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至唐朝時期我國北方人口大量遷移這說明什麼

2022-12-26 03:05:15 字數 4002 閱讀 7332

1樓:最強大腦花

西漢時,我國南方人口2470685戶,佔全國人口數的19.8%,我國北方人口 9985785戶,佔全國人口數的80.2%;主要原因是北方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開發比較早,當時政治和經濟中心在北方。

後來人口頻繁地遷移,特別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南方經濟發展,物質豐富,吸引了人口不斷遷入。引起我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的原因主要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

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1、北方地區的戰亂,導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西晉末年以後,上百萬北方人口的南遷,充實了江南地區的勞動力,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2、南方少數民族於漢族融合,加速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3、南方政權的一些統治者推行勸課農桑、獎勵耕織、安撫流民、興修水利等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

4、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集中在北方,南方的戰爭多為統治階級內部,為經濟發展保持了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5、南方優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蘊含了發展農耕經濟的巨大潛力。

6、政治中心的南移對經濟中心的南移有影響。「永嘉南渡」不僅是北方百姓的南移,北方的士族大姓,甚至是晉朝**的南移,也為江南的發展帶去了大批人才。

7、人民的辛勤勞動,北方的流民組要集中在荊州和揚州,其次是閩江流域及嶺南等地,為了重建家園,求得安定的生活,他們有著強烈的經濟開發願望。

2樓:午夜申吟

說明這段時間 長期戰亂 生活困苦。人們為了躲避戰亂 大規模遷移

唐朝時期的人口分佈與西漢時期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樓:匿名使用者

1、西漢時人口分佈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因而人口較多。

2、唐朝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人口呈下降趨勢,江淮地區人口呈上升趨勢。原因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不斷,人口大量南遷,使得南方經濟在中唐以後逐漸超過北方,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人口也得到較快增長。

為了躲避戰亂北方人口開始南遷是在什麼時期 1春秋 2戰國 3西漢末年 4東晉末年

4樓:

4東晉末年

晉室南渡,西晉滅亡,史稱「永嘉之亂」。中原人民在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下,紛紛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隨著東晉政權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遷移的規模更大。

截至南朝劉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萬戶,達到90多萬,佔當時南方總人口的1/6。大量流民湧入巴蜀地區,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荊、湘地區,「時流人在荊州十萬餘戶」,給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向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了糧食產量和土地利用率。

5樓:陷空島流貓

東晉末年,然後再是南朝的崛起,

西漢至唐朝我國人口變遷特點

6樓:雪雅星箜

北方人口向南方遷移,南方人口逐漸增加。

在西漢和唐朝的南北方人口(戶)和佔比,如圖所示:

我國三次人口南遷:

1.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和中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間的混戰,大量人口遷移到南方,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這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礎。

2.發生在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進一步開發,特別是江淮、太湖地區荒地被大量開墾,成為我國新的財富地區,到五代時南方經濟開始逐漸超過北方。

3.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從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兩宋時期,北民的進一步南遷,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程序最終完成。

7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初年,社會開始穩定,尤其是文景開始,人口呈上升趨勢。

王莽天鳳年間開始,隨著剝削程度愈來愈厲害,再生產過程遭到破壞,土地兼併嚴重,人口數量開始下降。

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群雄割據,天下大亂,人口急劇下降。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晉初,下降趨勢才趨於緩和,但直到隋初,人口數量一直在低線徘徊,但北方地區人口還是不斷下降。

隋直到唐朝安史之亂之前,由於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發展較快,人口增長迎來一個高峰期,維持在較高的增長率。中晚唐時人口增長速度大幅放緩。人口逐漸南移

我國古代北方人口開始大量南遷是在哪個時期西漢末年,東漢末年,三國戰亂時期還是西晉時期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9樓:皖南舊事人

始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從漢代到唐代,中國古代人口分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0樓:玄厹利

西漢初年,社會開始穩定,尤其是文景開始,人口呈上升趨勢。

王莽天鳳年間開始,隨著剝削程度愈來愈厲害,再生產過程遭到破壞,土地兼併嚴重,人口數量開始下降。

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群雄割據,天下大亂,人口急劇下降。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晉初,下降趨勢才趨於緩和,但直到隋初,人口數量一直在低線徘徊,但北方地區人口還是不斷下降。

隋直到唐朝安史之亂之前,由於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發展較快,人口增長迎來一個高峰期,維持在較高的增長率。中晚唐時人口增長速度大幅放緩。

11樓:小覦泡泡

從北方逐漸向南方遷移,到唐朝的時候南北方人口基本接近,唐朝後就是南方人口居多,直到南宋時期,人口南遷基本完成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西漢到東漢應該說過那時候的人口比現在多 唐代不管是盛唐還是現在都沒有漢代人多

13樓:八節天照

北方因戰爭等問題已不適於生活,人口開始流向南方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人數增加,而是人口比重在向南遷移

我國古代大量人口南遷開始與 a 秦朝末年 b 西漢末年 c 東漢末年 d 西晉末年

15樓:教師**交流中心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選c  南遷最主要的原因可想而知就是戰亂!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動力的不足而對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內遷。

在這一過程中,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歷史上泛稱「五胡」。大量人口遷移到南方,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礎。

發生在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這次戰亂雖然僅僅持續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區人民南遷並沒有因為戰亂的結束而終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南遷的中原地區人民仍相望於道。

經過「安史之亂」後,中原人民的南遷,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現均衡狀況。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進一步開發,特別是江淮、太湖地區荒地被大量開墾,成為我國新的財富地區,到五代時南方經濟開始逐漸超過北方。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從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2023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和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到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忽必烈繼承汗位以後,於202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地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進入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兩宋時期,北民的進一步南遷,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對朝廷的財政收入起著重要作用,表明: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程序最終完成。

西漢時期的銅鏡是什麼樣的,唐朝時期的銅鏡是什麼樣的?

西漢時期,漢武帝曾在宮殿裡設有專門掌管銅鏡的 尚方官 當時的銅鏡非常厚重,形狀仍為圓形。有的銅鏡背面還有吉祥語,如 長命富貴 長宜子孫 等。當時有的銅鏡還有透光效應,一般稱為 透光鏡 這種銅鏡只要一遇到日光或燈光照射鏡面,與鏡面相對的牆上就會出現鏡子背面的花紋的形象。這種銅鏡被古人稱為 魔鏡 唐朝時...

西漢時期的科學家有誰,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趙過,西漢武帝時期人,農學家。推廣代田法 牛耕,併發明瞭功效高的播種機 耬車,以適應代田整地 中耕和播種的需要。落下閎,字長公,西漢巴郡閬中 今四川閬中 天文學家。編寫 太初曆 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歷法。召信臣,字翁卿,西漢九江郡壽春 今安徽壽縣 人,水利學家。主持興建南陽水利工程,最有名的是六門...

唐朝唐玄宗時期的都城在哪,唐玄宗時期的都城在哪裡???(武則天遷都後他是繼續在洛陽還是回到長安??)

唐朝唐玄宗時期的都城在長安 今陝西西安 唐玄宗李隆基 685年9月8日 762年5月3日 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 玄宗 又因其諡號為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 玄燁 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 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