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革命是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失誤

2021-03-04 01:45:44 字數 5548 閱讀 8928

1樓:祖硯齋主人

歷史的發展沒有失誤。失誤,是人們判讀歷史時拈出的慨念,只服務於當下,對過去及未來都不負責任。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很多歷史(尤其是涉及政治方面的歷史)都是謊言。

人類歷史上最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次革命農業的出現

3樓:默默的話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觀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區的人民,在採集經濟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業出現的時間很不一致,大約為從公元前2023年到公元前2023年.

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時代仍長期以採集和漁獵為生.考古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即西亞、東亞(包括南亞)、中南美洲.如西亞的扎格羅斯山區、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東地中海沿岸的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也是大麥、小麥、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產地.

中國黃河中上游、長江中下游很早就種植粟和水稻.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祕魯、玻利維亞分別是玉米、豆類、馬鈴薯等作物的原產地.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畜牧業.

早在中石器時代或更早些時候,人們已開始馴養與人類經濟活動和生活關係較密切的某些小動物.狗和綿羊是最早被人馴養的動物.如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遺址內發現公元前1萬年家養狗的骨骼.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1、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

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誌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誌著人類在生活資料的生產方面,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要求人類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經濟服務.

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2、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週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穫.

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3、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在狩獵採集經濟下,人們難以獲得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

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後,才可能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這就使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人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還使某些人有可能積聚財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

新石器農業革命對人類起源的影響

4樓:蘇堤舊事

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

約12023年前,舊石器時代開始向新石器時代過渡。這一過渡時期稱為中石器時代。從這時起,人類的經濟活動又有了進一步發展。

在中石器時代,全球氣候和生態環境發生顯著變化。隨著第四紀最後一次冰期(北歐為魏舍爾冰期,阿爾卑斯山區為伏爾姆冰期,北美大陸為威斯康星冰期)的結束,冰河開始溶化、冰川后撤、全球氣候轉暖。歐亞兩洲的冰原地區被森林和草原所取代,在非洲,全球冰期時的多雨氣候轉為乾旱氣候。

植被和動物群也發生變化。舊石器時代的不少大型動物滅絕,數量大為減少,適於森林草原地區生活的中小動物和鳥類增多。這時,不僅人類狩獵的物件發生變化,而且經濟活動的內容擴大,江河湖海地區,漁獵經濟有了發展。

經濟活動的變化促使生產工具發生變革。石器製作技術提高,普遍出現細小石器,如石箭頭、石刀、雕刻器等。這些細小石器通常鑲嵌在複合工具上使用。

在漁叉、投擲尖矛、標槍等複合工具廣泛使用的基礎上,人類發明了可供遠射的弓箭。弓箭是攜帶方便、命中率較高的遠射程**。它的製造,促進了狩獵的發展,這是原始社會技術顯著進步的一個標誌。

德國北部漢堡附近的斯坦爾莫,發現人類最早使用弓箭的證據,時代約為公元前8500 年。

中石器時代文化,在歐洲南部以法國、西班牙的阿齊爾文化為代表(公元前9000—2023年),居民使用帶雙尖的石葉,帶倒刺的魚叉。北部以馬格爾莫斯文化(公元前2023年)為代表,其分佈範圍是從波羅的海向西跨西北歐到英國。居民以漁獵採集為生,製造的細石器以斜鈍邊尖狀器最為常見,單列排刺的骨制魚叉是典型的漁獵工具。

在非洲、北美都出現過以細小石器和弓箭為特徵的中石器文化。如南非的威爾頓文化和斯密斯菲爾德文化,中非的奇託利文化,北美北極地區的「細石葉傳統」文化。我國的中石器文化,以黃河流域的遺存比較重要。

中石器時代在各地出現和持續時間不一,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特徵在不同地區表現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

革命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觀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區的人民,在採集經濟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業出現的時間很不一致,大約為從公元前2023年到公元前2023年。

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時代仍長期以採集和漁獵為生。

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即西亞、東亞(包括南亞)、中南美洲。

西亞的扎格羅斯山區、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東地中海沿岸的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也是大麥、小麥、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產地。對伊朗西部阿里·庫什、蓋·達勒、伊拉克的耶莫、土耳其的恰約尼、巴勒斯坦的耶利哥等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公元前2023年代末,這些地區的居民已從事原始農業並馴養動物。

東亞的早期農業發源地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度和泰國。中國黃河中上游、長江中下游很早就種植粟和水稻。公元前5300多年的河北磁山遺址中有粟的堆積。

