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歌曲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2025-07-26 04:15:37 字數 1444 閱讀 7065

1樓:網友

保衛黃河》是《黃河大裂飢合唱》的第七樂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創寫成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碧銷。該曲採用齊唱、輪唱的演唱形式,具悔源遊有廣泛的群眾性,是抗日軍民廣為傳播的一首歌曲。

黃河大合唱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2樓:hr懂牙

一、黃河大合唱時代創作背景: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 年 11 月武漢淪彎銷仿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

從陝西埋纖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 日根據地。途中鬥雹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

冼星海從3月26日聽到詩稿後支撐著病弱的身體,在土炕上日夜趕寫。六天後,1939年3月31日,《黃河大合唱》脫稿了。4月13日,經過10多天的排練,《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從此以後,伴著抗日的烽火,隨著復仇的巨浪,《黃河大合唱》響徹在青紗帳裡、長城內外,成為一代經典。<>

二、知識拓展。

黃河大合唱》分為七部分,以下為各部分簡介:

第一部分---黃河船伕曲(混聲合唱)

第二部分---黃河頌(男中音獨唱)

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第四部分---黃水謠(女聲合唱、混聲合唱)第五部分---河邊對口曲(男聲對唱、重唱、混聲 合唱)第六部分---黃河怨(女高音獨唱)

第七部分---保衛黃河(齊唱、輪唱)

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是什麼?

3樓:好人來了

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如下: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創作於1939年3月,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

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她莊嚴地謳歌了中華民族的堅貞不屈、頑強抗爭的英雄氣概。這部作品的詞寫出了中華民族的氣魄,**表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徵性、藝術性為中國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

1939年4月13日首演於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立即引起巨大反響。

黃河大合唱》藉助了乙個永流不息的黃河形象,把我們的民族之魂、中華之魂凝聚到這個作品中,黃河不息它就不息。黃河不沉默它就永遠不會沉默。黃河因為有了這首作品,有了黃河精神的審美形態,《黃河大合唱》因為黃河,又有了長流不息的現實形態,這兩者相得益彰。

節目特點:大型網路眾籌節目《黃河大合唱》在編曲創意上,以《黃河大合唱》原作為基礎,選取《黃河船伕曲》、《黃河頌》及《保衛黃河》三個樂章的精華部分,進行重新編曲、配樂,通過融入古琴、琵琶、阮、二胡、編鐘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和鋼琴、大提琴、小提琴等西方樂器,以及結他、架子鼓、電子**等現代流行**元素。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在中華大地傳唱了70餘年的《黃河大合唱》,2015年9月1日起由10096名華人以3d虛擬的形式在全球網路唱響。

黃河大合唱的產生時間和背景,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

黃河大合唱 誕生於年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寫成長詩 黃河吟 和光未然有過多次合作的冼星海凝神傾聽後,突然,他一把奪過光未然的詩稿,衝回宿舍 他要立刻把這部長詩譜上 從 月 日開始,冼星海窯洞裡的燈光徹夜通明。他支撐著病弱的身體,在土炕上日夜趕寫。奔騰的樂思常常使冼星海無法自抑,他時而斜躺在土炕上...

黃河大合唱的時代背景是,黃河大合唱的歷史背景

黃河大合唱 誕生已經66年,但其並沒有因為歲月的改變 時代的變遷而被人遺忘,相反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傳唱。從17歲就開始指揮該曲至今已上千場的嚴良堃說,黃河大合唱 之所以歷演不衰,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歌頌偉大的抗日戰爭,表達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並最終以勝利告終,充分表現了民族的自信心 其本身的曲調...

歌曲 我親愛的的創作背景是什麼,義大利歌曲《我親愛的》表達的是什麼感情,有什麼創作背景嗎? 60

潮潮 我親愛的 劇本作曲家喬爾達尼 g.giordani 1753 1798 創作的一首具有那不勒斯民族特色的小詠歎調,流傳至今,其故事是根據但丁的神曲改編。此為普契尼所作的三合一歌劇 il trittico 的最後一出,於1918年12月14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the metropoli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