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越發展,國人的幸性降

2025-05-13 00:35:47 字數 929 閱讀 9283

1樓:櫻花

相比於北歐五國居民的幸福指數爆表,中國居民的幸福指數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經歷了馬鞍型的變化,即90年代早中期較高,隨後一直在下降,蘆棚橡2000年到2005年左右處於谷底,然後在最近10年又得以抬公升,但仍未到90年代初的幸福指數(參見下圖)。

關鍵在於就業和社會保障上面。90年代中期之前,中國社會 「鐵飯碗」現象普遍,人們不用擔心失業、退休和醫療,所以,儘管當時實際收入和保障水平比較低,但主觀幸福感受還是不錯的。然而,這種鐵飯碗不可持續,1995年至2002年期間,全國各地推行經濟體制改革,對出現虧損的國有中小型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實行「破產」、「解體」,沒有虧損的企業實行「轉制」,因此出現過一段大批工人下崗的時期,人們的幸福指數出現了**。

此外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人們認知到更好的生活水平,對生活標準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主觀幸福感也會下降。

值得說明的是,失業和原有社會保障體系瓦解帶來的影響是主要原因。2000年到2005年,中國人均gdp增速高,物價**慢,但卻是幸福指數最低的時期,原因就在於高失業率導致的幸福感下降,且沒有失業的那些人,因為同樣恐懼下崗和失業,所以主觀幸福和此感同樣在降低。

到了最近十年,隨著經濟增長和市場化的不斷推進,下崗和失業人數大大減少了。同時,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完善成熟,退休金、醫保和低保制度覆蓋率也大大提公升。所以,這十年,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出現了明顯回公升。

不過,近年來面對人口生育率持續走低,人口老齡化社會特徵凸顯,人們深感中年危機、養老危機陪旁,幸福感的回公升程度比較緩慢,甚至今年相比去年出現了明顯下降。

2樓:情聖

總體確實是在發展,但發展的迅晌部分是平分到每粗咐個人手中了嗎?

總體現實是貧富差距在拉畝凳鋒大,而且非常大了,絕大多數人相對變差,就比如一人賺錢養家(2娃)的時代就過去了,之後是兩人上班養家、兩人內捲上班養家、兩人內捲上班也養不起家(0娃、無房)

所以幸福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經濟是週期性波動的,經濟的發展為什麼總是週期性的波動?

經濟的週期波動是有錯誤誤導的,我們知道週期意味者有一個固定的自變數常數使函式值相等,在時間系列中就是一個固定的時間,但實際中並不存在。可以說經濟的波動是混沌的,非週期的。歷史上叫經濟週期是因為,人們認為這種經濟波動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必然會出現的,以前的經濟學家就致力於發現週期的長短,但現在我們已經不再...

為什麼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拜金女現象就越嚴重

經濟發達區,的商業規模也相對完善,物價也一定會匹配發達區的經濟環境,進而影響區域內員工工資,成就了一批高薪人群,但不是所有行業都有高薪,有些相對中低端的人群在經濟浮誇的社會風氣中逐漸被薰染,她們也憧憬有錢人的生活,憧憬奢侈品的自我滿足感,所以您說的這類人存在時必然的,然而不但是經濟發達區會有這類人,...

為什麼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依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 總量很大,但人均量很低 2 國家太大 人口太多,發展很不平衡,地區差別仍然很大3 經濟 政治 社會 環境 公民素質等發展不平衡4 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和法制建設仍然層次較低5 社會保障水平等發展不夠等等 雖然經濟高速發展,但我國仍然有1億多人口處在貧困線下,貧富差距非常大,還有教育醫療資源和設施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