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間(1488—睜知1521)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首見於《明史·李夢陽傳》。
為區別後來嘉靖、隆慶年間出現的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七子皆為進士,多負氣節,對腐敗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氣不滿,強烈反對當時流行的臺閣體詩文和"嘽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習氣。其文學主張被後人概括為大力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旨在為詩文創作指明一條新路子,以拯救萎悉搏消靡不振的詩風。
他們都懷著強烈的改造文風的歷史使命,卻走上了一條以復古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壇之後,其復古主張立迅速風行天下,成為文學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場文學復古運動。這在明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但他們一些具體的文學見解不盡相同銀指,創作上各呈特色。李夢陽在復古模擬上堅持主張"刻意古範",句模字擬,逼肖前人;詩重氣魄,追求雄奇、豪放的風格。何景明思想較靈活,主張對古人作品要"領會神情"、"不仿形跡",以達到"達岸舍筏"的目的;詩重才情,偏向清新一路。
徐禎卿詩論頗多精闢、獨到之處,在追隨李、何後其詩歌風格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康海、王九思主要成就在散曲、雜劇,詩多率直。邊貢、王廷相短詩清新、明快,但總體成就較遜色。
前七子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都有現實意義,但由於過分強調復古,文學的創造性顯得不足,有的甚至淪為"高處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給文壇帶來新的流弊。
前後七子的文學主張是什麼
2樓:乾萊資訊諮詢
以李夢陽、王世貞等人為代表的前後七子,逗族坦在這一階段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復古的旗幟下,他們重新審視文學現狀,尋求文學出路。
尤其是針對明初以來受理學風氣及臺閣體創作影響所形成的委靡不振的文學局面,他們重新構築文學的主情理論,注意穗祥文學藝術體制的建設,_給民間俗文學以應有的重視,反映出對文學本身一種新的理解。
但是由於他們過分注重法度格調等創作規則,從而陷入了擬山桐古的窠臼而難以自拔,也造成了創作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弊病。介於前後七子之間的另一文學派別唐宋派,以學習唐宋古文為旨歸,但_未在文壇掀起更大的波瀾。
明代中期文學復古流派的出現,儘管各自存在著種種無法克服的弱點,但在客觀上有利於加強對於文學自身的**和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顯出文學逐漸走出單。
一、僵化格局而謀求新路的動態,也體現了明中期社會文化思潮漸趨活躍的乙個側面。
日本有哪些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他們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迄今為止有兩位 1968年獲獎的川端康成 代表作 雪國 古都 千紙鶴 1994年獲獎的大江健三郎 代表作 萬延元年的足球隊 個人的體驗 川端康成,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 雪國 被稱為日本現代抒情文學的經典。1994年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o oe 文 學 獎 日本有哪些作家獲得過...
魏晉時期「建安七子」是當時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當然,魏晉時期的建安七子,主要指的就是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相信這七人大家有的可能會比較熟悉,而有的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陌生,可能以前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而第一位孔融可能大家都知道,之前可能也聽說過孔融讓梨的典故,相對來說也是比較著名的一個事例。當然,在魏晉時期,除了建安七子之外,曹...
臺閣體作家的文學觀念有哪些,臺閣體作家的文學觀念是什麼?
臺閣體作 來家的文學觀念,從源主導特徵上看是明初宋濂 王禕等人的載道文學觀的發展和延續,他們將唐代韓愈等人的道德文學觀與宋代的理學思想相融合,並結合明初政治文化的需要,將道德 理學與 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理學化了的載道文學觀。在 方面,臺閣體作家主張文以載道,他們所說的道,從道統上說上至六經,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