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對佛教道行深的人問題,求教對佛教道行深的人一個問題。

2022-11-05 17:50:13 字數 6672 閱讀 1625

1樓:從容陳述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佛教講三世六道輪迴,就是現世做的好事或惡事,可能在現世得報,也可能現世不報,到來世才報,總之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是來早或來遲。

2樓:是散仙啊

因果是定律,沒有人能逃過,之所以有些惡人還沒有受到報應,是因為他們的福報比較大,你要知道,不是現世的每一個惡人在他過去無量歲月中都是惡人的,他上輩子也許還救過你!惡業在不斷的抵消著他們的福報,直到有一天他們的福報受盡,那惡報也就完全的現前了,誰也阻擋不了。

3樓:nj豆豆

因果可不是今天種,明天收,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這輩子他作惡,還沒有被懲戒,是因為人家上輩子積德,而他現在作惡,等於在消耗他的福德,等消耗沒了,他也就開始倒黴了。

反過來,他這輩子作惡,下輩子就要披毛戴角還,一輩子還不完?沒關係,還有下下輩子,下下輩子還不完,還有下下下輩子……以此類推,反正一定要還。而且不是欠一還一,大概還1.

5或者2吧,不太會換算,見諒啊。

4樓:

你可以設法去印度旅遊,趁機請教噶瑪巴活佛(他是大陸人)

5樓:大乘

你的思想錯誤,沒入佛門,須學習。

尊敬的佛教界人士,本人有一個問題想要一問。人要求得解苦要做些什麼怎麼做?

6樓:

學佛,唸佛,然後成佛(成佛就徹底解脫一切苦惱了)。

南無阿彌陀佛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教育就是揭示「苦」的教育。明白各種苦成起之因後,通過八正道的鍛鍊,就能解脫於苦。

8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中對苦的成因已很多說明,解苦更有八萬四千法門,如此大的問題不是一句一篇能說,要解答需專時專人當機而說!

9樓:懶貓聽禪

苦由求所生,沒有追求,沒有願望,就沒有痛苦發生。

要有一顆知足心,有一顆坦然 自在 無求的清淨心,保你再**苦。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講的是緣,你若有緣堅信因果定律安心修佛,你就是想苦都找不到門.

11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佛法:

佛教中道行越深的人,就越慈悲嗎?

12樓:道光靈子

慈悲是菩提心第一入義。可以說,慈悲是佛教的大門。慈悲,也是解脫的因。道行深,不一定慈悲,但慈悲的修行人,一定會修得正果。

1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把慈悲理解成世俗的憐憫之類的情感,那就錯了。佛教裡的慈悲是讓眾生離苦得樂,解脫成就。不要只看外在的東西,迷惑人啊。

14樓:無上真愛

要想成道慈悲心是必修課但並非獨修課,修喜舍,大度,平直同樣也可成道所以這都是相對而言的。

15樓:恩美雅

我認為應該是,他修煉的層次越高,慈悲心應該越濃

16樓:事成金剛

道行越深,能力就越大,智慧就越高,看問題,處理問題就越圓滿,就更懂得如何才是究竟的慈悲,怎樣才是更好的。

17樓:李靈桑

慈悲不在道行深淺,而在修佛者的修為。

18樓:王大乘

慈悲和智慧,是佛法的根本。

兩者不可偏墮。

只有慈悲,沒有智慧,會落入愚昧。

只有智慧,沒有慈悲,會落入狂慧。

六度就是佈施(梵語dana)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梵語dhyana)、智慧(般若)是也。大智度論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

般若如大明燈,能普照黑暗天地,使天地光明,走路才不至於走錯方向或跌倒碰傷;同樣的理由,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若無智慧牽引,往往會修錯了,走入歧途,甚至盲修瞎煉,不得其門而入,多費周折,始終無法證成菩提。

五度如足,般若如眼,有足無眼易失事,有眼無足不成事,有足有眼登彼岸,無足無眼處憂戚。

19樓:帥帥的良

你說呢?

又問無聊的問題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什麼?

20樓:動力只在我

佛教的基本教理有:三科,緣起和十二因緣,四法印,三學,四聖諦,三十七道品等。

三科:一切諸法分為蘊,處,界三類,稱為三科。

蘊就是五蘊,色(物質),受(苦樂的感受),想(對事物的概念),行(無常現象),識(分別、判斷、認識的作用和它門的主體---心)。

處是指十二處:六內處六外處(處就是「進來的場所」之意)。六內處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外處是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法處。六外處是六內處的對境。

界指的是十八界:六根(六內處)加六境(六外處)六識(六根的認識)。

緣起:就是藉著條件發生的現象原理。

十二因緣就是無明 什麼叫做十二因緣呢?

