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蹈的歷史有哪些,中國舞蹈發展歷程

2021-03-04 01:15:43 字數 4759 閱讀 5801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舞蹈

中國舞蹈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藝術積累,在五千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舞蹈。

舞蹈是我國古代所稱「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樂則是一種綜合藝術形態。古人認為:「所謂詩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聲音,舞蹈表現它的外在形象。

三者都根源於人的內心,然後樂器隨之演奏。」樂就包含著詩歌舞樂這些基素。這門古老的藝術在它誕生之初,原是渾然一體,混沌不可分的。

今人所稱之詩歌、**、舞蹈,只是在經歷了相當長一段發展過程之後,才逐步演化形成的。

這種原始的藝術形態產生之後,就成為人類在漫長髮展道路上的忠實旅伴,陪同人類從幼年到**,從矇昧進入文明。其間,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不同的時間流程,無不或深或淺地在樂舞藝術中留下了痕跡。因此,不僅是對藝術史的研究,作為對人類生產勞動、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情民風、倫理觀念、道德規範、審美情趣……乃至政治文化的考察和探索,古老的舞蹈文化無疑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和視野。

樂舞中蘊含著民族精神的深層意識。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和文化傳統,不平衡的歷史發展程序,為我國樂舞文化渲染出一幅色彩斑斕、內容繁富的壯麗畫卷。中國舞蹈是中華民族全體智慧和心靈的結晶。

我國古代舞蹈在原始社會中渡過了萌芽、形成期,大致在青銅時代已臻於成熟,然後在封建社會中進一步發展,歷漢至唐,在唐代達到了鼎盛期,自宋以後,隨藝術領域的整體變動而進入轉型期。

中國舞蹈的歷史

在原始時代,舞蹈是文化的基本形態。舉凡狩獵、戰爭,或者**、生殖,以及祭祀或祈禱等活動,都是通過舞蹈來進行的。

周代舞蹈是中華樂舞文化中的第一個高峰,其樂教思想在先秦儒家著述中得到了系統的發展,形成身心一元論的明確的樂舞美學思想。

兩漢舞蹈百技紛呈,是俗樂舞文化的高峰。

魏晉南北朝時代,各民族共同創造的舞蹈文明在這個時期顯示了其藝術的自覺,為隋唐樂舞文化的新高峰奠定了基礎。

唐代舞蹈文化燦爛輝煌,達到了藝術巔峰。唐代繼承隋代的設定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宮廷各種樂舞機構,使唐代舞蹈成為吸收異域優秀文化和傳播東方文明精華的博大載體。

宋元以來,民族民間舞蹈興盛,許多前朝有名的古典舞蹈逐漸被新興的戲曲中的舞蹈所代替。

明清時代,戲曲舞蹈漸趨成熟,其豐富的特技表現手段,大大增強了戲劇的藝術表現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作為獨立的劇場藝術的舞蹈日益完善和成熟起來。現在,中國舞蹈空前繁盛,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舞蹈的主要內容

中國舞蹈品類繁多,異彩紛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舞種都具有各各不同的性格和色調。但也不難發現,中國舞蹈是一個整體,有著共通的神韻和風貌,且不說民族之間、地域之間的頻繁交流,相互融匯,就是娛人和自娛、專業和業餘、宗教和世俗、宮廷和民間……也無不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錯綜糾結的狀態。其間,無論是祭祀舞蹈、表演舞蹈,還是社交舞蹈、教育舞蹈、宗族舞蹈、行業舞蹈……在舞蹈百花園中均佔有一席之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而雅樂舞蹈、伎樂舞蹈、民俗舞蹈、宗教舞蹈則是中華舞蹈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方面。

中國舞蹈表現的內容歸納起來有三種:

第一種是反映各種勞動生產和生活類的舞蹈。

第二種是與民俗有關係的舞蹈。

第三種是祭祀的舞蹈。

中國舞蹈的藝術特徵

第一,載歌載舞。中國的民間藝術自古以來就有載歌載舞的傳統,如漢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採茶燈」、「花燈」,滿族的「莽式」,維吾爾族的「麥西來普」,藏族的「弦子」,這些都是載歌載舞的民間舞蹈。

第二,廣泛利用道具。這些道具有:手絹、扇子、花綢、頭上戴的帽子、面具、腰裡綁的腰鼓、腰鈴、腳踏的高蹺,以及各種道具如:傘、燈、刀、劍、棍等。

第三,形象鮮明、情節生動。中國的民族舞蹈一般都以一個故事為依據,舞蹈刻畫的人物形象生動,活靈活現。

第四,自娛與表演的統一。

中國舞蹈發展歷程??

