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有百脈泉還是趵突泉?

2025-06-10 13:02:41 字數 3688 閱讀 8905

1樓:匿名使用者

百脈泉位於明水(濟南章丘市駐地)的百脈泉公園內。以泉水眾多而有"小泉城"之稱,明水泉群最著名的百脈泉可與趵突泉齊名。池底湧出數不清的水泡,緩緩地浮上水面,好像滾動的珍珠,"百脈寒泉珍珠滾"。

水中疏疏朗朗的藻體,壁上密密實實的苔蘚,把池水染的碧翠。水中錦魚戲遊,生機盎然。

泉壁和梵王宮大殿牆上鑲嵌著多方詩詞、楹聯、花卉石刻。其中有明代進士、著名戲曲家李開先《遊百脈泉》詩:水勁無過濟,脈泉更著名。不激隱霜清見底,漱石寂無聲。

位於章唯鉛顫丘市府所在地明水鎮東北隅龍泉寺內。因「百泉俱出」,故名百脈,是明水諸泉之冠,繡江河的源頭,與濟南趵突泉齊名。在原濟南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

元代地理學家於欽在《齊乘·卷二·水》中寫道:「蓋歷下眾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指敗魁,東則百脈為冠」。「百脈泉寒泉珍珠滾」,為章丘八景之一。

古時百脈泉,為圓半畝,四周石砌,雕工精細,北壁多有名人題句。清代乾隆重修大池,南面加挖東西對稱的兩個小池,號「張公池」。1958年再修,將南面二池擴為一與北池般大的方池,中架拱橋相通。

2000年又將北池重砌,南大池又分為二池,較原規模又有擴大。百脈泉邊為龍泉寺,歷為佛教聖地。池內百脈沸騰,魚戲藻搖,寺內松柏參天,鳥語花香,使得歷代文人墨客歌詩賦調,酣吟暢詠。

明代王世貞、洪漢、李開先,清代蒲松齡、李慎修、韓尚夏等名家紛紛留下佳詞麗句。

2樓:匿名使用者

百脈泉在章丘!趵突泉在濟南!

章丘百脈泉好玩嗎

3樓:

百脈泉位於章丘,是濟南主城區以外最重要的名泉群。百脈泉公園裡主要的泉水有:龍泉、百知皮脈泉、梅花泉、墨泉、漱玉泉。

百脈泉雖然距離濟南主城區比較遠,但是景區的觀賞性不錯,因為百脈泉的名泉可以近距離**,而且這些泉所在的水潭水位較低,所以泉水湧搭賀差起高度高,這樣人們會覺得更好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景區內噴湧量最多的墨泉和梅花泉都拍老是70年代人工鑽探孔湧水形成而非天然泉。雖然聽了讓人有些失望,不過這也側面反映了百脈泉一代地下水之發達,泉水幾乎是有孔就能湧出。

在地下水位高的時候泉水甚至會從行人路的石板縫隙和綠化帶的人草叢裡滲出,出現園區內泉水橫流的奇景。

趵突泉在**?

4樓:宸辰遊藝策劃

趵突泉公園出現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其中老舍的《趵突泉》最令人印象深刻。餘高如據說趵突泉的水清涼可念行口,趵突泉池邊有免費泉水供遊客飲用。那麼趵突泉在**呢?

交通指南:乘坐、k52、k54、k96、k100路公交車在趵突泉南門站落車。

乘坐、k59、k101、k109路公交車在趵突泉北門站落車。

乘坐3路、41路、66路、k50路、k54路、k91路、k101路、k109路公交車在西門站落車。

乘坐k109路公交車到趵突泉東門(路口東)站落車。

乘坐、k51、k54、k59、k91路公交車在趵突泉東門站落車。豎啟。

趵突泉景區位於濟南市區,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景區。

趵突泉是公園的主要景觀。泉水分成三股。它清澈見底,日夜噴湧,水滿時達數尺。

在趵突泉附近,分佈著金仙泉、漱玉泉、錫伯泉、劉旭泉、黃花泉、杜康泉、白龍泉等30多處名泉,構成了趵突泉群。公園南門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大門上的橫匾「趵突泉」是用藍底金字書寫的。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被譽為中國園林的「第一門」。

