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主張無為而治、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慾。
道家的理想人格是()
2樓:禿頭小李頭
a.君子、聖人。
b.小人、庸人。
c.真人差神、至人。
d.新民。正確答案:真人、至人賀慶慎。
道家思想的理想人格的定義和概念
3樓:十二方
<>與儒家積極人世的人生態度不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設計了一種企圖超越世俗的遊世型的理想人格。該理想人格具有外生死、超利害、齊物我的特點,即擺脫了世俗的羈絆,泯滅了一切生死、利害、物我的界限,達到了個體精神的絕對自由的境界。以莊子筆下的「神人」為例。
在容貌方面,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在飲食方面,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在行動方面,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在能力方面,外物傷害不了他,即使洪水滔天也淹不死他,即使金石融化、山土燒焦,他也不感到熱。當然更重要的是,神人不計較事物之間的各種區別、利害、是非、譭譽,超越於一切世俗 事物之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過著絕對自由的生活。「真人」賣彎山 「至人」則比「神人」稍遜 一籌。
他們雖然都能超脫生死利害、不為成敗得失所動,但終究還會遇到這類俗世的 瑣事。道家不在人世間追求人生價值,而是要「遊於方之外」,追求一種「上與造物者遊, 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中中者為友」的絕對自由的理想境界。這顯然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不可能在現實世界中實現。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不能從物理學、生理學的角度去理 解,而只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神人、至人、真人的脫俗表現,雖然在現實世界中難以實現,但完全可以在心理的精神世界實現。由於莊子把現實世界折變為心理世界、鬧蠢注重心理層面的解脫和超公升,所以,他描繪的神奇瑰麗的理想人生境界不僅不顯得原離現實, 反而具有強大吸引力,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和悠然嚮往。
道家的人生理論對中華民族的心理文化結構和人生觀的造就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具體而言,莊子反對人為物役,主張不為禮法所拘、追求個體身心自由,直接影響了魏晉時期人的覺醒,開後代個性思想解放之先河;莊子超邁曠達的人生態度,培養了中國人的樂觀精神,陶冶了人們的豪放性格;莊子要求人們超凡脫俗,自然無為,返璞歸真,保持純潔 的天性和心境的虛靜淡薄,也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使人們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保持心靈上的寧靜和心理上的平衡。這種理想人格也有其消極的影響。
其中避世、厭世、遁世的傾向,虛無感傷的情調, 隨遇而安的處世態度,在歷代人們的文化心理結構和人生觀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道家追求人格獨立和精神主張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
4樓:
洪大道} 道家思想:人的獨立精神 2016-10-22 10:07 道家思想從老子的經書中可以看出,獨立精神貫穿始終,這點完全有別於儒家的群體思想,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個人與他人的關係是所有哲學關注的重要問題。
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家注重社會秩序,強調禮制,他們習慣以共性、共相為不言而喻的前提,不太注重個性、殊相。孔子提出克己復禮的主張,要求人應該壓制自己,使行為合乎社會制度和道德規範。墨家提出兼愛利他的主張,兼就是群己不分,人我無別,視人如己。
將這種兼愛推到極致就是忘己濟人,即利他。儒、墨兩家都強調群體的社會價值,要求個人無條件服從社會,服務他人,而對個人的主體價值、人格獨立很少重視。道家,也講群己、人我關係,但與儒、墨兩家不同的是老子更注重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人性的自然發展和人格的獨立。
在《老子》一書中,「我」出現過17次,「吾」出現過22次,」「自」出現過20次,「己」出現過2次。全書有鮮明的主體意識和獨立精神。文章先從道的自然法則和獨毀陪立不改的運動規律論述老清滑子道的獨立精神,進而詳細論述了天道關照下的人的獨立精神。
具體分人格的獨立、思想的獨立和行為的獨立。 獨立意識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個體自立、自尊、自強,才能更加促進集體的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個人在堅持自身獨立的同時,還應尊重和維護他人的獨立性,這就表現為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即老子所講的「善」和「不敢為天下先」。
在實踐中便應該不妄作,不妄為,不強求。這不同於儒家的克己復禮,也有別於墨家兼愛利他,是在堅持自己自主、獨立的同時,推己及人。本致虛、守靜,非謂絕物離人也,萬物不足以擾吾本心者,此真所謂虛極、靜篤也。
心虛則慾望不起,神靜則念頭不生。老子用「嬰兒」來形容人不受外界干擾、平和寧靜、質樸純潔的狀態,專氣致答餘臘柔,能如嬰兒乎?氣柔是指心境極其靜定的一種狀態。
就像道法自然一樣,人性也應該復歸於自然,老子認為人得之於天的自然性,這點完全超越了西方的獨立自由思想,更高層次的解讀了道的淳樸無為而又無不為的思想。
關於理想人格,儒家,道家以及 近代啟蒙思想家各自有理想人格的標準。共同點是?
5樓:孚藏軒
我覺得理想的人格標準,往往在兩個維度上獲得共同點,乙個是實現社會價值,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度,乙個是追求真理,找到智慧。
人生的價值,要麼有利於社會,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是一種願望和理想。人生的事業,就是在為社會奉獻的事業,三百六十五行,每一行都是社會的必需品,任何乙個行業取得的成功都具有社會價值。
但是作為個體的人,其個人價值的最高最昂貴的需求,就是智慧,就是求得真理,孔子甚至感嘆「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子何嘗不是整本《道德經》都在講「道」?
健康人格是什麼,健康人格對人生的意義
健康人格是指各種良好人格特徵在個體身上的集中體現。心理學對人格的研究重點曾經是 人性耐正乎的疾病 心理疾昌悉病。方面,但現在更關心 人性的健康 心理健清友康。方面。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開啟並釋放人的潛能,以實現和完善我們的能力。 人際關係良好。 心納簡態積極樂觀。我認為健康的人格只需要準備上述兩條...
人格心理的核心是什麼,人格的核心部分是什麼?
人格心理學有很多理論,不同的理論有不同的核心。最著名的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的理論核心就是人格結構理論和無意識理論。人格的核心部分是什麼?自尊是人格的核 心,也應該成為心理健康的核心。本文試圖以人生命適應的根本源泉為出發點,解讀自尊的生命性意義 進而分析與 自尊在人的生活中尤其是心理健...
佛的理想是什麼,佛教的最終理想是什麼
您好 先從一個比較簡單的角度去思考 佛的神通的廣大無邊,能把大地變成 十方世界想去 去 又有自己的剎土,剎土裡金銀琉璃瑪瑙翡翠。試問佛還有什麼理想嗎?如果說佛還有什麼理想,那簡直是用我們這些凡夫的短淺眼光去看佛了。那麼我們看看比較根本的問題在 什麼是理想?你一定人為什麼東西是實有的,是真實存在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