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幔枝構造成礦區金、銀多金屬礦床形成時限
1樓:中地數媒
一)地質依據。
阜平幔枝構造成礦區包括了平旁昌衡山以北的整個太行山中、北段金、銅、銀鉛鋅等礦床。在成礦時間上,金、銅、銀鉛鋅礦床嚴格受中生代阜平幔枝構造的控制,已知主要金、銅、銀鉛鋅礦床成礦時代均屬於燕山期。其中,核部岩漿-變質雜巖金礦成礦區,已知土嶺-石湖金礦、西石門-李家莊金礦、醜運做泥口金礦、九嶺金礦等金礦床(礦點),迅型銀鉛鋅多金屬礦產(如楊家溝銀礦、劉家坪銀礦、南冶銀礦、西白麵銀礦、北營西溝銀鉛鋅礦、秋卜洞銀礦等)、鉬礦(如楊樹溝鉬礦、銀洞鉬礦)的成礦時代明顯集中在燕山期。
在蓋層拆離滑脫層———侏羅紀上疊斷陷盆地銅(金)、銀鉛鋅成礦亞區,已知柴廠-孔各莊金礦、淶源縣鐮巴嶺、浮圖峪等及靈丘縣支家地、刁泉、硐溝等大、中型銀(鉛鋅)、銅多金屬礦床(點)的形成直接與燕山期岩漿活動有關,成礦時代主要為燕山期。
二)同位素測年。
阜平幔枝構造成礦區已知金(銅)礦床(點)100多處,但年齡資料較少。據現有資料統計(表4-3)表明,太行山地區主要礦床的成礦年齡均集中在120~170ma,與太行山主要岩漿活動一致。
表 4-3 太行山地區主要礦床的形成時限。
南嶺成礦帶
2樓:中地數媒
南嶺成礦帶跨越湖南、廣東、廣西、江西4省(區),面積約16×104km2區內交通發達,鎢、錫、鉍、鉛鋅、稀土等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是國內重要的有色金屬資源基地和生產、加工基地。
南嶺地區橫跨揚子、華夏兩個板塊,位於中生代歐亞大陸板塊構造岩漿活動帶的華南陸塊中部,區域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是中國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礦產的重要成礦遠景區帶。已探明大中礦床260餘處,其中大型錫礦床12處,大型鉛鋅礦床8處。據粗略統計,截至2000年,南嶺地區主要礦種錫、鉛、鋅、銀佔全國保有儲量比例分別為%。
本區主攻錫、鎢、鉛鋅。重點部署在花山-姑婆山、萬洋山-諸廣山、九巧頃峰-崇餘猶、九嶷山-銅山嶺、都龐嶺、司前-三南、贛縣-于都等重要遠景區。擇優開展王仙嶺鎢錫多金屬礦、五里山鎢錫鉛鋅多金屬礦、姑婆山鎢錫多金屬礦運手、錫田錫多金屬礦、水口-沙田鎢錫多金屬礦、孝悄陸仙鵝塘-牛角窩鎢礦、九嶷山鎢錫礦、羊角塘鉛鋅多金屬礦、福田-連麥鉛鋅錫多金屬礦等礦產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