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侯廢置,不自朝廷是什么意思

2023-01-21 05:40:12 字數 4840 閱讀 2348

1樓:步餘年

我覺得這個意思應該說的是大多數的節度使都是自己總攬自己管理的地方,正常的賦稅已經斷絕了,這些節度使的廢除,或者說是設定,不是來自於朝廷,就是看這些文言文裡面的內容,我覺得應該講的是安史之亂以後的唐朝,從這些內容上來看的話,應該是符合當時的情況,這也就是說,從安史之亂以後,當時的唐王朝已經無力去掌管地方上的節度使,這個情況的話,一直是延續了100多年的時間,雖然說歷史上唐王朝也幾次做過努力想要去解決節度使的問題,但是最後也是終歸於失敗,所以說安史之亂,對於唐朝的影響是很致命的。

一說曹操,曹操就到,有什麼典故?

2樓:聖魔幽靈王

說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後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民間說法是曹操主動前來護駕,與三國演義稍有不同。

見《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 幸許部」。且說曹操在討伐董單之後,曾任東郡太守。當時山東黃巾又起,他與濟北相鮑信共同討伐黃巾,招安降兵三十餘萬。

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為鎮東將軍。董承、楊奉護駕至洛陽後,仍擔心李催、郭汜來犯,故奏請獻帝,宣曹操入朝,以輔王室。操接旨後,盡起山東之兵,趕來洛陽護駕。

剛到洛陽城外,適逢李催、都記領兵來攻洛陽。

3樓:匿名使用者

黃巢起義失敗之後,唐王朝名存實亡。史稱:「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

經過這場風暴,唐王朝只剩下一個空殼。藩鎮之間經過互相攻戰,最後僅剩下十幾個。當時勢力最強的是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在河南),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在山西),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在陝西鳳翔),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在河北北部),鎮海節度使錢鏐(在浙江),淮南節度副大使楊行密(在江蘇揚州),西川節度使王建(在四川成都)。

唐僖宗死後,宦官楊復恭立僖宗之弟李曄為帝,是為昭宗。這時宦官與朝官之間的鬥爭,也越演越烈,各自拉攏藩鎮以為援助。901年,宦官韓全誨勾結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宰相崔胤勾結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四人各為表裡,都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

韓全誨逼昭宗至鳳翔,投依李茂貞,朱全忠帶兵七萬入關。

903年,朱全忠打敗了李茂貞。李茂貞殺宦官韓全誨等七十餘人,與朱全忠和解,並將昭宗交給朱全忠,於是昭宗又回到長安。崔胤指責宦官「大則構扇藩鎮,傾危國家;小則賣官鬻爵,蠹害朝政」。

朱全忠以此為理由殺宦官數百人,於是,宦官在這次事變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904年(天佑元年),朱全忠殺宰相崔胤等,逼昭宗遷都洛陽。同年八月,又殺昭宗,立昭宗十三歲的第九子李�為傀儡皇帝。第二年,朱全忠為了減少他稱帝的阻力,又將宰相裴樞、崔遠等朝士三十餘人殺死。

907年,朱全忠廢李�,自立為帝,國號樑(史稱後梁)。朱全忠封李�為濟陰王,次年殺李�。唐朝自618年(武德元年)建國,至907年(開平元年)被朱全忠篡奪,前後存在了289年。

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說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原本就是

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後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5樓:還蠻怪喲

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後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6樓: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 幸許部」。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是這個樣子的 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後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8樓:

小弟沒什麼文化,知識少.55555

9樓:匿名使用者

只許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

我泱泱大唐王朝,就這麼亡了什麼意思

10樓:來自美國齒如含貝的褐耳鷹

意思是說我這麼遼闊的唐王朝,怎麼就滅亡了呢,?含有悲奮,不甘心,想不到等意思在其中!

11樓:水瓶臨風

唐朝曾經盛極一時,為啥最後還是滅亡了

唐滅亡前的統治範圍是多少

12樓:

黃巢起義失敗之後,唐王朝就已經名存實亡。史稱:「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

經過這場風暴,唐王朝只剩下一個空殼。藩鎮之間經過互相攻戰,最後僅剩下十幾個。當時勢力最強的是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在河南),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在山西),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在陝西鳳翔),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在河北北部),鎮海節度使錢鏐(在浙江),淮南節度副大使楊行密(在江蘇揚州),西川節度使王建(在四川成都)。

唐僖宗死後,宦官楊復恭立僖宗之弟李曄為帝,是為昭宗。這時宦官與朝官之間的鬥爭,也越演越烈,各自拉攏藩鎮以為援助。901年,宦官韓全誨勾結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宰相崔胤勾結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四人各為表裡,都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

