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臉譜距今有多少年 臉譜的起源

2023-09-11 11:01:25 字數 2877 閱讀 6339

1樓:國外不是天堂

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麵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臉譜的起源?

2樓:匿名使用者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約在十二至十三世紀的宋院本和元雜劇的演出中,就出現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塊白斑的丑角臉譜。淨角臉譜相傳在中國戲曲發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西元420-907)樂舞節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這假面具就是臉譜的鼻祖。

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貴州省星義地區布依族村民喜愛的古老地方戲,仍有戴藝術面具演出的習慣,這可算是臉譜歷史中的活化石。但隨著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戴藝術面具演戲越來越不利於演員面部的表演,藝人們就用粉墨、油彩、鍋煙子直接在臉上勾畫,這樣就逐漸產生了臉譜。

臉譜的發展史是什麼?

3樓:石油工業出版社

五彩繽紛的戲劇臉譜不同於面具,它是中國獨具風格的造型藝術。

臉譜,起源於原始圖騰(約550年),後來逐漸演變成藝術化的戲劇臉譜。據《舊唐書·**志》和唐段安節撰《樂府雜錄》記載,西元550年的北齊蘭陵王高長恭英勇善戰,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戰就戴上猙獰的假面具。到了唐代就發展成為一種“代面”的歌舞形式,這種戴面具的演出,觀眾看不到演員的表情,妨礙對戲劇藝術的欣賞,後來就不戴面具了,發展為將麵具上的花紋直接畫在臉上的化妝藝術。

宋元時期,面部化妝色彩多樣化,有黑臉、紅臉、花臉、青臉、藍臉。這些臉譜的顏色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紅色表示英勇、正義,如關羽赤膽忠心,就勾畫紅臉;黃色表示勇猛、殘暴,如龐涓,就勾畫黃臉;白色表示奸詐、多謀,如曹操奸詐,就勾畫白臉;黑色表示剛直、果斷,如包拯鐵面無私,就勾畫黑臉;藍色表示堅毅、勇敢,如竇爾墩,就勾畫藍色。此外,還有神怪仙佛一類人物,專用金色、銀色等。

戲劇人物臉上先有了這些主色基調,再配以表現其心理、專長、命運等的象徵性圖案,乙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就塑成了。

我國古老戲劇劇種,如徽劇、漢劇、崑曲、秦腔、川劇等360多個劇種,絕大多數都有自己的臉譜形式,各有風姿。清代中期形成的京劇,吸收了不同劇種的精華,經過藝人們的創作,臉譜多達幾百種,形成絢麗多姿的臉譜藝術,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臉譜的由來是怎樣的?

4樓:北京創典文化

臉譜是由面具演變而來。面具的起源,可追溯至周代。周代的“儺”是一種驅鬼的宗教樂舞,舞者戴的就是乙個面具。漢代雜技也有戴假面具的人,稱為“象人”。

到了唐代“歌舞戲”演員的“代面”,又稱“大麵”,來自北齊的蘭陵王。相傳,蘭陵王高長恭長得像婦人,自己覺得不能夠威懾敵人,於是刻木為假面,戴著上陣,勇冠三軍。歌舞戲中的“代面”可以說是戲曲中利用面具的起源,以後屢經演變而形成了臉譜。

宋史•蔡攸傳》已有“塗抹青紅,雜倡優侏儒”的記載。可見,宋代已有的“塗臉”就已經和現在京劇的勾“臉譜”十分相似了。

元代雜劇盛行,在《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做場》的大幅壁畫中,出現了“整臉”的譜式,有某種性格的色彩。

明代崑劇行當分工精細。淨分為正淨、副淨和醜。淨醜都畫臉譜,每個角色又有乙個專譜。

其底色多是根據文學中的描繪和演員自己的想象設計的。如關羽的底色是紅的,包公的是黑的。其基本譜式是誇張的眉眼部分。

18世紀以後,隨著地方戲的繁盛,使得劇目題材人物角色不斷增多,行當分工變得更細,臉譜色彩又增加了藍、綠、黃、灰、橙。這就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臉譜。

臉譜的由來

5樓:悠龍叫

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

臉譜的由來

6樓:金果

關於舞台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麵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

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

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一種說臉譜起源於面具,臉譜將圖形直接畫在臉上,而面具把圖形畫在或鑄在別的東西上面後再戴在臉上,在中國的古代,祭祀活動中有巫舞和儺舞,舞者常帶面具。

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遺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是距今2023年前的古蜀王魚鳧舉行祭祀禮儀的用品。北齊蘭陵王長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強,但相貌俊美像個女子。

他打仗時就帶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蘭陵王入陣曲》裡,扮演蘭陵王的演員就要帶上面具。這可能就是戲劇中臉譜的起源。

7樓:生活中的小蜜蜂

臉譜的發展跟中國戲曲的發展是不可分隔的。起源於歷史上的“代面”。據舊唐書記載,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代面”即“假面歌舞”的出現,這應是臉譜的鼻祖。

貴州的“儺戲”面具就是臉譜的活化石。隨著戲曲的發展,戴面具演出時不利於演員面部表演,藝人們直接用顏料在面部勾畫、化妝,就逐漸形成臉譜。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用各種顏色在演員面部所勾畫行成的特殊譜式圖案。淨、醜是採用臉譜作為面部化妝的主要角色,部分生、旦角色也使用臉譜。臉譜是用來表明戲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徵,以豐富舞台美術色彩,強化演出效果。

臉譜是種象性美術創作,是舞台美術整體中的固有組成部分。臉譜是把由思想構成的眉目口鼻花紋和臉膛顏色組織起來,塗畫在演員臉上以使人產生美觀感知的圖案。臉譜是隨戲的形成而產生的。

各種人物大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臉譜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觀其外表、知其心胸。

中國農業起源於距今多少年左右的什麼時代早期

中國農業發生於新石器時代,距今 千年。中國農業發生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 長江流域,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在長達 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農業曾經有過許多領先於世界的發明創造,但也經歷過漫長的停滯時期。中國農業的生產結構包括種植業 林業 畜牧業 漁業和副業 但數千年來一直以種植業為主。由於人口多,耕...

河姆渡遺址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河姆渡遺址是浙江省餘姚市1973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鎮,是當時羅江公社村民偶然發現的。經過考證,這處遺址最深的第四文化層歷史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間。由於該遺址是周邊同一型別 同一年代發現遺址中最早發現的,因而這一型別的遺址所代表的史前文化被統稱為河姆渡文化...

漢朝距今多少年,漢朝距今有多長時間?

漢朝距今 2015年 有2217年。漢朝 前202 8年,25 220年 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29位皇帝,享國405年。漢代因尚火德而被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故稱劉漢。漢朝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兩漢為華夏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