一、無明,

二、行,

三、識,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觸,

七、受,

八、愛,

九、取,

十、有,十

一、生,十

二、老死。

一、無明:指人們心中無明煩惱,晦昧空境,無所明瞭,昏擾擾相,以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無明,無明是粗細煩惱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的根源。同時也是涅盤解脫,菩提寂靜的根本。

《楞嚴經》對於真妄二種根本道理,講得十分透徹。

二、行:行是業行,因為有了無明迷惑妄心,所以於諸法本來無我妄執有我,本來無法可得,妄執有法。因有我法二執,就起惑造業,就有了業行。無明緣行,是過去惑業的因。

三、識:一剎那之間在父母面前,看到現前欲境,就生起一念愛心,為受生的種子,納於父精母血之中,而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與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為我們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為六根能入於六塵,又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入,六根六塵,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夠見色,就入於色塵,其他諸根也是這樣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觸:三和合是觸,因為有了六根,它就能夠感受和觸對六塵境界。觸是十二因緣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觸是根,所觸是境。

環境的好壞,就會聯絡到我們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為什麼要選擇鄰居呢?

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觀的環境,對我們人主觀的意識是起極大的作用。我們經常能夠親近高賢、或大善知識,時時受到至理嘉言的薰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進。如果因緣成熟,經常能在名山古剎清淨道場,安心居住,時時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

『名山久住道心生。』清淨佛地,因緣殊勝。對於所觸的環境《遺教經》說:

『當制五根,勿令放逸於五欲,譬如放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惡馬,不加控制,將牽人墜於坑阱。

』能夠把住這個觸的大關,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七、受:根塵相互觸對,一定就會接受所觸對的塵境,譬如我們的耳根,對聲塵,就會接受各種聲音,如笙簫鼓樂,同時演奏,我們就會同時接受,而且層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愛:愛是貪愛,六根既然領受六塵,對於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別,對於稱意的就歡喜,便生貪愛之心,不稱意的就生煩惱厭惡之心。這個貪愛和厭惡之心,它是眾生六道輪迴的生死根源,發心學佛修行,就是要修這個妄想心。

《金剛經》說: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剛般若妙智來迴光返照降伏妄想。

要令它對境不生愛染之心,不起分別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萬慮俱寂,這就是『一刀斬斷煩惱因,雙腳踢開業障苦』。記得古德說:『鐵牛哪怕獅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鳥,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這裡最為吃緊的是無心二字,就是六根對六塵不生貪愛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顧話頭,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古人贊無盡意菩薩說:

『世界無邊塵擾擾,眾生無數業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是故我名無盡意。』說明愛的作用很大,愛有喜、怒、哀、樂、愛、惡、欲的七種情念。

一、喜,成就我所愛的,心中就歡喜。

二、怒,奪了我所愛的,心中就要發怒。

三、哀,失去我愛的,心中就生悲哀。

四、樂,得到我所愛的,心中就生快樂。

五、愛,一切環境,對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貪愛,貪得無厭的妄念。

六、惡,違揹我所愛的,心中就生厭惡。

七、欲,順從我所愛的,心中就生貪慾。依此看來,愛的確是生死的根本,煩惱的首惡。古人說:『踏斷腳下紅絲線,跳出紅蓮大火坑』。什麼是腳下紅絲線?就是這個愛字。

九、取:既愛了所貪的五欲境界,就想盡辦法把它攫取過來,隨心所欲的為我享受,多多益善,貪得無厭,毫無疑問,就會做出種種惡業,如果感到違反我所貪愛的環境,就橫生忿恨,不顧一切,任意胡為做出許多罪業,所以說取是罪魁禍首,我們要時刻把住這個取的關口,能夠斷除煩惱因。可以免受生死苦,這個取和上面的愛以及最初的無明,這三支叫做煩惱的迷惑因。

十、有: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對於所愛之境,將其取來,對不愛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種種業,真是業海茫茫,苦惱無量,有業因一定招感業果,因果定律,絲毫不錯。愛、取、有三支是於現世造作的未來三支苦因。

十一、生,根據愛、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會由少而長,由長而壯,由壯而老,步步向前邁進,最後走向死亡的道路,這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世界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釋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遊四門時看到的那樣,真是令人感到萬分痛苦。而且這種痛苦,我們每人都是無法解決的,這是由於現在的愛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來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

古人有一首偈語:過去二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三支因,未來二支果。概括的說明了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佛對緣覺人說這十二因緣法門,就是揭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輪迴迴圈的規律。

總的說來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古人有四句偈:『無明愛取三煩惱,行有二支為業道,從識至受並老死,如是七事為苦道。