2樓:金牛為

1、中華民族的舞蹈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記錄中華民族舞蹈發展軌跡的文物影象和文字,連綿不斷,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見的。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舞蹈紋陶盆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原始舞蹈整齊的隊勢及其群體性、自娛性的特點。從遠古傳說:「帝俊有子八人,始為歌舞」,說明了歌舞的創造者是群體。

2、夏禹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結束了「選賢與能」的時代,領袖世襲,成為「家天下」的局面,奴隸制建立,夏以後的殷商時代(公元前1600-前2023年)是一個神權統治的奴隸時代,事無鉅細都要占卜問卦,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大批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記錄宗教活動的檔案。

3、出身下層的漢高祖劉邦,推翻了秦朝**,建立漢朝,國家統一,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發達,包括舞蹈在的文化藝術也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秦漢時代建立的「樂府」制度,大量整理民間樂舞,一方面可供統治者作施政參考,另外亦可供宮廷欣賞享樂,客觀上推動了舞蹈的發展。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民族遷徙雜居,文化交流頻繁,出現了各民族樂舞的大交流時代。 隨著西北地少數民族內遷,大量西域樂舞傳入中原,如影響頗大的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樂舞,大約是在公元384年傳入中原的。

5、2023年,元世祖忽必列建立元朝,以蒙古族為主體。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篤信佛教,他們的舞蹈因而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例如名舞《十六天魔》。

3樓:不曾明瞭

一、中國舞蹈早期的「娛神」特徵

任何藝術的起源和發展都具有不同的歷史軌跡和規律,中國戲曲作為中國藝術領域最為輝煌的藝術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態就具備「娛人」與「娛神」的雙重功能,與中國戲曲不同的是,中國舞蹈最初的形態只具備了「娛神」的單項功能,其原形結構則為原始的「宗教禮俗」。這些特徵從我國目前發現的古代崖畫舞蹈圖中可以略見一斑。

原始社會時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不是出於審美的目的,而是出於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時的舞蹈主要表現在「圖騰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獵儀式」等領域。圖騰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標記,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和圖騰信仰,圖騰崇拜滲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個領域,生活在圖騰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來表現圖騰儀式中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如彝族「十二獸神」的舞蹈記載:

「舞蹈伊始,男女巫列為一行,各執一柄扇形羊皮鼓,為首女巫擊鼓起舞時,笙樂吹奏虎嘯聲,群巫按笙樂節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節是由為首的女巫帶頭表演仿效十二獸的聲音和動作,以象徵祭日十二獸的降臨……」我國各民族之所以有眾多的模擬鳥獸的舞蹈,與原始圖騰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聯絡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也是從這裡開始起步的,從這裡可以尋求到其文化原形結構。

二、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形態

遠古時期,**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輔相成、並肩發展的,樂和舞密不可分,「樂」時必有「舞」,「舞」時必奏「樂」。在《詩經》時代,隨著民間詩歌的興起,樂、舞又和詩歌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文化特徵和文化傳統。對於這類中國舞蹈題材來講,發展到唐代以至頂峰,主要有《陰康氏之樂》《葛天氏之樂》《雲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樂》等古代大型的綜合性藝術。

據《呂氏春秋》記載,《葛天氏之樂》就是遠古時期一個部落的樂舞,該樂舞共分為《載民》《玄鳥》《遂草木》《奮五穀》《敬天常》《達帝功》《依地德》《總禽獸之極》八個樂段,每段都表現鮮活的主題,表現了先民們對豐收的祈求、對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對人類的讚美。

三、既「娛神」又「娛人」的雙重發展特徵

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不斷前進,奴隸社會制度和封建社會制度的相繼建立,舞蹈也逐漸地告別了它的原始形態,如果說原始社會先民們的最初舞蹈是生命形態的原始記錄的話,那麼,到了奴隸社會,先民們不自覺地從原始時期的那種神祕崇高的生命形態中走出來,並從全民性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一部分人的藝術活動和宗教政治活動。至此,中國舞蹈就在「娛神」與「娛人」的雙重縱深發展。這類舞蹈主要表現在周代的巫術舞蹈、儺舞蹈和漢代的百戲類舞蹈。

