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哪天,立夏吃什麼,立夏的習俗,立夏的來歷

2022-09-26 12:15:38 字數 5672 閱讀 6744

1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是每年5月5或6或7日。

立夏會吃「立夏飯」和「立夏蛋」。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

每個地方除了吃「立夏飯」和「立夏蛋」還有自己的其他立夏習俗,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2樓:在野記

兩分鐘帶你瞭解「立夏」的來歷和習俗

3樓:苒苒雨落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飯,舊時立夏節,寧波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

迎夏儀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立夏是什麼時候立夏是什麼意思立夏吃什麼

4樓:果子

意思: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吃東西:

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願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

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是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5樓:匿名使用者

公曆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立夏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在立夏這天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

在許多地方,這一天人們會用新收穫的糧食蔬果祭祀神靈和祖先。據史書記載,這一習俗由來已久。周代時每逢這一天,周王都要親自帶領文武百官到都城的南郊迎夏,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隆重禮儀。

後來這種迎夏禮更是為歷代統治者所傳承。迎夏之時皇帝要穿朱衣,同時以生肉、鮮果、五穀與茗茶等祭祀古帝。後此俗流傳至民間,便有了立夏嘗新之舉。

因為此時地裡蔬菜繁茂,林間鮮果初熟,確是嘗新的大好時節。如今江浙一帶仍有「立夏見三新」之說,所謂「三新」就是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

立夏還有烹製新茶的習俗,實際上是傳統嘗新習俗的一種演變。如在明代即有家家戶戶在立夏這天烹煮新茶的習俗,再配上各色水果點心,親戚鄰居間相互饋送,稱為七家茶。到後來,烹製新茶更是發展成為一種民間茶藝比賽。

這天家家選用好茶,調配好各種輔料,然後汲來活水,燒開之後用以沖茶。茶中還要摻上茉莉、桂芯、薔薇、丁香、蘇杏等,再搭配些時令水果,在鄰里間互相贈送,互相品嚐。一些豪富之家則藉此機會爭奇鬥富,用名窯所出的精細瓷具作為茶具,將水果雕刻成各種形狀,並用金箔進行裝飾,放在茶盤裡奉獻給客人或鄰人。

文人墨客們則要舉辦「鬥茶會」,品評名茶,吟詩作賦,以示慶賀。

夏季為冰雹多發季節,易成災害,從而給農業生產造成很大危害。立夏日為夏季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日漸炎熱,容易有冰雹。而在北方地區,立夏之後正是小麥灌漿、飽滿顆粒的日子。

如果風調雨順,小麥長勢好,那麼一個月後,必將迎來小麥的大豐收。可如果遇到雹災天氣,則必將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破壞。所以人們就在立夏這天祭祀雹神,請求他保佑莊稼豐收。

祭祀雹神通常在郊外進行,因為雨雹主要落於田野而對農業生產造成破壞。祭祀時,祭品中一定要有黑魚與麵餅等物。之所以用黑魚,是由於夏季的冰雹多與雷陣雨並行,此時烏雲密佈,因此老百姓認為雹神喜歡黑色。

至於麵餅,老百姓認為它是雹神最喜歡吃的食品,所以一定要供奉。

夏季溽熱,人多身體不適,或消瘦,或食慾不振,或睡眠不佳,或整天頭腦昏昏欲睡,感覺四肢乏力。這些現象,在民間統稱為「苦夏」,或「疰夏」、「蛀夏」。

老百姓相信在立夏這天進行一些習俗活動就可避免此種現象。比如吃李子,認為吃了後就不會苦夏。再如試穿葛衣或紗衣,此時天氣尚未太熱,還不需穿這樣薄,因此只是象徵性地穿一下,表示防暑在前,暑氣不侵,也就不會再苦夏了。

還有就是飲七家茶,向左鄰右舍要一些茶葉,煮好後飲用。按習俗規定,煮七家茶時必須要用木炭,用陶器或瓷器做炊具,絕不可用鐵器。這天,全家老老少少都要喝,鄰居間還相互贈送。

立夏節的習俗吃什麼

6樓:佴闌

冬至餃子夏至面,立夏吃雞蛋,端午節吃粽子

7樓:寳s沐沐

蛋---雞蛋鴨蛋鵝蛋、粽子、、、

8樓:今幸微**

兩分鐘帶你瞭解「立夏」的來歷和習俗

9樓:

1238442525215!51874

今天立夏,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南北方立夏習俗**點

10樓:

立夏吃嫩蠶豆、立夏飯、立夏蛋是傳統習俗。

南北方立夏習俗**點:

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

如浙江嵊州人認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

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風俗有點相似。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11樓:柯苼