』是說十二因緣為惑業苦三道流轉的道理。

十二因緣又是一個連環鉤鎖,相互牽連的關係。更有流轉門和還滅門。上面所講的就是流轉門的十二因緣道理。

辟支佛在小乘聖人中稱為利根。他們聽到佛說十二因緣流轉門的互相關係,互為因果的道理,覺悟到無明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緣中間苦因苦果的總根源。無明一滅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緣就會一起斷滅了。

因此辟支佛就下定決心來斬斷無明。譬喻砍樹一樣,先砍樹根,樹根一斷,而整棵大樹,便自然倒下。無明滅才能復還真性,滅除煩惱,所以叫做還滅門。

這就是緣覺聖人所修的十二因緣的道理。

四法印:法印是「佛法的特徵」之意。它們是:

諸行無常(一切生滅變化),

諸法無我(無我性的事物),

諸受是苦(受到的一切都不真實是苦的),

涅盤寂靜(無苦安穩的境界)。

四聖諦:

苦(現實充滿了汙染和煩惱),

集(事物集起的原因),

滅(除去慾望),

道(涅盤的修行方法)。

八正道: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維(正確的意志),正語(有益的語言),正業(好的行為),正命(正確的生活),正精進(正確的努力),正念(正確的意識),正定(正確的精神統一)

三十七道品 道品,為梵語bodhi-pākșika 之意譯,又作菩提分、覺支,即為追求智慧,進入涅盤境界之三十七種修行方法。又稱三十七覺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趨於菩提,故稱為菩提分法。

三十七道品可分七科如下:

(一)四念處,又作四念住。(1)身念處,即觀此色身皆是不淨。(2)受念處,觀苦樂等感受悉皆是苦。

(3)心念處,觀此識心念念生滅,更無常住。(4)法念處,觀諸法因緣生,無自主自在之性,是為諸法無我。

(二)四正勤,又作四正斷。(1)已生惡令永斷。(2)未生惡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起。(4)已生善令增長。

(三)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1)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願滿足。(2)精進如意足,於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而能如願滿足。

(3)念如意足,於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願滿足。(4)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願滿足。

(四)五根,根,即能生之意,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1)信根,篤信正道及助道法,則能生出一切無漏禪定解脫。(2)精進根,修於正法,無間無雜。

(3)念根,乃於正法記憶不忘。(4)定根,攝心不散,一心寂定,是為定根。(5)慧根,對於諸法觀照明瞭,是為慧根。

(五)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惡成善。(1)信力,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2)精進力,精進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

(3)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定力,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5)慧力,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

(六)七覺分,又作七覺支、七覺意。(1)擇法覺分,能揀擇諸法之真偽。(2)精進覺分,修諸道法,無有間雜。

(3)喜覺分,契悟真法,心得歡喜。(4)除覺分,能斷除諸見煩惱。(5)舍覺分,能捨離所見念著之境。

(6)定覺分,能覺了所發之禪定。(7)念覺分,能思惟所修之道法。

(七)八正道,又作八聖道、八道諦。(1)正見,能見真理。(2)正思惟,心無邪念。

(3)正語,言無虛妄。(4)正業,住於清淨善業。(5)正命,以正當方式生活。

(6)正精進,修諸道行,能無間雜。(7)正念,能專心憶念善法。(8)正定,身心寂靜,正住真空之理。

〔雜阿含經卷二十

六、卷二十

七、卷二十

八、俱舍論卷二十

五、大毗婆沙論卷九十

六、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之下〕

關於房子風水問題,本人不是很懂。真心求教對風水有研究或愛好的學者看下

住宅坐北朝南的原由 中國處於地球北半球 歐亞大陸東部,大部分陸地位於北歸線 北緯 以北,一年四季的陽光都由南方射人,朝南的房屋便於採取陽光。陽光對人的好處很多 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時南房比北房的溫度高1 2度 二是參與人體維生素d合成,小兒常晒太陽可防予佝僂病 三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尤其對呼...

求教,premiere中對源素材進行了分段剪輯,現在我想把它

這個不能自動一段段的生成,只能手動,生成一個後,調整輸出範圍,然後再輸出,反覆幾次,就成功了。無捷徑 修改選中範圍,一次匯出一段 premiere怎樣將剪下好的 匯出為素材?premiere 切割 分段輸出 在想要分段的地方插入幀定格分段 單機選中想要輸出的片段,右鍵選擇製作子剪輯在專案裡找到子剪輯...

求教緋想天則16對核彈孃的打法

jjj k l k k翻譯過來是aaa 2b 66c 2626b 66b我不知道這是什麼狗屁連段!2626b大概是623,你給我623之後接一個空中b彈幕試試?623這樣搓你實在太弱了。16一點也不弱 只是需要各種摸獎各種擇 核彈就3a比較臥槽 碰到高飛流或者牆角廚3a的 考驗的就是你的基本功 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