巫術舞蹈是巫術祭祀儀式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產物,舞者和祭祀者希望通過祈禱、獻祭等行為,求得與神靈的相通,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商代的《隸舞》,就是為求雨而作的一種祭祀行為。儺舞也是一種以驅鬼逐役為目的的祭祀儀式,歷經歷史的洗禮至今也盛行在我國民間,後來逐漸發展成今天的「儺戲」。

在漢代,「百戲」是一種包含**、舞蹈、雜技、武術、滑稽戲等多種民間技藝的綜合性的演出形式,民間舞蹈成為宮廷樂舞的主要內容,舞蹈通常融於「百戲」中表演。主要有《巾袖舞》《劍舞》《刀舞》《棍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舞蹈過程中的以舞說戲、依戲作舞的表演,成為了中國早期戲曲藝術形式的源頭。

四、舞蹈發展的程式性與專業性特徵

唐代舞蹈在整個中國古代舞蹈發展史中具有很高的歷史成就,以其巨集大的演出規模,納多國、多民族的舞蹈演出模式,以及雅俗共賞的姿態贏得了世人的喜愛,從宮廷的最高統治者到民間的老百姓無不好之,達到了一種頂峰時代。宋代舞蹈在歷史的轉折面前,獨闢蹊徑,以其獨特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舞蹈的劃時代歷史,那就是具有程式性特徵的「隊舞」,繪製了一個新的舞蹈形式。王建《宮詞》有云:

「青樓小婦砑裙長,總被抄名入教坊,春設殿前多隊舞,朋頭各自請衣裳。」就是有關隊舞的歷史文獻記載。由於明清時期戲曲藝術的發展,舞蹈作為戲曲藝術表現的手段之一,戲曲表演的程式性特徵決定了舞蹈表現的舞姿身段的固定性,形成了宋代戲曲舞蹈的高度程式性和綜合性的美學特點。

自遠古到明清,中國舞蹈在新舊世紀交替的過程中,承傳著舞蹈的精髓和內涵,融合在當代的社會火爐之中,中國舞蹈從明清戲曲舞蹈綜合性的形式中走了出來,直接憑藉人體身段去表現現實生活和人們的精神情感,將中國舞蹈推向了新世紀的輝煌。中國當代舞蹈是以專業性的舞蹈作品和專業舞蹈表演而著寫舞蹈歷史的,先後出現了裕容齡、黎錦輝、吳曉邦、戴愛蓮、賈作光等著名舞蹈家和一系列的舞蹈精品。專業型的舞蹈家和專業性的舞蹈作品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發展並壯大的,專業性的舞蹈教育也是從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始蓬勃發展的,以2023年北京舞蹈學校(現北京舞蹈學院的前身2023年改大學)的成立為標誌。

總之,中國舞蹈自先秦以來,歷經幾千年的變化,先後經歷了先秦詩樂舞三位一體的女樂舞蹈和雅舞、漢代的道具舞和舞象、唐代的燕樂舞蹈、宋代的「隊舞」、明清時期的戲曲舞蹈、當代的專業舞蹈和舞蹈教育。所有這些在表現形式的演變上,都是一個漸次演進、符合藝術發展規律的過程。

中國古代舞蹈算是國粹嗎,中國古代舞蹈有哪些種類

根本算不上,只能叫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算是,國粹是瓊劇什麼的 理論上肯定算,問題是基本都已散佚,無法在當今復原啊 中國古代舞蹈有哪些種類 一 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 祭祀 兵舞 帗舞 羽舞 皇舞 巫禮 兵舞 帗舞。驅疫教育 小舞有 帗舞 羽舞 皇舞 旄舞 幹舞 和 人舞 貴族子弟舞 雲門 咸池 大韶 大夏...

中國舞蹈發展歷程,中國舞蹈發展史

舞蹈,這門古老而又充滿青春活力的藝術,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繁衍不息,流傳至今。在人類創造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的歷程中,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獨立品格和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門類 有著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以人類自身形體動作為媒質的存在方式 呈現方式,決定了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 號稱 藝術之母 人類學家常把...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有哪些,中國少數民族有哪些舞蹈?

藏族的民間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於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穿著長袖的 楚巴 藏式長袍 舞蹈中更增添了 一順邊 的美 而虔誠的宗教心理,則給舞蹈渲染上許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廟舞蹈 羌姆 外,典型的舞蹈還有 諧 果日諧 卓 以及 熱巴 等。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彙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