公元前2023年,浙江河姆渡的居民已種植水稻。古印度約於公元前2023年開始栽培水稻。公元前2023年,泰國北部已種植豆類、胡蘆、黃瓜等作物,至遲於公元前2023年已學會種稻。

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祕魯、玻利維亞分別是玉米、豆類、馬鈴薯等作物的原產地。

現代的許多主要栽培作物,如大麥、小麥、稻、粟、玉米、馬鈴薯、甘蔗、豆類、甘蘭、向日葵等,在新石器時代已為不同地區的居民種植。早期農業極為原始,最早的農具僅僅是一根一端削尖的木棒。人們用木棒、開叉的樹枝、極簡陋的石犁、木鋤來開墾,然後播種。

也用砍倒樹木、焚燒樹林的辦法來擴大耕地。早期農耕階段,採集、狩獵在經濟生活中仍佔有一定地位,人們在農耕的同時,還輔之以採集狩獵活動。

農業革命是如何開始和發展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觀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區的人民,在採集經濟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業出現的時間很不一致,大約為從公元前2023年到公元前2023年。

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時代仍長期以採集和漁獵為生。考古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即西亞、東亞(包括南亞)、中南美洲。如西亞的扎格羅斯山區、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東地中海沿岸的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也是大麥、小麥、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產地。

中國黃河中上游、長江中下游很早就種植粟和水稻。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祕魯、玻利維亞分別是玉米、豆類、馬鈴薯等作物的原產地。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畜牧業。

早在中石器時代或更早些時候,人們已開始馴養與人類經濟活動和生活關係較密切的某些小動物。狗和綿羊是最早被人馴養的動物。如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遺址內發現公元前1萬年家養狗的骨骼。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1、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

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誌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誌著人類在「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方面,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要求人類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經濟服務。

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2、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週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穫。

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3、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在狩獵採集經濟下,人們難以獲得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

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後,才可能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這就使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人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還使某些人有可能積聚財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

6樓:匿名使用者

新石器時代,約發生於12023年前,可能由採集野生小麥發展為有意識的栽種,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穫的農耕生活方式。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這場革命被稱為第一次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青銅器時代,約發生於2023年前,因青銅器材料的使用,人類可以進行鋤耕式的初始農業,稱作第二次農業革命。

鐵器時代,約發生於2023年前,因鐵器材料的使用及動物的馴養,人類可以進行犁耕式的農業,稱作第三次農業革命。

英國(英格蘭地區為主)16世紀至18世紀的農業革命,由圈地運動以及技術的革新產生的農業變革,被認為是後來工業革命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綠色革命發生於2023年以後,機械化、化學肥料以及新品種作物造成農業產量的大增。

集約式農業(集約農業),指農業上採取各種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產出的耕作方式。東亞是世界上典型的精耕細作農業區,與北美粗放農業有所不同。

深遠意義

一、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誌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誌著人類在生活資料的生產方面,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要求人類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經濟服務。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週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穫。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

三、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在狩獵採集經濟下,人們難以獲得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後,才可能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

這就使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人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還使某些人有可能積聚財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

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是哪個,歷史上最大的國家是哪個?

蒙古帝國 1206 1635 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為原大蒙古國的延伸,也是歷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國與國家之一。蒙古帝國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 一說4400萬平方公里 東到太平洋,北抵貝加爾湖 一說達北冰洋 西達黑海沿岸 鼎盛時達匈牙利 南至南海。佔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 超越了...

歷史上最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歷史上最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是在什麼時候

有些科學家認為,生物大滅絕是由小行星造成的,所以認為,威力最大的小行星造成了最大規模的生物滅絕,非要說奧陶紀那次幾乎殺死所有生物的大滅絕是歷史上最大的小行星撞地球,還說在南極發現了極大的隕石坑。權且一笑了之。首先,撞地球的彗星和小行星一樣,你怎麼分得清?彗星不過是有冰的小行星。次之,有生物滅絕就有小...

WWE歷史上誰個頭最大,WWE歷史上誰的體重最大

wwe歷史上最強選手排名,王保強,李保田 如果送葬者還在的話,送葬者第1.現在蘭迪 奧爾頓第1.根本就沒有這種排名,因為每個人心中的英雄都是不同的。最主要的,wwe根本不是格鬥比賽,而是一種娛樂節目,選手都是演員。是否可以用中文來說排名 goldberg劇情王全靠173合同,布洛克第一,單挑王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