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莫少白讀書筆記,傷仲永的譯文是什麼?

2023-02-15 06:05:08 字數 4951 閱讀 7475

1樓:匿名使用者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作者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貫、姓名、身份、家世。)仲永生五年(這是虛歲,他其實四歲),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儀禮·喪服》鄭玄注:「收族者,謂別親疏,序昭穆。

」《禮記·大傳》孔穎達正義:「『收族故宗廟嚴』者,若族人散亂,骨肉乖離,則宗廟祭享不嚴肅也;若收之,則親族不散,昭穆有倫,則宗廟所以尊嚴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

以上下尊卑、親疏遠近之序團結族人,使不離散。方仲永的試筆之作「以養父母、收族為意」。「養父母」,是「孝」的表現,「收族」,是「仁」的表現。

五歲的孩子有這樣的志向,這在封建時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難怪人們在讚揚之餘,還特地把這首詩送給本鄉的讀書人去看,讓他們來評定。)為意,傳一鄉秀才(在唐宋時是對一般讀書人的稱呼,跟明清兩朝經過縣試及格的生員不同。

「一鄉」,全鄉。這句話應理解為傳給全鄉的讀書人看.不是隻給某個秀才看。)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即作「詠物詩」。過去訓練兒童作詩,常常指定一件物品為題,要求在詩中既能說出該物品的特點,又能借此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是作詩的起步訓練。)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省略句。

省略了「使」的賓語,應為「不使之學」,「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明道」,宋仁宗年號,只有兩年(1032-1033)。「先人」。

這是對已故父親的稱呼。按:王安石父親名益,字損之,天聖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現在廣東省韶關市),三年後以丁憂離職還家,王安石(當時13歲)隨行。

據此,這次還家當在明道二年(1033)。寶元二年(1039),王益卒於江寧(現在屬江蘇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寫於慶曆三年(1043)故稱「先人」。

),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省略句。省略了「令」的賓語,應為「令其作詩」,「其」指代方仲永。

)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

「泯然眾人矣。」

王子(指王安石)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終於成為普通人,是他受到的後天的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意義:人的天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經過後天的不斷的學習。)

2樓:濛濛love毛毛

由方仲永想到的

宋朝末年的中國,出了一個叫方仲永的神童,從小具有很強的寫作天賦,能寫詩作對聯。可惜的是,他的父親很愚蠢,帶著仲永到處拜訪,認為既然是神童,就不必要再學習了。隨著時間的流逝,仲永的才華也一點點的消失,最後終於「泯然眾人」了。

再有天賦的人,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愛因斯坦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管是天資聰慧的人,還是普通人,都要努力接受後來的教育。

先天愚笨的人,經過不懈努力,可能會成為「才人」;但天資聰慧的人,如果僅僅靠自己的小聰明作為顯耀的資本,從此將會成為別人的階下囚!

科學家曾經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過驗證,證明他的大腦和別人比起來有些遲鈍,小時候同學總是欺負他,而確是這樣一個愚笨的人,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現在,我們的父母讓我們擁有了學習的機會,老師給我們以智慧和知識,這足以讓我們成為「才人」。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這個令人羨慕的學習環境。方仲永的天資確讓我們自嘆不如,但最起碼我們比他幸福。

努力接受後天教育,回報我們的恩人!!

3樓:汝醉柳

4樓:踏浪去尋夢

參考資料

傷仲永 第二段敘事僅以什麼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

5樓:傷感de哲學者

僅以作者自己的所見所聞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即''不能稱前時之聞」''泯然眾人矣''.增加了事情的真實性

傷仲永的譯文是什麼?

6樓:我是陳帆小子

金溪縣平民方仲永,世代從事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就近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寫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奉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他父親把詩)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認為仲永是奇才,漸漸以賓客的禮節來款待他的父親,有人錢財和禮物討取仲永的詩。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王安石)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從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傳聞相稱了。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仲永的特殊之處已經消失淨盡了,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7樓:匿名使用者

五、譯文

[編輯本段]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奉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他父親把詩)傳送給全鄉的讀書人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以賓客之禮對待仲永的父親,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王安石)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已經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8樓: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大家)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問,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自寺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自寺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9樓:匿名使用者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奉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他父親把詩)傳送給全鄉的讀書人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以賓客之禮對待仲永的父親,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王安石)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已經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10樓:莉莉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

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

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傷仲永才能發展的語句,傷仲永才能發展的語句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 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

傷仲永的意思是,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有幾層意思?

傷仲永 一文給我的啟示是 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著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 神童 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 庸人 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 不使學 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

傷仲永中,王安石認為仲永「泯然眾人矣」的原因(用原文)

直接原因 不使學 根本原因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