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用什麼方法控制禁兵,宋代募兵制中的禁兵 廂兵 鄉兵 蕃兵都歸誰管

2022-11-03 03:25:26 字數 3460 閱讀 2630

1樓:一中理科班

發兵和指揮分開。發兵歸**的樞密院,指揮歸三帥,即殿前司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司馬軍都指揮使和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統領。這樣就導致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

另外宋朝實行更戌法,以禁軍分駐京師與外郡,內外輪換,定期回駐京師。更戍期間,家屬不得隨行,期滿得回原駐地。朝廷臨時任命戍軍統兵將官,造成「兵無常帥,帥無常師」,易於控制。

以文官任統兵官,督率武將。武將不作為主將,需服從文官。

2樓:匿名使用者

一人帶兵,一人掌兵權,相互掣肘

宋代募兵制中的禁兵 廂兵 鄉兵 蕃兵都歸誰管

3樓:湛藍隕石的隕石

禁軍由**政權直管,廂兵由馬軍司和步軍司管理,鄉兵一般有當地**管理,蕃兵有部族首領指揮。

1、禁軍。北宋稱正規軍為禁軍或禁兵,從各地招募,或從廂軍 、鄉兵中選拔 ,由**政權直接掌握, 分隸三衙。除防守京師外,並分番調戍各地,使將不得專其兵。

每發一兵,均須樞密院頒發兵符。編制單位有軍、指揮、都。士兵出自僱傭,且沿五代朱樑定製,文面刺字,地位低下。

2、廂兵。是指宋代承擔各種雜役的軍隊。北宋初﹐將各地藩鎮的精兵抽調**﹐剩餘的老弱殘兵留在本地﹐另加新設供勞役的軍隊﹐組成廂兵。

招募廂兵一般不講求體質﹐還有部分廂兵**於流放的罪犯﹐禁兵武技不合格或者犯法﹐也可降充廂兵。宋朝的廂兵從事各種勞役﹐諸如修建﹑運輸﹑郵傳等等﹐勞役極其沉重,軍俸卻很微薄﹐死亡和逃亡現象嚴重。廂兵在名義上按馬兵和步兵﹐分別隸屬侍衛馬軍司和步軍司。

3、鄉兵。宋朝沿襲五代後周的遺制﹐陸續設定各種番號的鄉兵﹐其中除遍行全國的保甲外﹐其它番號的鄉兵都是地區性的,一般歸當地**管轄。鄉兵與禁兵﹑廂兵不同﹐不脫離生產。

多數鄉兵是徵兵﹐一般是在若干名壯丁中﹐選拔一名壯健者充當﹐農閒定期校閱﹐在校閱時發放一些錢糧。少數鄉兵是募兵﹐如在宋與西夏接壤地區﹐招募弓箭手墾荒種地﹐繳納地租﹐守護邊土。

4、蕃兵。宋朝西北邊境由北方少數民族組成的地方兵種。蕃兵存在時間短從正式建立到消亡僅有百餘年時間。

自北宋中期﹐為了對付西夏﹐給羌人(主要是熟戶)部族的大小首領封官﹐由他們分別統率本部族壯丁﹐組成蕃兵。蕃兵實際上以各部族為單位﹐又依其人數多少﹐採用禁兵都和指揮或甲和隊的編制。由各部族首領指揮。

宋代官職

宋代民間禁兵與武俠手中的兵器問題

4樓:漢尼拔_塔塔

**有架空的東西。

金庸不過是套用一個歷史時期來作為故事背景,同時會有實際的人物出現,但也不過是為了劇情的鋪墊和穿插。

不能當歷史來研究。

金庸的著作算得上嚴謹,但也有紕漏的地方。

同時史料、佛學、儒家哲學對於金老來說都是素材,用與不用,還要看他。

如果照搬史實,那就會把故事背景完全框死,對於創作來說有一定的影響。

5樓:煙雨星晴

宋代的禁兵只是說宋朝時民間不能擁有盔甲和軍弩,其他的可以。

你所說的宋代七次頒佈禁止私人藏有**的各種法律,是針對普通人吧,天龍等等可是虛構的飛簷走壁的大俠啊,法律估計約束不了啊(玩笑啊)。真正的歷史上禁止私人藏有**的可不是宋朝。

希望能幫到你。

6樓:寶琬

金庸寫的東西怎麼能作為歷史來看?

7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你的理解我反問一下 你看這些**裡面的人有把皇帝什麼的 放在眼睛裡嗎???皇宮和公測的區別在那???

為什麼宋朝的軍事力量那麼弱?

宋朝的政治呈現一種什麼特點?宋朝朝廷靠什麼方式來穩定這一政治格局的?

