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芝麻開花27課鑽鉧潭西小丘記抒發的感慨

2023-02-12 18:35:07 字數 1335 閱讀 8456

1樓:篤聽喜

這篇文章屬於山水遊記。鈷鉧潭位於永州市芝山區柳子街旁的愚溪之中,該文是柳宗元「得西山後八日」所作。作者先從冉水著筆:

「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奔注」二字描狀冉水強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來,一瀉千里之勢,但卻遇上了屹立不動的山石擋住了去路。「奔注」之水抵石而下,但「抵」不過山石,只得「屈折東流」了。

經過山石激盪後的溪水,變得更加湍急狂暴了,「齧其涯」,直到「齧」完了水涯的沙土,奔注之水全部流到潭中,有所歸依才停止。在此,作者以飛動的筆勢寫出了湍急的溪水景象。接下來,作者則描繪「鸞廣而中深」的水潭。

約有十畝大的潭水則顯得格外的平靜,格外的清澈。至此,作者的筆勢也由峻急而變得平緩起來,不僅表現了溪水因落差過大而迸發出的巨大衝擊力,而且進一步寫出了溪水「流沫成輪」的又一性情,生動地描畫出旋渦濺沫卷雪、旋轉如飛的奇景。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山水是流動變幻、神祕瑰偉的,並且是有著強悍的生命力的錦繡畫卷。

這與作者頑強執著、自信自強的意願相合,讓其精神為之一振,作者長時間被壓抑的內在不屈與傲岸的情緒得到了宣洩。   冉水由「奔注」而遇阻,而「屈折」,而「蕩擊」,而「齧」食,直至衝出個水潭來。這是一種充滿了力度、骨氣凜凜的壯觀之景。

「其清而平者且十畝餘,有樹環焉,有泉懸焉」,這又是一種安寧疏朗,深婉幽美的恬靜之景。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山水有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只有與大自然融合一體,才能識得天機,悟透人理。

在柳宗元筆下,永州山水完全是為「我」而獨有的。其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動靜遠近等等,都是或興發感慨,或寄寓哲理的抒情載體。   後半部分,作者筆鋒一轉,寫自己得潭的經過,由寫景過渡到敘事。

鈷母潭岸邊上居住的一戶人家,見作者多次去那裡遊玩、觀賞,有一天,便來敲門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債的重重負擔,要躲避到山裡去開荒,情願把潭上的田地賣給作者,以緩解當前的困境。作者「樂而如其言」,把田地買了下來。

短短數語,便揭示了當時統治者的苛捐雜稅,也表現了作者對老百姓的同情心。然後作者「崇其巖,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淙然」。作者對潭進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使鈷鉧潭的環境便更優美了,更宜於「中秋觀月」,更宜於站在潭上見天之高,氣之迥了。

只有在這幽麗清爽的大自然中,在這「天高氣迥」的境界中,他才能真正獲得解脫。   文章到此,作者沿著買田修潭的經過,再度抒發感慨,綰合二者,收束全篇。「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作者說因此潭而忘故土,但在這「樂」的背後,也流露出心底的隱隱哀愁。表面上說因此潭而忘故土,實則故土並不能忘。正所謂「不思量,自難忘」,這種憂鬱,這種期待,始終剪不斷,理還亂,這便是作者的矛盾心理。

徐幼錚說得很中肯:「結語哀怨之音,反用一樂字托出,在諸記中,尤令人淚隨聲下。」

2樓:繁星

抒發了作者對小石潭的喜愛之情,

初二語文課後習題人教初二語文23課核舟記課後習題按空間

1.從遠觀到近看一件工藝品,描繪你對這個工藝品的感覺。2.流水式從上到下觀察等都可以 注 把握住空間順序即可,千萬不能出現空間錯亂的感覺。即使辭藻不夠華麗,語言不夠吸引人,但是都是達到要求了 初二23課核舟記課後第二題 問題 二 本文的主體部分即中間四段,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 寫正面則先寫舟...

初二課內閱讀老山界,初二語文閱讀《老山界》

1.不可以,因為 綴 用的比 掛 生動,寫出了當時黑夜天空的美麗,襯托出紅軍戰士回的樂觀主義精神答.2.比喻 高聳,險峻 體現出紅軍的行路之難,表現出紅軍的英雄革命氣概.3.不是,搶 用得很生動,意思是搶時間,在那時時間就是生命,所以是搶了一碗就吃.4.寫出了紅軍戰士的鎮定,頑強,體現出紅軍戰士的樂...

人教版初二下冊語文第25課和第30課課文原文

來我家 我把整本書給你 八年級下冊語文25課 課文 25 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