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娛樂暢聊人生
五穀即稻、黍、稷、麥、豆。
1、稻:dào
水稻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稻的總產量佔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三位,低於玉公尺和小麥,但能維持較多人口的生活。
2、黍:shǔ
黍,是中國小雜糧的一種,一年生糧食作物,成熟以後是金黃色,在中國的北方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山西大同,忻州一帶。黍去皮以後,叫黃公尺,此種公尺有黏性,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做粽子的原料之一,此外黍磨成麵粉以後還是做油糕的原料。
3、稷:jì
又稱為粟,北方稱穀子,穀子脫殼為小公尺,其粒小,直徑1 mm左右。小公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起源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
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等各種顏色的小公尺,也有黏性小公尺。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公尺釀造的。
4、麥:mài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銀散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中國是世界較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
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谷頃殲類作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質燃料。
5、豆:dòu
原產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2樓:雋雪卉暨真
古代人們吃的糧食有很多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稷:又稱為「粟」,是一種高粱,是古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因其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
2. 黍:俗稱「黃公尺」,是一種黏性較強的糧食作物,主要產於中國北方地區。
3. 麥:包括小麥、大麥、燕麥等,是謹慧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因其麵筋質量優良,被廣泛用於製作各種麵食。
5. 麻:是一種植物纖維,可以用於製作布料和紙張等,也有一定的糧食作用,尤其是在古代糧食短缺的情況下,麻也是一種重要的食物**。
6. 稻:是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因其在南方地碰晌橡區的笑旁廣泛種植和產量高,被廣泛應用於古代的糧食生產和儲備。
此外,古代人們還食用一些其他的糧食作物,如粱、菰、玉公尺等。這些糧食作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區都有不同的種植和食用方式,但都是古代人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3樓:燕趙風人
條件拿禪好的吃穀子加工後的公尺,旱地吃小公尺、敗銀水田是大公尺。
條件次的,吃公尺和其它雜糧,主要有高粱、豆子還有其它植物的果實消枯塵。
小麥是4000年前來中國的,水利好的,大約解放後才種植面積增加。玉公尺大約400年前進入中國。
古代乙個人一年吃多少斤糧食
4樓:電飯鍋撒點粉
因為當時基本是體力勞動,而且副食品相對現代相當匱乏檔含,所以主食需求很大,一般來說,如果平民經濟情況可以保證溫飽的話,乙個成年男子在一年要吃掉六百斤糧食左右。
古代大部分時期人行掘笑均壽命。
不高,所以青壯男性比例比現代要高,如果是太平歲月,青壯男性常常佔到三成,老人小孩婦女的食量沒有那麼大,平均按照青壯男子六成計算,那麼一萬人口食量相當於七千兩百個青壯男子。
計算得到一萬人一天吃11835斤糧食,當然,這只是約數。
事實上如果農村也罷了,家家自有糧,城市的話因為運輸和貯存的耗損,基本上要提供的糧食比真正吃掉的要多出一半。
戰爭運輸更是恐怖,即使是內戰,也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糧食在運輸中消耗掉,進軍草原就更不用說了,超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糧食在運輸中消耗,十萬軍隊加上戰馬要吃掉相當於五百萬人口的糧食,盔甲**戰功賞賜還不包括在內,所以一場持久的草原戰役完全可以花光國庫裡。
的最後乙個銅板,漢武漠北。
決戰就是典型。
有些跑題了,總之一萬人一天吃11835斤糧食(約數),城市的話國家要提供這種數量的糧食至少需要15000斤的徵集。
當然,這只是平民可以保證溫飽時代的情散辯況。
5樓:尼古丁
至少8000~10000斤吧(軍隊食用糧食的數量)。發生戰爭糧食需求大一些吧(12000~14000)。平民察局5000~8000吧(平民在古代大部分吃個半飽)
史書好像沒記載過這些問題,但可以從敗者讓生嫌磨活中推算吧。
古代人的主要糧食是什麼?
