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近乎勇也,知恥為君子,必終必孝,不知恥為小人,必不仁不閒出自哪裡?

2025-05-14 17:00:25 字數 1322 閱讀 1047

1樓:a_高山流水

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是孔子對於為人處世的道理的總結。其中「知恥近乎勇也」是說乙個人知道羞恥鋒褲之後,會更加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過錯,表現出勇氣和決心。而「知恥為君子,不知恥為小人」則是說,乙個有品德和修養的人,應該知道什麼是恥辱,怎樣做才是正確的,而不知道恥辱的人則是缺乏道德和修養的鬧基譁。

這句話的意義是告訴我們,做乙個有品德和修液行養的人,必須知道羞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有勇氣去改正。同時,也要盡心盡力地履行孝道,做乙個對家庭和社會有貢獻的人。如果沒有恥辱感,就會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和道德標準,從而走向不仁不閒的道路。

這句話的精髓在於,以知恥為戒、勇於改過的心態,是做人處事的重要素質。

知恥而後勇,知弱而圖強,若不知恥必無恥意思

2樓:棦

知道羞恥, 已經 接近了 勇敢。

成語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 力行 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高頃知斯三者,則鄭豎知所以修身。戚叢陸」

成語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君子不恥下問,焉有恥之?出自**?

3樓:優點教育

這句話的意思是:喜愛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習改亂的人。

出處:清·劉開《問說》

選段: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譯文:乙個有見識的人,他做學問必然喜歡向別人提問請教。「問」和「學」是相皮殲仿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就不能提出疑難,不「問」就不能增加知識。

喜愛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習的人。

知恥而後勇,知弱而圖強,若不知恥必無恥意思是什麼?

4樓:網友

人只有在知恥和自知不足後,才可能有臥薪嚐膽的決心和勇氣,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是愈發失敗。

勇」是勇於改過的意思,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意思是要人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讚揚的品質。「圖強」是奮起直追的意思,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後,奮起努力,從而縮小差距。讚揚一種笨鳥先飛的精神。

"忠者,其孝之本與?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痺亦弗憑;不苟笑,不苟訾,隱不命,臨不指

5樓:zjc**座

(原文)"忠者,其孝之本與?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痺亦弗憑;不苟笑,不苟訾,隱不命,臨不指。

譯文)「忠誠的人,他的孝道的根本之和?孝子不登高,不經歷危險,不做不靠譜的事情,不隨便說笑,不隨意批評,隱藏不讓,對面不指責。

這是曾子的幾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