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2025-06-14 14:00:06 字數 1682 閱讀 9313

1樓:suby在蘇

你好!全句是:治國無法則亂,守知旁吵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意思為:搭侍治理國家如果沒有法制,就會天下大亂,死守舊法而不變革,就必然違反實際,沒有法律或死守舊法都是不能治理好國家的。弗:不;悖(bei);相反,違反。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評價:呂不韋是戰國後期秦王贏政的國相。《呂氏春秋》是在他的主持下啟仔由門客編著的。

其中的這段話的大前提是必須以法治國。同時又指出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與時俱進,使法適應社會實際。

希望對你有幫助。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是什麼意思?

2樓:cufe五月

這句話的意思是治理國家如果沒有法制,就會天下大亂,死守舊法而不變革,就必然違反實際,沒有法律或死守舊法都是不能治理好國家的。指法度也需要不斷變革。

這句話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全句是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尺櫻前宜矣。

呂不韋。是戰國後期秦王贏政。

的國相。《呂氏春秋》

是在他的主持下由門客編著的。其中的這段話的大前提是必須以法治國。同時又指出法並不是一頌仔成不變的,必須與時俱進,使法適應社會實際。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

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

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陵清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治國無法則亂 守法而弗變則悖什麼意思

3樓:網友

全句是: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呂氏春秋·察今》

註釋](工)弗:不。(2)悖(bei);相反,違反。

譯文]治理國家如果沒有法制,就會天下大亂,死守舊法而不變革,就必然違反實際,沒有法律或死守舊法都是不能治理好國家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治理國家不用規矩就會亂,守著規矩不變就會出錯。

「法令興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這句話怎樣理解

5樓:七月在野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的古訓是說乙個國家只有嚴格執法,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國家才能治理整頓好,才能興旺繁榮。否則,如果法律松馳,無法執行,則國家一定會有動亂,國力也會越來越衰弱。表明依法治國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最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無法則國不治,無勢則法不行,無術則勢不固。怎麼解釋???

6樓:匿名使用者

法術勢是法家管理國家的三種手段,戰國時期慎到重勢,申不害中術,商鞅中法,勢是威勢的意思,術士權術的意思,法是法規的意思,韓非將三者總結起來,認為君主統治法術勢三者缺一不可。

7樓:網友

乙個國家沒有法律的約束是治理不好的,法律沒有沒有強有力的制度是不能被執行的,制度的實施沒有好的方法是不能被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