宋朝當兵招刺,都是紋什麼字啊

8樓:匿名使用者

宋代對於紋身的態度,

基本上還是比較開放的。這除了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的士兵,有刺臂、黥面的規定。對兵士刺臂、黥面,源於宋以前的唐末期和五代十國時期。

唐末五代之時,天下大亂,遍地用兵,而各地割據政權用兵打仗的目的,也無非是掠地守土,根本與民眾的利益無關。青壯被徵從軍,多數不得己,少數混飯吃,沒有什麼可以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士兵逃亡現象很普遍。為了制止士兵逃亡,就在他們的手背、胳膊或面額之上,雕刺花紋,以為標記。

凡是身有刺紋而逃亡的,被捉以後嚴厲懲罰。有宋一代,基本上沿襲了唐末五代的這一傳統,在很多士兵身上刺紋。宋代軍隊有三個軍種構成:

禁兵、廂兵和鄉兵。禁兵原是指拱衛京師的軍隊,是禁衛軍,後來不光駐紮在京師,也有被派往各地的,因此禁兵就相當於**軍。廂兵原是指京師以外的軍隊,因為主要駐紮在邊境地區,才被稱為邊兵。

鄉兵,則是民兵,農忙為民,農閒訓練,負責當地的治安和參與當地的戰事。士兵刺面紋身的,主要是廂兵。禁兵作為**軍,有很好的待遇,要加入禁兵行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般不必擔心禁兵會逃亡,就用不著刺身文面了。

鄉兵在身份上是農民,雖然要有時要參加戰事,也主要是保衛家鄉的職責,不必東征西討,沒有逃亡的必要。廂兵就不同了。絕大多數的邊兵,都是遠離家鄉的,而且宋代還有「更戍」的規定,各地軍隊要定期輪流換防,廂兵必須要不停地移駐。

一般來說,廂兵戍所既危險又艱苦,所以,逃亡事件總要多一些。此外,駐防邊境的軍隊,也經常策略性地招募當地土著居民,這些土著,大多數是少數民族,沒有在正規軍中按照規章制度行事的習慣。為了這兩方面的原因,宋代對廂兵刺臂紋面,以加強約束。

北宋敗亡以後,南宋長期和金、元處在戰爭狀態中,禁兵、廂兵和鄉兵的劃分不那麼嚴格了,有戰事全民皆兵,更不用說軍隊內部的分工了。因此,刺臂、紋面的範圍,不僅限於廂兵了。莊綽《雞肋編》卷下:

車駕渡江,韓、劉諸軍皆征戍在外,獨張俊一軍常從行在。擇卒之少壯長大者,自臂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京師舊日浮浪輩以此為誇。今既效之,又不使之逃於他軍,用為驗也。

這條資料透露了兩個資訊:第一是宋室南渡以後,將領對士兵的文刺,有隨意化的傾向。既如本條所記張俊一軍,已經是相當於禁軍的角色,也居然「自臂而下文刺至足」,簡直是全身刺遍了;其二這樣的做法是仿效舊時京師開封「浮浪子弟」的做法,說明流俗的好惡,已經深入軍隊。

於此可見,在南宋以前,就是京城這樣所謂的「首善之區」,紋身也曾作為一種時尚。值得說明的是,所謂的「浮浪子弟」,大多是指殷富或權貴之家的子弟,與一般的市井之徒不同,可見進入宋代,紋身作為時尚,已經進入社會上層的一些人中。綜合分析,軍隊把紋身作為士兵身份的標記,必然使得社會上一般人,不再把紋身作身份低下的標誌。

相反的,卻以此自誇。

不特如此,紋身者還有自己的組織,並且在各種節日上進行比賽。《水滸》中李師師口中的「錦體社」,就是紋身者社團組織的名稱。周密在《癸酉雜識》中記載南宋京師杭州端午節的風俗,講到各類比賽表演性質的活動,其中就有「錦體社」的比賽,大約就是展示花繡的高低優劣。

9樓:伏爾加的魚子醬

據我所知,只在臉上有,一個字「制」

10樓:匿名使用者

別人不知道,岳飛將軍背上的是-精忠報國

有沒有什麼官職是宋朝獨有的 請教

宋代儒學復興積極影響?宋代儒學有什麼發展?

宋代出現了理學這個統治了中國其後近千年的儒學思想。在朱熹開始吸取周敦頤 二程 張載的觀點,在繼承二程的思想基礎上,徹底的改變了自漢以來的神學化的儒學,將天理作為最高存在統攝天道 天命,解決兩種意義上的天並存於一種思想的問題,建立一套能把自然觀 倫理觀 道德觀有機地聯絡在一起的理本論體系。而且吸收周敦...

什麼叫宋代呢

宋代即宋朝 中國歷史朝代 宋朝 960 1279年 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 下啟元朝的時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如果樓主的問題側重的是 宋 這個字,則做如下回答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正式國號曰 宋 因皇室姓趙,故也稱作趙宋。...

宋代的話本的優缺點是什麼,宋代話本有什麼特色?

宋代民間藝人的話本比較活躍。它用平常的口語,攙合著淺近的 比較大眾化的文言 這種語言經得起五六百年時間的考驗,到現在還可以痛快順溜地閱讀。白話 這個新體裁不但廓張了文學所反映的範圍,描畫出散文和詩 詞未涉及的生活面,而且把它們原有的題材,例如民生疾苦 愛情 神怪等,也能抉剔得更入微,刻劃得更逼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