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土地改革完成後,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2025-07-22 02:40:16 字數 5112 閱讀 4786

1樓:網友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後,國內的主要矛盾是農村內部的矛盾。土地改革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和問題,如土地承包制度的落實、農業生產的枯唯提高、農業現代化等,成為國內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土地改御灶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沒拆培下進行的一項重大農村改革政策,旨在實現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和農民群眾的土地所有權。

1.土地改革運動完成後,國內的主要矛盾是( )

2樓:教育細細說

土地改革運動完成後,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的幾十年間,在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社會主要矛盾先後經歷了四次重大轉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之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殘餘勢力之間的矛盾。

從1953年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社會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

1956年黨的八大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了規範表述: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3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土地改革運動完成後,國內的主要矛盾是(c、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徹底剷除封建剝削制度的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

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提出了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領導瞭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前,佔全國面積約三分之一的東北、華北等老解放區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

4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b答案,物質文化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不是主要的啊,土地革命時期還是國共對峙時期,國家討論走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時期,所以主要矛盾,那個只是次要矛盾,因為中國的政權不確定,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不能公升級為主要矛盾。

5樓:匿名使用者

.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土改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6樓:網友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土改的基本完成,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是階級矛盾了,主要矛盾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注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論斷。

7樓:淡寫青春年華

土改是1952年完成的,53年開始的一化三改,49-52是三年國民經濟恢復,剛建國所以這三年的主要矛盾是同國民黨殘餘勢力的,土改完成後進行三大改造,改造就是因為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有剝削,改造完成了進去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矛盾為物質需求同落後生產矛盾。

8樓:網友

56年三大改造完成後,我國進入社會主義。主要矛盾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不是階級矛盾了。

9樓:網友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這是改革開放以後才提出來的,56年之後還有很多政治運動,而且很多都是正確的,所以答案應該是正確的。

10樓:鬧鬧上課愛睡覺

落後的生產力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社會主義還未初步建立,三大改造完成後。我國才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1樓:小奇

落後的生產力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建國後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開始轉變為()。

12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建國後隨著土地改革散洞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開始轉變為()。

a.人清森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其國民黨反動派殘餘的矛盾。

b.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c.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長的物答掘畝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正確答案: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1949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與土地什麼為特點

13樓:李國強

法律分析:1、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3、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4、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法律依據:《中國土地法大綱姿纖》

第一條 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條 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

第三條 廢除一切祠堂、廟宇、寺院、學校、機關及團體的土地所有權。

第六條 除本法第九條乙項所規定者外,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連同鄉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鄉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統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數量上抽多補少,質量上抽肥補瘦,使全鄉村人民均獲得同等的土地,並歸各人所有,(中共**注:在平分土地時應注意中農的意見,如果中農不同意則跡慧仿應向中碧拆農讓步,並容許中農保有比較一般貧農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為高的土地量。在老區半老區平分土地時,應按照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共**關於在老區半老區進行土地改革工作與整黨工作的指示進行。)

1950到1952年土地改革的特點 法律問題

14樓:陳國勝

法律分析:特點:分批進行,區別對待。

意義:1、徹底摧毀了肢褲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3、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4、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第一條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

第二章 土地的沒收和徵收。

第二條 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餘的糧食及歷帶其在農村中多餘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

第八條 本法規定所有應加沒收和徵收的土地,在當地解放以後,如以出賣、出典、贈送或其他方式轉移分散者,一律無效。此項土地,應計入分配土地的數目之內。但農民如因買地典地而蒙受較大損失時,應設法給以適當補純仔償。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後農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15樓:趙丹

一、符合以下農村宅基地新規定的多出宅基地不予**這次土地確權中,很多農民發現自己家的宅基地有超佔的情況,可能會被無償**,其實下面這三種情況是不用被**的。1、不屬於危房的房子,不需要被**;2、正常分戶的,不用被**;3、合法繼承的,不需要被**。這三種情況中,有超佔的宅基地是需要交錢使用的,正常合理面積是不需要的。

二、不符合以下農村耕地使用規範的將被**耕地**對很多農民來說很嚴重,畢竟耕地可能是家裡賺錢的乙個途徑,那麼哪幾種情況下耕地面臨著**的危險呢?1、長期閒置撂荒無人打理的耕地;2、無法完成確權的農村耕地;3、非法使用的私自在耕地上建房或者未經批准用於其他用途的;4、農民私自對荒地進行耕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 (一)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銷、遷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收回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收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依照雙方簽訂的書面合同辦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1952年土地改革什麼被徹底廢除

16樓:孫建華

法律分析: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標誌著我扮漏國兩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終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第一條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猛猛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藉廳知爛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

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是?

17樓:

摘要。您好,主要政策:

一、土地改革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是:依靠貧農、僱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二、《土地改革法》將過去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儲存富農經濟的政策。此外,對小土地出租者也採取了保護的政策,不徵收其出租的土地。

三、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時,採取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

四、為了深入地發動群眾,各地**都派出土改工作團深入農村,發動農民群眾,建立農會,組織農民向封建地主階級開展鬥爭,建立了城鄉最廣泛的反封建統一戰線。在土改中,對於地主分子,除個別罪大惡極、民憤極大的予以鎮壓外,都分給一定數量的土地,讓其在勞動中改造成為新人。

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是?

您好,主要政策:一、土地改革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是:依靠貧農、僱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二、《土地改革法》將過去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中衝產的政策,改變為儲存富農經濟的政策。此外,對小土地出租者也採取了保護的政策,不徵頌飢收其出租的土地。三、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時,採取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

四、為了深入地發動群眾,各地**都派出土改工作團深野培返入農村,發動農民群眾,建立農會,組織農民向封建地主階級開展鬥爭,建立了城鄉最廣泛的反封建統一戰線。在土改中,對於地主分子,除個別罪大惡極、民憤極大的予以鎮壓外,都分給一定數量的土地,讓其在勞動中改造成為新人。

您好,這些就是1950-1952的土地改革政策噢。

土地改革完成後,我國農民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改革還有什麼重

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土地改革完成後,地主的地位有什麼變化?你好。從剝削者被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地主這個階級徹底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從此中國不再有地主了...

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有何歷史意義,土地改革的運動的開展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土地改革 第一次改革簡稱 土改 是歷史上窮人第一次有地種。第二次稱 確權 第一次有做主 轉包 繼承權。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種地不拿王租軍餉,還倒給補助。土地改革的運動的開展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麼意義?一 土地改革 一 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二 ...

中國土地改革什麼時候完成的中國土地改革時間是什麼時候完成

第一次是 年的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土地制度 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起農民土地所有制為主 體的新的土地制度。這次土地改革是我國歷史上土地制度最重大 最徹底 的改革,通過沒收一切大地主 大官僚佔有的多餘土地無償分配給農民,實 現了耕者有其田,改變了佔鄉村人口不到 的地主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