民成為市場主體的整體素質,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活躍農村市場要素,繁榮農村經濟。

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的方針來發展現代農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來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科學決策,合理規劃,形成功能齊全、結構合理、特色突出、層次明顯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在城郊結合部、近郊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城市休閒生態農業;在遠郊土壤肥沃區極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規模化經營,發展設施農業,鼓勵農機具的使用,大力發展高產、高效、優質農業;在山多地少地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開展經濟林種植加工,林果產業;在水資源豐富地區,大力發展現代養殖,畜牧、家畜飼養、加工以及飼料行業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帶動輻射作用,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步實現農業的整體現代化。

四、加大農業投入,夯實農業基礎。農業發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近年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增加農業投入,逐漸減輕農民負擔,先後取消了農業特產稅、教育附加費、屠宰稅、發放種糧補貼、農機具補貼、限制最低糧食收購**等。農民的生活水平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2023年全國農民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人民幣,但是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民增收依然緩慢,農業抗風險能力依然很低,農業增效的後勁依然不足,農業所處的弱勢狀況依然沒有改變。

只有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興農田水利、田間道路修築工程,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

五、創新培訓方法,提升農民素質。「三農」問題,重點是農業問題,難點是農村問題,瓶頸是農民素質問題。沒有農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再好的政策都是徒勞。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培養數以萬計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質要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首先培訓方法上,不光是「培」重點要「訓」;不光是「理」重點是「論」;不光要「全」關鍵要「細」;不光要「送魚」關鍵要「授漁」;不光看「量」還要看「質」。其次,要細分培訓群體,分類培訓。針對不同的群體採用不同的培訓方法,才能突出培訓實效;最後,培訓要更加註重培訓成果的轉化,培訓效果好不好,要看實效;培訓方式怎麼樣,要問農民。

培訓過程中更加註重培訓成果轉化,可以結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引入農業種植企業、銷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帶動該村所有農民發展一種產業,最終形成農民負責種植,企業負責加工、收購,培訓部門負責技術的農民培訓模式,促進農民培訓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六、加快勞動力轉移和土地流轉。土地和勞動力是財富創造的兩大重要因素,只有實現兩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合理流動,激發要素潛能,實現最大效益。一方面要積極培育農村土地市場,促進土地有效利用,建立完善配套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要營造配套的法律政策環境,逐步剝離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轉和勞動力轉移的契機,重新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生產力,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在土地合理流轉的同時,要高效、紮實、有序的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工作,努力促進農民就業,逐步把富餘勞動力轉移到第

二、第三產業中來。

總之,「三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項系統而複雜,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需要循序漸進的去打牢基礎,逐步完成。相信有一天「三農」問題不再是問題,城鄉不再叫城鄉,農民不再叫農民,農業更加發展,農村更加繁榮,居民更加幸福。

如何解決三農的根本性問題,如何解決三農的根本性問題

裁撤冗員,精簡機構。實現為人民服務!農業類大學生村官要有造福一方百姓的信仰。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什麼?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 三農 問題的根本途徑,從理論上講,是由工農關係 城鄉關回系的答內在聯絡決定的.工業和農業之間 城市和農村之間存在著內在的 必然的 有機的聯絡,彼此是相互依賴 相互補充 相互...

如何看待中國的“三農”問題?出路何在

1998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了 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 進一步推動解決 三農 農業 農村 農民 問題。農業 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性問題,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因為廣大農民是我國現代化事業發展中人數最多的依靠力量 工農聯盟是人民民主 的基礎...

我國金融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下列哪一類金融機構?是不是農村信用社

農業銀行 有沒有這個選項?沒有的話選農村信用社,現在好像改為 農商銀行 了。農村商業銀行營業時間 各地區網點可能會有所區別,視情況而定。比如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新城支行,對公業務辦理時間是作日08 30 12 00 14 00 17 00 對私業務是工作日08 30 17 00 週日09 00 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