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出自哪裡?

2025-05-14 05:20:47 字數 1125 閱讀 5226

1樓:聞人盼晴

此句出自電視劇集《大秦賦》。

2樓:黛妮

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出自——電視劇集《大秦帝國》主題曲,原歌詞如下: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公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二、解讀:上追商鞅變法成強秦,下記楚漢橫空秦煙滅,共6部11卷洋洋500萬字之《大秦帝國》,是孫皓輝先生耗盡十餘年的心血完成的鉅著,改編之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也可謂慷慨激昂波瀾壯闊氣勢恢巨集,一展誰主沉浮捨我其誰大一統之風範。特別是其悲壯之主題曲響起,讓人百感交集:

在感嘆秦由弱而強以致大一統來之不易,感嘆秦孝公商鞅空前絕後變法來之不易,感嘆秦軍銳士灑血赴死來之不易,等等之餘,也更感嘆我們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數千年來,不停歇之「國難」「國恨」,不停歇之「赴死」「流血」,不停歇之「天下紛擾」,不停歇之「復我河山」;如若當年秦帝國持續之時日更久遠一些,也或如今「漢人」之稱謂就是「秦人」,也就是說如今作為漢人之我們大家都可歸屬於所謂之「赳赳老秦」。

所以,如今當我們說起「共赴國難」「復我河山」之「赳赳老秦」時,不可簡單理解為只是在說指昔日陝西等地域之秦人,而應是在說數千年來漢文明涉獵染指之整個中華民族。

三、作品簡介:

電視劇集《大秦帝國》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以及最後走向滅亡的過程。是一部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

作品注重尊重史實,只進行了適度的藝術加工,其中還融合了不少最新考古史料。為了儘可能還原歷史真相,劇組力邀數位歷史學家擔任歷史顧問,仔細考證劇中的人物、器物、歷史事件。向觀眾展現秦始皇能統一中國的原因,那是乙個積貧積弱的偏蠻小國由幾代秦國人奮發圖強,歷經磨難才實現大國夢,本作就是想撥開歷史迷霧,以電視劇集的表現方式讓更多的觀眾重新認識這段歷史。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3樓:銀夢絮凌

陝西現在的人口只有很少部分是老秦人的種了兄弟。。。

4樓:手機使用者

我是楚國人,當年滅秦的就是我們楚將項羽,孤兒,我楚國男兒才是響噹噹的漢子。

5樓:李瑜

是的 沒有昔日的秦朝 哪有今天。

春秋時期齊 晉 秦 楚 宋五國的全部國君 20

春秋時期齊 晉 秦 楚 宋五國的全部國君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戰國時期齊 燕 秦 楚 趙 韓 魏七國的全部國君 這個恐怕你得懸賞分吧!分,還不抵打字的難度呢!你這個問題問的好,我認為你是肯定得不到答案的。具體點 你總得說出乙個來 好有個標準。戰國策 齊 秦 燕 宋 趙 楚 衛 韓...

國秦民安意思國泰民安什麼意思?

國泰民安 gu t i m n n 釋義 國家太平,人民安樂。泰 平安,安定。出處 漢書 刑法志 至今桓公任用管仲 而國富民安。近義詞戶有餘糧 河清海晏 民康物阜 國富民強 太平盛世 天下太平 安居樂業 偃武修文民富國強 夜不閉戶 政通人和 海晏河清 人壽年豐 百獸率舞 歌舞昇平 物阜民安天下大治 ...

秦為何橫掃六國實現大統一400字?

秦之所以能橫掃六國實現大統一 商鞅在秦國推行法治 從農工商以及軍事進行立法 因此規範了國家的管理制度 廢除了宗族勢力的統治 我是秦逐步的強盛起來 才有了 橫掃六國的實力 對秦漢大一統的理解 我覺得一方面是地理範圍的乙個統一,另一方面應該是文化領域,或者說是當時的經濟領域的乙個統一,所以我覺得從這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