6樓:乾萊資訊諮詢
1、先秦。在先秦時期的口糧以由稻、黍(黃公尺)、稷(小公尺)、麥、菽(豆類總稱)組成五穀為主,輔以其它糧食。在之後的歲月中,傳統糧食或漸消隱,新的品種時有出現。
2、漢唐時期。
國人食用的尚有一種稱作「菰」的水生植物,它在秋天開黃花,結黑色籽,經碾制脫殼成白色的公尺,稱做「雕胡公尺」。
3、宋代。到了宋代,菰逐漸消退,這一方面是因為其產量低、成熟時間不一,更是因為菰結籽前若受菌,則會長成甘甜爽脆的茭白,宋人將菰多用來培植茭白,結籽的反而常被鋤去,雕胡飯漸漸成為了傳說。
4、明朝末年。
隨新航路開闢,美洲作物傳入,正德年間,玉公尺傳入中國,在沿海地區種植,明清兩代逐漸推廣。萬曆時期白薯傳入呂宋(菲律賓),中國商人陳振龍見到後想帶回國內,呂宋**禁止薯種出口。
5、商周。麥原產兩河流域,傳入我國很早,備受先民重視,晉景公淹死在廁所之前,想吃的也是一碗新麥做的麥飯。大豆產於我國東北,傳說是齊桓公北伐山戎得到,故而早期大豆被稱為「戎菽」。
古時把什麼當成「糧食」?
7樓:阿呆噥
稻:dào。明和鉛是一種禾本科的直杆的穀類作物,主要型別是有土栽培的「水稻」。
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現時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
黍:shǔ。黍去殼,就是黃公尺,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稷:jì。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公尺,也有粘性小公尺。
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公尺釀造的。粟適合在乾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其莖、葉較堅硬,棚陸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
現在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麥:mài。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子實主要作糧食或作精飼料、釀酒、制飴糖等。稈可用於編織或造紙。
菽:shū。豆類的總稱,古語云:
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
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古代主要吃什麼糧食 粟、黍、稻、小麥、大麥等等
8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在我國古代種植業和農業並不是特別的發達,因此糧食的產量一般都看老天爺,如果氣候適宜,那麼當年的收成就會特別好,相反,如果那一年遇到乾旱或者大水等自然災害,就會沒有多少收成,損失過大甚至還會造成饑荒,那麼,古代到底是吃什麼糧食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代糧食也叫做谷,還有五穀、八谷、九穀、百穀等等稱謂,不過大部分時候還是叫做五穀,在原始社會的時候,我國北方氣候乾燥,因此主要以食用粟、黍這一類糧食為主,而南方氣候溼潤多雨,並且多湖泊河流,因此主要以食用水稻為主。
比如在先秦時期,大家就都是以小公尺和麥子等鬥辯等食物為主食,不過後來人們慢慢發現了更多品種的糧食,這時的人們吃的比較雜一點。後來到了漢唐時期,人們開始食用一種叫做「菰」的植物,它是一種水生植物,在秋天的時候就會開黃色的花,結一種黑色的籽,人們主要就是吃這個籽,把它碾磨過後它表面的黑殼就會脫落,剩下白色的公尺,當時它被叫做「雕胡公尺」。
然而由於「菰」產量低,成熟時間不固定,並不適合大規模種植和食用,因此到了宋代,「菰」就慢慢消族棚退了,不過,聰明的古人發現如果「菰」在結籽之前受菌就會長成茭白,因此人們將菰逐漸培育成茭白,看到菰結籽反而會將其去除。宋元時期,稻麥兩熟制逐漸完善,人們逐漸開始推廣雙季稻。
到了明代,湖廣地區主要就種水稻了,甚至還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同時,隨著後來我國航海道路的開闢,美洲作物開始傳入我國,其中最重要的乙個農作物就是玉公尺了,一般在沿海地區大量種植,後來糧食的空穗缺品類就逐漸變得完善和固定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古代五大商人。
古代吃飯叫什麼,古代人們把吃午飯叫作什麼?
京津一帶行路途中吃便飯叫 打尖 但經考證,發現 打尖 應該是 打火 清人福格 聽雨叢談 卷11記 今人行役,於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皆不喻其字義,或曰中途為住宿之間,乃誤 間 而為 尖 也。謹按 翠華尋幸 謂中頓曰 中火 又見宋元人 謂途中之餐曰 打火 自是因 火 字而誤為 尖 也。這在 和雜劇中...
中國古代人,都吃什麼?古時候人們吃什麼?
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中國人口多,發展農業,是最基本的發展途徑。隨著中國一直以來的努力,中國的農業發展,越來越好,如今更是有著引領世界農業的能力。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也是中國人立足於世界的籌碼之一。然而,我們都知道,很多農作物,不是一開始就出產在中國,而是在不斷的發展中,跟其他國家的交流中,慢慢增加的...
古代的巡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古代人們所說的巡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官職?
巡撫為中國14世紀 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從數千 數萬平方公里甚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權力大於今日僅負責行政事務之省長,統籌地方行政 軍事 司法權力。巡撫官制出現在1371年的明朝。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糾結地方勢力意圖叛變為藉口,除了廢除 的宰相制度外,太祖也積極改革地方制度,將本來一行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