立秋吃鹹蛋和月餅 立春吃粽子 立冬吃紅薯 呵呵

立夏應該吃什麼?有哪些風俗!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民間,過立夏有很多習俗。每一項都說不上浪漫,卻都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有著對未來日子的樸素心願。立夏要吃豌豆糯米飯,吃了豌豆能「美目盼兮"。

立夏這天,能和豌豆糯米飯平分秋色比拼的,非「烏米飯"莫屬。烏米飯據說最早在唐代就有了,當時江蘇宜興、溧陽、金壇和皖南一帶每到農曆四月初八,就用烏樹葉煮烏米飯。後來,大概因為四月初八和立夏節氣很近,慢慢就把吃烏米飯併到了立夏的習俗裡。

老一輩的人還有一種說法,立夏日吃了烏米飯,整個夏天都不會被蚊子咬。

立夏還有一個風俗值得說一下——稱人(也有地方作「秤人")。老人說,立夏稱人能帶來福氣,還可以祈求身心健康,防止「疰夏",順利度過炎夏。

13樓:神來一仙

杭州這邊吃烏糯米飯嘍

還有地方吃蛋

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各地立夏飲食習俗一覽

14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之各地飲食篇

無錫—嘗三鮮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

地三鮮:就是地上長的蠶豆、覽菜、黃瓜(也有的說是覽菜、元麥、蠶豆,還有說是覽菜、蠶豆、蒜苗)。

樹三鮮:就是樹上結的櫻桃、批把、杏子(也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還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

水三鮮:就是河裡遊的海螄、河豚、鰣魚(也有說是鰣魚、鯧魚、黃魚,還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

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還有的地方在立夏的時候有吃黴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長沙吃「立夏羹」

昔日長沙的農家認為,立夏這天宜下雨,如若不然,夏秋主旱。農諺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意思是說池塘的水乾涸了)」。

長沙人在立夏這一天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取名叫做「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一腳跨過河」。

閩南吃「蝦面」

在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人面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的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

這個習俗發展到後來,紅糟也就被海蝦所代替了,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以後變成紅色,與紅糟的顏色相同,以此表示對夏季的祝願。

贛東北吃「立夏」

「立夏」這一天,在贛東北有吃「立夏」的習慣,就像我們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陽吃桂花酒一樣,都是從老一輩那兒流傳下來的。

「立夏」的製作很簡單:

1.「幹」。先將大米煮得半熟後搗爛,接著取一部分揉搓壓成塊,再把壓好的塊切成片,最後用油煎炸,謂「幹」。

2.「湯」。將剩下的部分搓成像湯圓一樣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薹、青椒、豌豆、蠶豆、小南瓜、馬鈴薯等多種春季蔬菜一起湯煮,謂「湯」。

「幹」用手抓著吃,噴香可口;「湯」則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著吃,以表示豐盛,味道也非常美。

吃「立夏」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在這個時節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進「立夏」中,「立夏」中的品種越多就表示越喜慶。「閒了一冬,忙了一春」,以前舊時得不到溫飽的農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飽食一頓「立夏」,那就是最大的滿足。

杭州吃烏米飯和立夏飯

烏米飯是用烏飯葉子(又叫精青葉)擠汁,糯米在該汁中浸泡以後蒸成飯。據說,在立夏時吃了烏米飯,不會中暑,能祛風敗毒,蚊子也不敢叮咬。

杭州人還有立夏食「野夏飯」的習俗。這一天,孩子們成群結隊地到鄰里各家乞討米、肉,然後到地上去摘蠶豆、挖竹筍,最後到野地裡去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這就被稱為吃「野夏飯」,或者是「立夏飯」。

這種風俗就是把自己當做乞丐,以為這樣可以厭勝而避災禍。吃完立夏飯之後,大人會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稱體重,看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立夏吃什麼,立夏吃什麼?

孫怡 立夏一定要記得吃?立夏吃通常會吃 腳骨筍 所謂 腳骨筍 是寧波人特有的叫法,其實就是山上的烏筍。由於它細細長長,形同腳骨,便有了 腳骨筍 的叫法,還有了 立夏吃腳骨筍,一年腳骨健健過 的老話,吃了之後寓意整年 腳骨健 腳骨筍 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

立夏的故事,立夏的來歷和習俗

每年陽曆的bai5月5或6日,太陽到達du黃經45度時,zhi 鬥指東南,維為 dao立夏,萬物至此專皆長大,故名 屬立夏也 這也預示著夏天開始了。夏季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因此,在古代對立夏這天都非常重視。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迎夏時要穿紅色的禮服,配硃紅色...

立夏的來歷和習俗立夏節的來歷習俗!!!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來歷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 公元前239年 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