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世紀完全是由野蠻發展而來的

2025-06-19 08:30:32 字數 1389 閱讀 8641

1樓:網友

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是因為中世紀時期是歐洲最為混亂的時期,也是其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全面停滯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乙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會對人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

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的這個說法最初是14世紀30年代彼得拉克提出的,他作為乙個義大利人,以羅馬為榮,因而將古典時代作為「光明」對照,聲稱自身所處(義大利衰落)的時代尚在黑暗之中,而羅馬帝國終將復興,把歐洲從「黑暗」中引領出來。隨後40年代歐洲開始黑死病時期,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繁榮和人心安穩,也驗證了黑暗時代這一說法。宗教改革者認為教廷黑暗腐朽、天主教墮落,世風日下,時代暗淡無光,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們也更加激烈反對天主教和傳統的權威,他們著力於建立新的社會螞罩認知規則,因而認定教權汪物脊強盛的中世紀時期是乙個需全然否決的時困滲期,故而之後這一名詞被很多人使用。

中世紀時期經常被描繪成乙個「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這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留下來的遺產,在那個時候,學者們將他們的知識文化與中世紀時期的文化相對照。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把中世紀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時期;啟蒙學者認為理性優於信仰,因此將中世紀視為無知和迷信的時代。

19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轉變了這種對「黑暗的時期」負面觀念一邊倒的趨勢。它給出了一幅祥和的圖畫: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紮根於大自然的生活;同時也回應啟蒙運動中的理性主義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汙染。

浪漫主義者對待「黑暗時期」的觀點,仍可以在當今的一些慶祝那個時期文化活動與節日中,通過所展示出來的風俗與發生的歷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義運動後的19世紀下半葉,考古學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許多不為以前的學者所知的歷史文獻與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來。而1939年發現的西元625年左右的薩頓骺寶窟,以及中世紀研究的著名學者查理哈斯金的研究發現,使得「黑暗時期」看上去不再是乙個合適的詞彙。

2樓:網友

中世紀。馬克思說:「中世紀是粗野的原始狀態發展而來的。

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學、政治和法律一掃而光,以便一切從頭開始。」然笑銀喊而1500年前後,西歐社會結構中有利於制度創新的各種因素通過一系列彼此連結的歷史運動而會聚、互動。從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種跡象充分表明,人類正在走出中碰野世紀這個「死亡之門」。

1)馬克思所說中世紀西歐的「粗野」狀態在政治和宗教領域有何表搏族現?

2)近年來史學界對西歐中世紀有了新的詮釋,認為「黑暗的時代」裡也有一些光明,請用史實加以說明。

3)1500年前後,西歐是通過哪些歷史運動走出中世紀的?

歐洲中世紀是黑暗時期的看法為什麼發生了變化

3樓:天翼嗨

很多事情在某些時候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什麼歐洲中世紀騎士盔甲那麼好看,中國的

沒有那麼高大上,網上常見的西方鎧甲都是文藝復興以後的產物 中世紀歐洲的戰爭規模很小,而且都很窮,能穿的起盔甲的主要是貴族騎士階層。而農民 僕從軍 一般的步兵。連基本的鎧甲都沒有,可以看看 勇敢的心 中國當時隨便打一丈就是萬人規模,一般也裝備不起。宋朝以後除了少數重步兵穿戴盔甲,其他的基本上是以棉甲和...

為什麼歐洲封建社會被稱為 黑暗 的中世紀

黑暗時代 18世紀左右開始使用的一個名詞,指西歐歷史的中世紀早期 具體地說,指西方沒有皇帝的時期 476 800 更通常的說法是指公元約500 1000年之間。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經常進行戰爭,實際上沒有城市生活。歷史學家們現在很少使用這個詞,因為它包含有一種令人不能接受的價值標準。它的比較普遍和輕蔑的...

為什麼但丁是 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在文學史中,恩格斯在 共產黨宣言 中對但丁作了精闢的評價 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大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可恩格斯說這句話的原因何在呢?難道僅因為但丁是人文主義之父嗎?僅是因為但丁是義大利語文學之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