景區內有糖醋鯉魚、九轉大腸、宮保雞丁、奶湯蒲菜、胡明三妹菜、羅漢糕、高粱飴糖、冰糖、絲糕等。

濟南趵突泉群裡有哪些泉

5樓:yy浮影鬼妹

趵突泉、金線泉、皇華泉、臥牛泉、柳絮泉、馬跑泉、無憂泉、漱玉泉、石灣泉、湛露泉、滿井泉、登州泉、杜康泉、望水泉。

五龍潭、古溫泉、賢清泉、天鏡泉、西蜜脂泉、月牙泉、官家池、回馬泉、虯溪泉、玉泉、濂泉。黑虎泉、琵琶泉、瑪瑙泉、白石泉和九女泉。楚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

濯纓泉、芙蓉泉、玉環泉、舜井、騰蛟泉、雙忠泉、漿水泉、硯池。湧泉、苦苣泉、避暑泉、泥淤泉、突泉、白泉、玉河泉、緞華泉、大泉、華泉、聖水泉。

鬥母泉、林汲泉、甘露泉。無影潭。

百脈泉、淨明泉、東麻灣、墨泉、梅花泉、西麻灣。袈裟泉、卓錫泉、檀抱泉、清泠泉、曉露泉。洪範池、書院泉、扈泉、日月泉。

躍突泉。金線泉。

臥牛泉。五龍潭梅花泉。

趵突泉為什麼叫趵突泉

6樓:單色的門

2002年,有專家根據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長達3543年。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早在2600年前的編年史《春秋》上就有「魯桓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宋代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泉邊建「濼源堂」,並寫了一篇《齊州二堂記》,正式賦予濼水以「趵突泉」的名稱。

該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湧,水盛時高達數尺。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湧不息的特點。「趵突」不僅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

不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躍」之狀、噴騰不息之勢;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湧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湧若輪,觱湧三窟,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

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為「且向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在《趵突泉》詩中讚道:「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老殘遊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

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認為趵突泉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

清代康熙皇帝南遊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餘題了「激湍」兩個大字,並封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的泉水是從哪來的???

7樓:萬里長城

石灰岩溶洞地下水。

趵突泉的泉湧與濟南的地形結構有關係。濟南南面是山區丘陵,有千佛山,北面是黃河和平原。濟南位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線上。濟南市的山區是由石灰岩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隱藏著岩漿岩。

山區的石灰岩大約是在4億年前形成的,其質地比較純,石灰岩以大約30°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緊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儲存和輸送地下水。地下水順著石灰岩層的傾斜,大量地流向濟南,成為濟南泉水的水源。

在平原下的岩漿岩,組織很緊密。地下水流到這裡後碰到岩漿岩的阻擋就流不過去了。岩漿岩上又覆蓋著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

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從地下的裂隙中湧上地面,形成了這些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之一。

8樓:網友

你們都說錯了。相傳很久以前,濟南城裡有個名叫鮑全的青年樵夫。當時濟南城裡沒有泉水,老百姓就蓄積雨水喝。

有一年趕上天旱,連髒水都喝不上了。濟南城到處都是病人。因為沒有水煎藥,鮑全每天都要早起到30多里外的大清河挑水。

鮑全從龍王那兒求到了永遠倒不完的白玉壺,因為怕公差搶奪,就埋入了地下,變成了趵突泉,泉水噴湧,濺出了許多泉池。

9樓:峰峰

濟南南部是山區,由南向北地勢逐漸降低,雨水順著地表以下的岩石匯流到泉城廣場一帶的各種泉池,形成了趵突泉等景觀。趵突泉公園中有乙個泉水形成示意碑,你可以去看一下。希望能夠幫助你。

10樓:網友

地下水湧出來的,這也是濟南限制地下水的開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