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答畢仲舉書》翻譯是什麼?

2025-07-21 17:50:07 字數 2450 閱讀 1255

1樓:影子愛蟲蟲

譯文:轉眼間分別已十多年了,我愚鈍缺乏識別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夠自列為朋友,沒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記懷,錄我在朋友之列。委屈你從遠方親手寫 信教導我,問候得很殷切,並且讓我詳知你近來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說不出話。

羅山向來被稱為好地方,不會有瘴癘之毒氣悉碰,也許是四季舒適吧。既已沒 有什麼喪失的東西,而且能夠感悟到受寵與受辱沒有區別、得失不應繫於內心,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為放縱心意徑直向前,沒有聽從長者的教導而觸犯法律。然而禍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就不用說當初是巧是拙了。黃州臨江靠山,既順適耳目觀賞之娛,並且生活所須各種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讓我不知所說的禍事在**呢?

偶然讀到《戰國策》,看到處士顏蠋說「推遲吃飯時間,從而飯便可變成肉一樣的美味」,我欣然而笑。像顏蠋,可以說是善於在貧困中生活的人。粗茶淡 飯,在飢餓的時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樣可口;而已經吃飽了之後,各種美味的肉食堆滿面前,唯恐別人不端走。

是襲氏好是壞在於自我的心態,**與外物有 什麼關係。

你所說的研習佛經與調配藥物救治百姓這兩件事,認為這是對閒居之人豐厚的賞賜。對於佛經,我過去也經常閱讀,然而頭腦昏昧,心智閉塞,不能夠領悟其中的精 妙之處。獨處的時候,找些其中淺易的內容讀讀來洗去心靈的塵垢。

這好像是農夫鋤草的過程,剛鋤掉,馬上又會長出來,雖然好像是沒有什麼補益,然而畢竟比沒 鋤的好。像那世上的君子,離塵脫俗得以深悟的睜禪談人,我是沒有認識的。過去陳述古喜好談論禪道,自己認為已經達到最高境界,因而視我所說的話為淺陋。

我曾對陳述古說:您所談論的,好像是食用龍肉,而我所學習的,是吃豬肉,豬肉與龍肉是有很大差別的,然而您整天空談龍肉,不如我吃豬肉感受到口味 美、肚子飽的真實。不知道您從佛經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麼?

是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從而成佛嗎?還是注重同我們這類人不相上下相處?研習佛道的人,本來是追 求寧靜和曠達的。

而寧靜近似於懶惰,曠達近似於放誕。求學的人或許沒有達到期許的境界,卻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東西,不是沒有害處的。我常常因此懷疑自己, 所以也把這些問題呈獻出來與你**。

你的來信說人行於世間,但求平安無病,解決溫飽,不做壞事,就足夠了。我多次品味這些話,有無窮的感悟。沒有機緣當面交流,姑且讀讀笑笑吧。

答畢仲舉書(蘇軾)閱讀答案附翻譯,答畢仲舉書(蘇軾)閱讀答案附翻譯

2樓:吃瓜小能手

答畢仲舉書。

蘇軾。奉別忽十餘年,愚瞽頓僕,不復自比於朋友,不謂故人尚爾記錄,遠枉手教,存問甚厚,且審比來起居佳勝,感慰不可言。悶或仿羅山素號善地,不應有瘴癘,豈歲時適爾。

既無所失亡,而有得於齊寵辱、忘得喪者,是天相子也。

僕以任意直前,不用長者所教以觸罪罟。然禍福要不可推避螞纖,初不論巧拙也。黃州濱江帶山,既適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須,亦不難致,早寢晚起,又不知所謂禍福果安在哉?

偶讀《戰國策》,見處士顏之語「晚食以當肉」,欣然而笑。若者,可謂巧於居貧者也。菜羹菽黍,差飢而食,其味與八珍等;而既飽之餘,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惡在我,何與於物。

所云讀佛書及合藥救人二事,以為閒居之賜甚厚。佛書舊亦嘗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獨時取其粗淺假說以自洗濯,若農夫之去草,旋去旋生,雖若無益,然終愈於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謂超然玄悟者,僕不識也。

往時陳述古好論禪,自以為至矣,而鄙僕所言。

僕嘗語述古,公之所談,譬之飲食龍肉也,而僕之所學,豬肉也,豬之與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僕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不知君所得於佛書者果何耶?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

抑尚與僕輩俯仰也?學佛老者,本期於靜而達。靜似懶,達似放。

學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為無害。僕常以此自疑,故亦以為獻。

來書雲處世得安穩無病,粗衣飽飯,不造冤業,乃為至足。三復斯言,感嘆無窮。無緣面論,以當一笑而已。 (選自《蘇軾文集》,有刪改)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且審比來起居佳勝 比:最近。

b.是天相子也 相:助。

c.芻豢滿前 豢:飼養。

d.則有間矣 間:差別。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欣然而笑 ②本期於靜而達。

b.①晚食以當肉 ②僕常以此自疑。

c.①若農夫之去草 ②譬之飲食龍肉也。

d.①其味與八珍等 ②抑尚與僕輩俯仰也。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僕以任意直前,不用長者所教以觸團拍罪罟。(4分)

2)學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為無害。(4分)

9.據此回信,推測畢仲舉來信的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4分)

答畢仲舉求蘇軾文言文答案

3樓:文以立仁

這是蘇軾 《答畢仲舉書》中的一句話:「僕既以任意直前,不用長者所教,以觸罪罟,然禍福要不可推避御橘數,初不論巧拙也。」

意思是:我既然因任意行事,不長者的教誨,而觸犯了伍燃刑罪,那麼是禍是福都不能推脫迴避,也不要強調當初的鎮首出發點的對錯。

答司馬諫議書的論證方法,答司馬諫議書的不足之處

答司馬諫議書 司馬諫議書的論證方法是以反駁誣告罪名,論述事實真相為主要部分。採用附件的方法,先為反駁誣告罪名,論述事實真相為主要部分。採用附件的方法,先為反駁誣告罪名而辯,是本文的附件一。在附件一里,作者首先列舉了盤庚遷虧逗都 武王伐紂 湯王改政等歷史事實,說明只要根據人民的利益而改變,就一定會得到...

答司馬諫議書的翻譯

譯文鄙人王安石請啟 昨天承蒙 您來信 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 意見 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 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 向您 硬囉嗦幾句,但 終究一定 是 不能蒙受 您 考慮 我的意見 所以 我 只是簡單地給您寫了封回信,不再一一為自己辯...

讀永恆的書閱讀答案周國平,讀永恆的書閱讀答案 周國平

1 3分 一個關注精神生活的人必定會對書籍有興趣。意思對即可 2 4分 表現了人類精神某些永恆的內涵 2分 具有永恆價值 2分 的書是永恆的書。或 關心 探尋人類精神歷程和自身生命意義 2分 具有永恆價值 2分 的書是永恆的書。答 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不朽之作 或 經典名著 也可得分。意思對即可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