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基本觀點,唯物史觀三大基本觀點

2025-05-26 10:25:21 字數 1175 閱讀 7430

1樓:胖頭小***

一、人民群眾。

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

1、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

2、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3、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

4、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

二、人民群眾作為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人們總是在既定條件下創造歷史。只有符合社會歷史必然性、推動和促進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力量的人才屬於歷史創造者之列。

三、人人創造歷史是錯誤的。他只「創造」自己個人的「歷史」,不能說創造了整個社會歷史。歷史是遲孫橘無數個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的合力。

四、歷史凱裂人物(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始終起著一定的作用,有時因其智碼團慧、性格因素對歷史事件的程序和結局發生決定性的影響,但不能決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不能改變歷史的發展的基本方向。

唯物史觀三大基本觀點

2樓:健身達人小俊

唯物史觀三大基本觀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階級鬥爭理論。

一、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1、生產力通俗地講,生產力是有目的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它包括勞動物件、勞動資料和勞動者。

2、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鬧液首產中以一定方式結合起來的共同活動和相互交換其活動的社會聯絡和社會關係。

3、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4、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

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6、評價歷史現象是生產力的標準是最後的標準。

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1、經濟基礎是和物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埋帶的總和,是社會在其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關係。

2、上層建築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的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設施,在階級社會中和階級消滅之前,上層建築都有階級性。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三、階級鬥爭理論。

1、不同的社會形態液數有著的相應的對立階級。

2、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立場;任何階級的措施、觀點都是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

3、階級鬥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

對唯物史觀機械性理解的歷史考察

如何理解唯物史觀 堅持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正確黨史觀方法如下 樹立正確歷史觀,關鍵是堅持唯物史觀。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改 變。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革命 建設 改革征程中領導人民披荊斬棘 從勝利走向勝利,就在 於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始終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要堅持用...

劃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根本標準是如何看待

歷史觀即人們對社會 抄歷史的根bai本觀點和總的看法。歷史觀du的基本問題是社會意識zhi和社會存在dao的關係問題。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歷史觀和唯心歷史觀的唯一標準。凡是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屬於唯物史觀,凡是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屬於唯心史觀。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立及意義

我國理論界有一個公認的觀點,即認為馬克思在1859年1 月為他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 一書所寫的序言中第一次對唯物史觀作了經典表述。其實,這一觀點是不準確的。筆者以為,早在1845 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 德意志意識形態 中,就有對唯物史觀所作的經典表述。這一表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佔有極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