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傳統文化有哪些,寧夏的特色傳統文化 寧夏有何特色文化

2025-05-09 12:30:07 字數 5336 閱讀 2852

1樓:匿名使用者

寧夏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 專案名稱 沒碼 申報地區(單位) 民間**:(3項)01 北武當廟寺廟** 石嘴山。

平羅。02 回族口弦 西吉 同心。

03 山花兒 海原。

笑察做同心 民間舞蹈:(4項)

04 舞獅 海原 中寧。

海原胡灣獅子 中寧劉廟獅子)

05 舞龍 中衛。

06 隋唐秧歌 中寧。

07 回族踏腳 涇源 傳統戲劇:(1項)

08 皮影 賀蘭。

鹽池 雜技與競技:(4項)

09 何家棍 吳忠。

10 打梭 海原。

11 方棋 同心。

12 南營武術雜技 青銅峽。

民間美術(6項)

13 民間繪畫 平羅 隆德。

14 剪紙 海原 同心 隆德。

15 刺繡 紅寺堡 隆德 同心 海原。

16 磚雕 隆德。

17 張喆生篆刻 隆德。

18 楊氏家族泥塑 隆德 傳統手工藝(8項)19 黃渠橋羊羔肉制碰衡作技術 平羅。

20 枸杞傳統栽培技術 中寧。

21 中寧蒿子面 中寧。

22 草編 彭陽。

23 擀氈 紅寺堡。

24 箍窯 同心。

25 二毛皮製作 鹽池。

26 手工地毯製作 鹽池 傳統醫藥(2項)27 回族湯瓶八診 楊華祥。

28 張氏回醫正骨 吳忠 民俗(5項)

29 回族婚禮 海原。

30 祭河神 中衛。

31 高臺馬社火 隆德。

32 六盤山。

九龍蓮花池 隆德。

祭祀民俗。33 回族服飾 吳忠。

2樓:匿名使用者

寧夏的傳統文化就是西夏文化,回族傳統文化的結合,當地漢族的傳統文化同陝西甘肅。。。結合起來看。

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回族文化了。建議去回鄉文化園。

寧夏的特色傳統文化 寧夏有何特色文化

4樓:天羅網

1、寧夏傳統文化包括:賀蘭皮影、回族剪紙、回族民間樂器、回族服飾、寧夏回族山花、張氏回醫正骨、回族傳統婚禮、舞龍、秧歌等等傳統文化。

2、賀蘭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以在燈光照射下用獸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戲而得名,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3、回族剪紙起源於唐代,至明代形成獨特的風格。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民風淳厚、民間藝術資源豐富,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回族剪紙在西夏區剪紙中佔有重要位置。

4、寧夏回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文化活動中,傳承了寧夏古代樂器和西北邊塞樂器及其**,並將之逐步發展為獨具特色的回族民間樂器。

5、回族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坎肩、戴斯達爾、麥賽海襪、準白、禮拜帽、蓋頭等。

寧夏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5樓:存手檬他

寧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1、花兒。2006年5月20日,花兒經中國***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用漢語演唱,在**上受羌、藏、漢、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傳統**的影響。

花兒」產生於明代初年(西元1368年前後)。

2、回族民間器樂。

回族民間器樂,是寧夏回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文化活動中,傳承了寧夏古代樂器和西北邊塞樂器及其**,並將之逐步發展為獨具特色的回族民間樂器。

3、回族服飾。

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回族婦女常戴蓋頭。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腿的習慣。

4、回族醫藥。

回族醫藥是中國傳統醫學與阿拉伯-伊斯蘭醫學「東西合璧」的產物。當歐洲其他各國尚未脫離神學統治之回族醫藥時,阿拉伯人開始發展科學文化。

5、泥塑。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

製作方法是在粘土裡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捏製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乾,塗上底粉,再施彩繪。

寧夏民風民俗有哪些

6樓:惠企百科

寧夏民風民俗概述。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之一,同時也聚集了多個民族的文化和風俗。這裡的民俗展現著中國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傳統婚禮慶典、節慶活動和民族服飾等。這些民俗文化代表了寧夏地區人們的傳統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也成為了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旅遊的重要資源之一。

婚禮民俗。寧夏的婚禮慶典傳承了古老的傳統習俗,常常伴隨著各種儀式和慶祝活動。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揭蓋頭」了。

在這一儀式中,新娘需要用蓋頭遮住臉,等新郎拜完後,才會揭開露出本來的面容。寧夏婚禮中還有很多其他的傳統習俗,如拜堂、奉茶、宴席等等,都各具特色。

節慶民俗。寧夏的節慶活動比較繁多,其中有不少是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如古爾邦節、開齋節等等。此外,還有一些漢族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等。

