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總的說就是平均地權啊,平均土地,他當時是這麼想的,可實際上這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的舊三民主義依然有很大部分是脫離群眾的。
孫中山在新舊三民主義思想中關於農業
2樓:山內伸吾
實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變革封建的土地制度,以解決農民與土地分離的歷史問題,從而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以促進農業發展。要用法律對農民的權利有一種鼓勵、有一種保障,讓農民自己可以多得收成。農業的管理體制上,需要設立農官,就是說**要有專門的機構和**管理農業,以解決諸如水利、天災、墾荒,以及改良品種與耕作等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改變農業生產放任自流的狀況,把自發性的個體農業生產導向社會化的自覺性生產。
推行增產「七法」。
推行機械化生產——用先進的機器代替人力、可以達到力量投入少但是收益多的結果。
推廣優質的化肥——可使種植的農作物快速生長並且提高產量,而製造化學肥料的原料在中國處處都有,成本比較便宜。
培育優良的種子——通過輪種和更換種子的辦法,使土壤在交替使用,作物的新種強壯,從而達到增加農業生產力和產量的目的。
積極消除農災害——用科學方法研究和消除農害。
搞好農產品加工——學習西方國家的企業製造罐頭的辦法,把農作物加工後分配全國或出口。
搞好農產品運輸——通過用「運河」、「鐵路」、「車路」、「挑夫」這些方式解決農產品的運輸問題,使農業生產不僅可以增產,而且能經過運輸而進入流通領域進行銷售。
積極的預防天害——包括水災和旱災,防治辦法有「治標」和「治本」兩種,治標之法是用機器來抽水和建築高堤與浚深河道,治本之法則是「種植森林」。
借鑑西方「急興農學」。
辦農學會,建農學院,培養農業建設人才,編撰農業科學書籍,普及科學種田方法,創設支援農業發展的銀行以解決農業建設的資金問題等。
在農業方面採取哪些措施
3樓:走向幸福的小路
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作物。
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抗並高產、優質品種。
選擇適宜種植該種作物的土壤 加強肥水管理。
孫中山主張的土地政策
4樓:匿名使用者
孫中山的土地思想,最簡單明瞭的就是一點: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的所有權歸資本主義國家所有,使用權歸農民。在理論上,他既希望農民有可耕之地,又不觸及地主的利益,所以在方法上希望用和平、緩進的方式,以達到「農民可以得到利益,地主不受損失」的兩全之策,實現地主和農民的雙贏。
雙贏的構想,在政治革命的過程中,不是通過根本對立的衝突來達到新的社會整合,而是採用社會協調的辦法,使鬥爭的雙方在未來的發展中,都取得新的發展機會和獲得發展的實際利益。」[14]由於他對農村土地佔有狀況及社會分層的認識還十分模糊,他沒能找到乙個實行他這種設想的切實可行的辦法。「耕者有其田」只能成為他的一種美好願望。
5樓:匿名使用者
孫中山主張土地國有化,分配給農民使用。
土地作為主要生產資料,關係到民生大計。孫中山在三民主義綱領中為解決土地問題提出了什麼方案
6樓:匿名使用者
民生主義,主張由國家核定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後增長的地價歸國家所有,並逐步向地主收買土地,實行土地國有。
7樓:彼岸
有關「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一目的內容方面,現行高中教材是這樣表述的:「平均地權」即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主張核定全國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後因社會進步所增長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做到「家給人足」。
民生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也就是說,獲利的始終是資產階級。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是試圖通過解決土地問題達到兩個目的:
其一,消除貧富分化(孫中山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受歐美國家啟示。孫中山認為,西方國家社會貧富不均,勞資矛盾尖銳,中國應防患於未然。);其二,消滅封建土地制度,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本質意圖)。
在孫中山看來:規定地價,就可以有利於照價收買,漲價歸公,國家就可以逐漸獲得土地。土地定歸國家所有,然後,貸給農民耕種,要求農民只向國家繳納單一的土地稅。
於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就消失了,土地的壟斷和貧富的懸殊現象就可以避免,最終資本主義就可以得到發展和完善。「平均地權」(在辛亥革命前,「平均地權」可視為三民主義的惟一內容,辛亥革命後,「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成為民生主義的兩大支柱)儘管有著美好的設想,但事實是不可行的。
孫中山不懂就問的故事讚揚了孫中山什麼學習態度
善於思考敢於提問。的學習態度。他不僅會什麼會什麼還知道什麼 本文講述了孫中山小時候在閏問的私塾學習不懂就問的故事讚揚孫中山的人什麼的學習態度和求知精神 孫中山敢於冒險,大膽提問 好學,無知的精神。孫中山大膽提問的精神。勤學好問,敢於提問。不懂就要問中的一道題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
孫中山的政治革命社會革命分別指的是什麼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會革命分別指民族 民權 民生三大主義。孫中山主張進行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與三民主義是什麼關係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 平均地權是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和民生主回義的闡答述。民族主義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錯綜複雜的 既有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所以要民族革命 民權主...
孫中山在黃埔軍校擔任什麼職務
校代總理,相當於公司的董事長,具有任命權。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頁。描述中文 孫中山主持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同蔣介石 中 何應欽 左 王柏齡 右 合影。年月日日期 源。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孫中山是黃埔軍校的創辦人。百分之百是校長,我剛學的 黃埔軍校成立時,擔任黨代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