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有什麼傳說 月餅由來的傳說

2025-05-12 13:55:24 字數 1670 閱讀 9274

1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農曆盯談燃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一天晚上,人們喜歡坐在一起談天、賞月和吃月餅。你知不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

傳說元朝時,漢人在蒙古的統治下,生活過得很苦。當時,蒙古統治者怕漢人反抗,凱虛便沒收漢人家裡的器具,只准十家人共用一把菜刀。蒙古人無惡不作,任意欺壓漢人,漢人恨透了他們。

後來,民間的勇士們約好乙個時間,準備一起動手把蒙古士兵殺死,推翻元朝的統治。為了侍物不讓蒙古人知道,漢人想出了乙個方法:在餅裡夾一張紙條,通知所有漢人,在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動手殺蒙古人。

結果得到訊息的人都起來響應,最後,漢人終於把蒙古人趕走了。

為了紀念先人的英勇事蹟,人們便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吃月餅來追思先人爭取自由、平等的精神。

月餅由來的傳說

2樓:生活有點難啊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

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

中秋節的歷史。

中秋節初步形成於唐,在那時就已經有了祭月賞月風俗,不過在當時慶祝的主流一般都是帝皇、**,又或者文人墨客,總之都是來自政、文兩界的,少有市民階層(政界祭月為主,文而壇以賞月為主)。但歷史總是螺旋式上公升的,由少數轉為大眾,只會是時間問題。

到了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得以逐漸擴大,在這時中秋節開始官方化,各種習俗開始趨於完善,成為乙個帶有慶祝性質的節日。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詩詞《水調歌頭》中,蘇軾把中秋節描述的非常的「浪漫」,給人一種對宋中秋景象無比嚮往的感覺,可見宋代人對中秋節的理解已經相當全面深入了。而在明清之時,隨著世俗化的繼續深入,中秋節已然是形成了乙個傳統節日應該具備包容的一切,風俗、習慣都已經是有了較為完美的框架。

月餅的真正來歷 傳說

3樓:鴻鵠聊民生

月餅的起源: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就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中秋吃月餅的含義中秋吃月餅的含義是希望與家人團圓、相聚,因為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

八月十五月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是怎麼樣的?

月餅的來由不少,一是后羿思念嫦娥而在月圓時擺出月餅,還有說法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原後,怕漢族造反,把菜刀收了,乙個村子只有一把,八月十五做月餅餅內藏紙條 八月十五殺達子,當夜起兵造反成功,以後八月十五都做月餅紀念勝利。月餅的由來 傳說 餅的由來,那月餅的由來,應該是從明朝就有月餅了,所以說呢,今天是中秋...

月餅的由來,月餅的名字來歷是什麼?月餅的來歷呢?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 仲 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在中國民間關於中秋的起源一直流傳著多種說法,一說后羿思念月宮中的嫦娥,於是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擺設香案,放上蜜食鮮果,祈求嫦娥吉祥平安,後流傳至民間成為祭月...

吃月餅的來歷,吃月餅的由來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 夢樑錄 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 梅花餅 五仁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 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 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至於月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 以及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