在這些節日中,各種傳統活動和習俗常常讓**連忘返,如吃湯圓、賞花燈、祭祖掃墓等等。

民族服飾。寧夏是中國西北地區主要的少數民族聚集區之一旁判,這裡聚集了漢、回、藏、蒙古等不同民族。每個族群都絕亂有各自的傳統服飾和裝飾品,體現出不同的文化特點。

回族傳統服飾包括亞麻布頭巾、海南布、長衫、燈籠褲等;藏族服飾則以藏袍和藺褲為主。

結語。寧夏的民風民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寧夏人民多年來所積澱的傳統文化精華。這些傳統文化不僅展現著寧夏的獨特魅力,也承運巨集改載了歷史、文化和文明的縱深。

如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這些傳統文化正在逐漸面臨消失的危險,加強傳承和保護已成為乙個重要的命題。

寧夏的歷史文化

7樓:成大文化

漢朝,屬朔方史部。

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

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

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

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

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後寧夏北部被党項族李繼遷佔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

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衛。

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

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準省級。

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公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寧夏最有名的地方特產,首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二毛皮等種,因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白,所以又稱「四寶」。

寧夏美食以西北面食為主, *特色居多。

因為農業發達,蔬菜水果較甘肅地區豐富,而黃河等河流分佈於區內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各個縣城都有大型的市場內現殺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餚不能不嘗。

傳統不近菸酒,所以較為傳統的 **餐館不**酒類飲品。

但西北人飲酒者居多,該地盛產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純正。

寧夏旅遊文化特點

8樓:成大文化

寧夏旅遊文化特點 :一、寧夏文化是極具開放性、包容性的文化是最具生命活力的文化;二、寧夏的古廟、佛塔、石窟與眾多清真寺、宣禮塔和諧相應;,三、歷代王朝修建的長城遺址,使寧夏成為「中國長城的博物館」。寧夏的主要景點有:

一、沙坡頭,二、中衛高廟,三、沙湖等 。

一、沙坡頭。

沙坡頭,位於中衛縣城西20公里處的騰格裡沙漠南緣,黃河北岸;乾隆年間,因在河岸邊形成乙個寬2000公尺、高約100公尺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沙坡頭。氣溫公升高,人從沙坡向下滑時,沙坡內便發出一種「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悠揚巨集亮,故得「沙坡鳴鐘」之譽。

二、中衛高廟。

中衛高廟是中衛兩大景觀之一,與「大漠奇觀」齊名。其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區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據傳,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築的風貌。

三、沙湖 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是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這裡棲居著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佈其間,堪稱奇觀。

陝甘寧地區有哪些傳統文化

9樓:

親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陝西秦腔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象梆子聲),是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的聲腔體系華陰老腔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是 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後臺是皮影戲,唱戲人跑到前臺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於陝西省華陰市的雙泉村陝北秧歌,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是流傳於陝西、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漢族傳統舞蹈,皮影戲皮影戲被許多專家認為是 中國各類影戲的 鼻祖。 2006年2月, 華陰老腔被確定為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腔皮影戲源於華陰市(1990年前為華陰縣)<>

10樓:許諾

寧夏的傳統節日開齋節,聖紀節。寧夏人民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菸、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

開齋節是每年都要舉辦的節日,這一天人們在太陽還未出來的時候吃齋飯,然後在這一天內就不在吃喝東西,這樣的日子乙個月,在開齋的那天將會舉行盛大的節目,人們在一起歡樂跳舞,這個節日在寧夏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來求得生活安康,也是他們美好願望的寄託。

聖紀節,紀念先人的豐功偉績和一次傳揚他們的精神,這一天人們都會放下手中的事務遊玩一天,不僅放鬆了心情而且讓人們記住先人的教導,每家每戶都會殺了家裡餵養的牲畜。這一天每個人都會穿上回民的盛裝到當地的清真寺叩拜祈福,然後他們把殺的牲畜贈送給親戚朋友,相互祝賀,也是彼此之間友好的促進方式保持著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

寧夏的傳統飲食文化讓人垂涎欲滴,燴麵雜碎就絕對是獨特的風格,製作的步驟別有一格,這樣做出的羊肉祛除了原有的羶味,又不讓人感到膩,口味香醇,十分美味,要是能吃到這樣特色的食物。香酥雞是最具風味的代表小吃,香酥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而且製作奇特更是讓人嘗一嘗它的味道。

你知道回族傳統文化有哪些嗎,寧夏傳統文化有哪些?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 古爾邦節 聖紀節。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伊斯蘭教歷,以月亮盈虧為準,全年為12個月,平年345天,閏年355天,30年中共有1個閏年,不置閏月,與公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節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個月 回族人忌食豬肉 狗...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核心 還有墨家 法家 名家 釋教類 回教類 西學格致類 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 古文 詩 詞 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射覆 酒令 歇後語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包括 中國書法 篆刻印章 中國結 京戲臉譜 皮影 武術 秦磚...

廣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羊城的傳統文化

廣東來木偶 源戲 八音 baidu班 鑼 zhi鼓櫃 南音dao 粵劇 羊城的傳統文化 羊城的傳統文化是 飲茶 文化 行花街 西關小姐 與 東山少爺 等。飲茶 文化 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 吃了嗎 廣州人則往往是 飲咗茶未 喝茶了嗎 廣州人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