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蜂鳥飛燕
取材海洋。<>
與臺灣隔海相望,上世紀初才在福建建縣的平潭,見證了數不清的海上揚帆,也讓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先民在向海而生的長期勞作中,積澱了豐厚的海島文化。
以平潭為物件,舞蹈家楊麗萍創作了《平潭映象》,將平潭的山、平潭的水、平潭的浪甚至平潭的石頭都搬上了舞臺。
這是繼《雲南映象》《黃山映象》之後,楊麗萍的第三部映象系列作品。今年1月,《平潭映象》啟動了亞洲巡演,9月1日-3日將巡演至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連演三場。
全劇分四幕,共14個篇章,講述了海壇的先民君山王與海的女兒平潭藍相識相戀,共御外敵入侵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也串起了鼓樂、南島語族、藤牌操、提線木偶、舞龍舞獅、媽祖等當地特色民俗文化。
楊麗萍的作品一直以大製作著稱,《平潭映象》裡服化道的數量、大小、製作難度,均突破了她以往的創作,需要6輛公尺的超長道具車才能裝完。
劇中既有極具當地特色的石頭厝民居、高達6公尺的超大型道具王船、超大平潭木偶帶此搭,也有《山海經》中的九尾狐和日本傳說中的般若、天狗,以及長著無數張臉孔的多面人、嬌俏的花仙子,火紅色的麒麟、深藍色的巨龍。這些濃墨重彩,讓人驚豔的設計,均出自舞美設計師賈雷之手。
演員服裝總計約200套,各類造型50餘個,服裝設計師崔曉東在服裝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刺繡串珠、蠟染印花隨處可見,「每個粒珠子的擺放蠢拿都是我親自與縫製師傅溝通的,《平潭映象》要表達的是海島民俗文化,服裝造型肯定要體現海洋特質。」崔曉東說。
楊麗萍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扒中有獨鍾,之前雖然不瞭解平潭,但越挖掘越覺得有價值,越研究越覺得有舞臺呈現的可能性,「比如,用人來表演石頭。石頭在平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們在思考怎麼把自然界的事物表現出來,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非常感人。」
楊麗萍對《山海經》也頗有研究,劇中的「多面人」是她最喜歡的角色,「他的身上有各種各樣的面具,就像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也有很多面。」
演員大朱和水月在劇中分飾男女主角,扮演「君山王」的大朱曾讓楊麗萍心疼不已。在杭州演第一場時,大朱不慎骨裂,幾乎是瘸著腳跳完整場。戲後,他的雙腳烏青,兩個大腳趾都纏上了繃帶。
楊老師之前也腳傷過,但是她告訴我,乙隻腳有乙隻腳的跳法,發力的方式可以不一樣。這點很鼓勵我。」大朱說。
楊麗萍笑說,「大朱臺前被帥暈,幕後,我只想看看他的腳,想起那首打油詩『苦苦苦無限,不苦苦無窮。苦盡甘來日,方知苦是功。』」
2樓:網友
是花腰傣的舞蹈,但是已經是楊老師自己陵滑稿編排過的,和傳統的花腰傣舞蹈有很大不同。另外女兒國是指瀘沽湖一帶的摩梭人聚居區,摩梭人是母系氏族社會,現在還執行走婚,女人的社會地位很讓配高,女人是乙個家族的繼承人,孩子跟麻麻姓,孩子管粑粑叫舅舅,粑粑住在自己家,只是有事情幫忙才會過來女方家,整個家族一起養育後代,總之基本上是男女社會地位和漢族尺孝人社會相比剛好調過來,女權社會。
楊麗萍演過哪些電視,楊麗萍歷年春晚表演的所有節目
好像是在內地版的射鵰英雄傳中演過梅超風,那九陰白骨爪啊,超美 那個跳孔雀舞的嗎?好像沒有吧 楊麗萍歷年春晚表演的所有節目 1988年 舞蹈 民族大聯舞 節日之夜 表演者 姜昌善 朝鮮族 李忠梅 郎曉蘭 趙青 高娃 齊木格 蒙古族 丁潔 官明軍 沈培藝 李恆達 楊麗萍 1989年 舞蹈 舞之魂 版納三...
62歲楊麗萍背竹簍逛街,她的狀態如何?
楊麗萍雖然已經歲了,但是能看出她的氣質依舊不輸給二十多歲的小姑娘,這一輩子為了她自己的事業未婚未育,為藝術付出了一切,值得我們尊敬。近年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央視舞臺越來越像一些年輕明星。今年,幾乎許多受歡迎的明星去春節聯歡晚會排練。雖然許多網民對此不滿意,但可能是為了擁有更多的年輕觀眾,所以發生了...
求一篇寫楊麗萍的作文只要200字但是要記敘楊麗萍的一件事
楊麗萍同志從教十幾年來,在教學中勇挑重擔,在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運用現場教學法 感性教學法 實際操作法 總結教學法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她始終堅持認真負責 求高求深 為人師表 從嚴治教,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設計好每乙個教學環節。由於她所教的科目都比較深奧 抽象難以理解,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