韓全誨逼昭宗至鳳翔,投依李茂貞,朱全忠帶兵七萬入關。

903年,朱全忠打敗了李茂貞。李茂貞殺宦官韓全誨等七十餘人,與朱全忠和解,並將昭宗交給朱全忠,於是昭宗又回到長安。崔胤指責宦官「大則構扇藩鎮,傾危國家;小則賣官鬻爵,蠹害朝政」。

朱全忠以此為理由殺宦官數百人,於是,宦官在這次事變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904年(天佑元年),朱全忠殺宰相崔胤等,逼昭宗遷都洛陽。同年八月,又殺昭宗,立昭宗十三歲的第九子李�為傀儡皇帝。第二年,朱全忠為了減少他稱帝的阻力,又將宰相裴樞、崔遠等朝士三十餘人殺死。

907年,朱全忠廢李�,自立為帝,國號樑(史稱後梁)。朱全忠封李�為濟陰王,次年殺李�。唐朝自618年(武德元年)建國,至907年(開平元年)被朱全忠篡奪,前後存在了289年。

大唐盛時疆域圖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朝鮮半島,西達中亞鹹海,南到越南順化一帶,北包貝加爾湖。唐朝周圍的異族很多,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

但安史之亂後數十年間,由於大量河隴邊兵參與平亂(主要為隴右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所部)導致邊防空虛,吐蕃趁勢進逼,回紇則入據河套草原,使得唐**能控制之疆域大減,黃河以西甘、涼皆不可得,終唐之世對於敦煌以西之控制亦完全喪失。在東北由於新羅的崛起,安東都護府早已撤回遼河以西,同時契丹、奚等部族成為大患。西南方面吐蕃和南詔亦在中唐之後令唐**蒙受重大損失。

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3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14樓:燚饗不到

唐朝前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盛,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以至達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局面。但到了後期,政治腐敗,各種社會矛盾尖銳,以安史之亂為轉折點,唐朝走向了衰落。在衰落過程中,地方上的藩鎮割據、**的宦官專權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到了末年,經過農民戰爭的沉重打擊,唐王朝奄奄一息,直到907年被滅亡。

唐朝滅亡的原因:

黃巢起義後,唐朝已名存實亡。是時「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而「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

唐朝成了個空殼。藩鎮經過農民起義的打擊和相互攻戰、併吞,只剩下十幾個。

勢力較強的,在北方有:河南的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即朱溫),山西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陝西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河北的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南方有:

浙江的鎮海節度使錢鏐,江蘇的淮南節度副大使楊行密,四川的西川節度使王建。這些節度使中,又以朱全忠、李克用最強。

龍紀元年(889年),朱全忠打敗河南的秦宗權後,勢力大增,光化三年(900年)又打敗劉仁恭,「河北諸鎮皆服於全忠」。朱全忠與李克用為擴大地盤、控制唐朝皇帝,連年攻戰,天覆二年(902年),朱全忠打敗李克用,一時稱雄北方。

唐朝小朝廷,宦官與朝官的鬥爭不息,天覆元年(901年),宦官韓全海勾結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宰相崔澈勾結朱全忠,互相鬥爭。天覆三年(903年),朱全忠打敗李茂貞,控制了唐昭宗,崔胤引朱全忠入京,殺宦官數百人,只留下品低幼弱者30人以備灑掃,宦官勢力被**。

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又殺宰相崔胤,逼唐昭宗遷都洛陽。這年八月,殺唐昭宗,立其13歲的第九子李祝(chù,怵)為傀儡皇帝,即哀帝。第二年,朱全忠又殺宰相崔樞、崔遠等朝士30餘人,投屍黃河,以減少他代唐稱帝的阻力。

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自立為帝,國號樑(史稱後梁)。至此,經21 帝,歷時290年的唐朝滅亡了,歷史進入了五代時期。

15樓:

邊患不穩(如安史之亂、安南叛亂、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鎮割據(如節度使李希烈稱帝等)

宦官專權(如李輔國、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楊復恭、劉季述)黨爭內耗(如牛李黨爭)

農民起義(如王仙芝、黃巢起義)

16樓:樹同秋梵

簡言之,諸侯割據嚴重,唐朝時即為節度使權利過大,使**帝王權利削弱,加之邊疆少數民族的內傾,使很多中原諸侯勢力迅速膨脹,進而演變成唐朝末期的中原混戰。

請問後梁的詳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