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方言嗎
1樓:華源網路
有區別。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鎮旦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
方言是語言的變體,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全方言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所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
一、古人在先秦時期說的都是文言文,但後來文言文與口語逐漸分化,古人說的話也就變成了口語,與文言文逐漸脫節。普通老百姓也是這樣說話。
二、古代的官話與方言:
1、中國曆代官方語言有雅言、正音、官話、國語等不同的稱呼,也是不同時期「普通話」的定義。官話可細分為八種次方言: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江淮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
2、漢語方言俗稱地方話,只通行於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獨立於民族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而只是區域性地區使用的語言。
3、每個朝代都有官話來作為」鵲橋「溝通各個方言區的人,一般都以王都所在地的語音為準。
三、上朝時,古代**一般說的是官話,也就是王都地區的語言。
方言和語言有什麼區別
2樓:行動小百科
1、語言有文字及語法和語彙的規範,而方言一般沒有。
2、語言比方言的地位崇高,乙個國家的語言可以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
3、一般認為,方言僅是標準語言的演化形式。方言,是語言的變體,是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的、只通行於乙個地區的話。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全方言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碧鄭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所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以及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畝如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
4、一種口音可以稱其為一種方言,同時也可以稱其為一種語言,但不可理解為,任何一種語言,可以稱作另一種語言的方言。判定一種語言是否另一種語言的方言,要從語系歸屬,語法,同源詞迅慧啟等多方面考量,同時兼顧一些政治等其他因素。
古代時人們是用文言文交流嗎?那時候有沒有方言?
3樓:育兒小課堂開課嘍
相信很多人在上學時期就學過文言文,當時的我們都十分苦惱,文言文晦澀難懂,這不禁讓我們疑問古代的人們都是用這種文言文來交流的嗎?因為長期接受古裝影視劇影響的我們會自然而然的認為古時候人們說話和現在一樣,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麼接下來隨著瞭解一下古代人們是否用文言文交流,以及那個時候有沒有方言。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代人用不用文言文來交流,語言早在古代的原始社會時期就已出現,當時的人們為了方便交流就創造了語言,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語言也發生著變化。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古代人說話和書本上的文言文一樣,總是說知乎者也。但其實我們可以根據留下來的最近的清朝人的講話片段中看出,他們在說話或者演講的時候和現在的現代人沒太大差別,說的也是很多人能夠聽懂的白話文。
如果從清朝人開始推測,那麼我們可以得知生活在幾千年的古代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講話應該說的不是文言文。文言文更多的是代表一種文體,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書面文體,在寫作,發公文時都會用到規範的書面語言。<>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古時候有沒有方言,這一點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古代的時候是有方言的。而且古代不僅有方言還有雅言,就類似於現在的普通話。而古代因為交通不便,人口少,各個地區的人來往非常不容易,所以不同的地區就形成了不同的語言體系,造成了語音和短語上面的差異,其實現在的方言很大程度上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
總之,我們可以知道古代人交流也是有通用的語言的,並不是用文言文來交流,而且也有方言存在。
4樓:大超說教育
古代時人們並不是用文言文交流,他們用口語交流,用古白話文交流。那時候有方言。
5樓:在那夜裡
古人確實是用文言文交流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根本不會用大白話來交流的,是有方言的因為每個地方說話的方式和語調都是不一樣的。
6樓:大事發生的
我認為古代的時候人們也並不是用文言文進行交流的,像普通的老百姓都是用方言或者是用他們自己的話進行敘述的;我認為那個時候就已經有方言了。
文言文解答,文言文解答
1。噴雪直下 2.由遠而近,由早到晚,由實而虛。仰望。3.熱愛自然 4.秋 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 今日相逢落葉前,洞庭秋水遠連天。1.噴雪直下。2.由遠及近,由虛入實。仰視。3.驚心動魄 奇偉夢幻的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4.滿井遊記 寫的是早春景色。寫早春的詩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
文言文解釋,文言文 解釋
編輯本段 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 環 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 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原文 豐樂亭記 歐陽修 永州八記 文言文翻譯啊!10 文言文翻譯 漢書 爰盎晁錯傳 中從晁錯潁川人也到世哀其忠 的翻譯是什麼。有誰告訴我?晁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4663035錯傳 晁錯者,潁川人也。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chenjie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