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於匡,曰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中「 畏 」解釋為?

2025-05-08 08:55:14 字數 1166 閱讀 1474

1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 畏於匡:匡,地名源物亂,在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畏,受到雹檔威脅。

西元前496年,孔子從衛國到陳國去經過匡地。匡人曾受到魯國陽虎的掠奪和殘殺。孔子的相貌與陽虎相像,匡人誤以孔子就是陽虎,所以將他圍困。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開國之君周武王的父親,是孔子認為的古代聖賢之一。 茲:

這裡,指孔子自己。 後死者:孔子這裡指自己。

與:同「舉」,這裡是掌握的意思。 如予何:

奈我何,把我怎麼樣。【譯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們所圍困時,他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

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螞模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評析】 外出遊說時被圍困,這對孔子來講已不是第一次,當然這次是誤會。但孔子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他強調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認為自己是周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不過,當孔子屢遭困厄時,他也感到人力的侷限性,而把決定作用歸之於天,表明他對「天命」的認可。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匡人其如予何?」

2樓:剛陽文化

子畏旦盯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匡人其如予何?

文王②既沒,文不在茲③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④不得與⑤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⑥?」豎友。

論語·子罕》

畏於匡:在匡地受到威脅。匡,地名,在今餘遲槐河南省長垣縣西南。

畏,受到威脅。西元前496年,孔子從衛國到陳國去,經過匡地。匡人曾受到魯國陽虎的掠奪和殘殺。

孔子的相貌與陽虎相像,匡人誤以為孔子就是陽虎,所以將他圍困。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開國之君周武王的父親。孔子認為的古代聖賢之一。

茲:這裡,指孔子自己。

後死者:孔子這裡指自己。

與:參與。此處是學習、掌握的意思。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麼樣。

孔子被匡人圍困時,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乙個人應當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自信心。孔子在危急時刻,沒有考慮個人安危。他認為,自己是古代文化唯一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應當以捨我其誰的勇敢精神,當仁不讓地承擔起這一歷史重任。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正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意思是什麼?求解!要通俗易懂。好的加分!i哦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像孔子詢問政治,孔子回答說 政,就是正,你都正直了,誰還敢不端正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遵循現實邏輯這個最底層支點 詳解 季康子,魯國大夫,向孔子問政。通常的解釋大概類似如下 政的意思就是端正。統...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

原文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慄,吾得而食諸?翻譯 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理國家,孔子答道 國君的行為要符合國君的要求,臣子的行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親的行為要符合父親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