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道之別

2022-09-09 15:20:42 字數 1302 閱讀 7499

1樓:匿名使用者

十二因緣:

過去二因:

1. 無明-無明為過去煩惱的總稱,它的體是痴,以迷闇為性,由此無明妄動,眾生就輪轉世間,故為生死之本。

2. 行-行是造作為義,即依過去的無明煩惱,發動身語意的三業,而造成罪福,不動諸業,名之曰行。

現在五果:

1. 識-識為初入胎識,即由過去惑業動力,使感異熟報體的阿賴耶識,遇緣托胎,以完成現實之生命體。

2. 名色-名色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質,即組織有情的要素,胎相初成,六處未圓,故稱名色。

3. 六入-六入為六根完具位,示名發毛爪齒位,謂於胎中,由名色漸次增廣,因此諸根具足,故名六入。

4. 觸-觸是覺觸,為認識之開始,謂出胎後與境相觸,生起認識,然因未能識別境界苦樂,故名為觸。

5. 受-受為領納,即情緒作用,謂於觸對境界時,而於違順中庸境上,生起苦樂愛舍之感覺,名之為受。

現在三因:

1. 愛-愛以染著為義,由受而來,即於相續之三有自體所取之三有境界,於樂愛合,於苦愛離,名愛。

2. 取-取是馳取追求,由愛而來,即由種種之執取,於是三業繁興,而整合未來身心之苦,因名為取。

3. 有-有是存在之義,謂由愛著馳取之不已,發為縱我役物之行,而構成潛在業力,感後有報,名有。

未來二果:

1. 生-生是未來受生,即由能生身心之潛在業力,而於六趣及四生中受生,完成未來之新生命,名生。

2. 老死-老死為身心演變的必然結果,未來之世,既然受生,則必有老病死憂悲苦惱等,而與之俱來。

由無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識,由識而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觸,由感觸而有受,有受而生愛,有愛而執取,有取而造業,由於業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眾生所以輪迴流轉的生生滅滅,都是這樣。

已經成就正覺的佛陀,從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起來,他認為一切眾生要解脫這個世間上生老病死的苦痛,唯有修學八種正道,瞭解這世間的實相是『正見』,分別視察這實相是『正思維』,不敢妄語惡口兩舌是『正語』,不行殺生偷盜邪行是『正業』,過著合理的經濟生活是『正命』,努力精勤的修學正道是『正精進』,正心誠意使精神集中的是『正念』,積聚思索修養的深行是『正定』,這是修學佛陀之法的人應修行的八種正道,心裡是坦坦白白的,行為是正正當當的,斷除『我』與『我所有』的執著,把從無明生出的薪火滅去,這才能進入真實的解脫,這才是究竟的第一義。

2樓:世間法多浮雲

殊途同歸,無有分別。若有「別」心中有別而已。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把【佛道】來解釋就是佛的方法。呵呵

4樓:匿名使用者

佛道修心,道家修身。這是最大的區別。

佛道雙修是什麼意思

佛道雙修含義 既修佛也修道,以佛入道 以道入佛。佛道雙休是被認可的。自道教初興,佛教東來,初期頗有互相利用之處,因兩者所標義旨,間有相同。佛教傳入之初,譯天竺文為漢字,嘗襲用道家字義,後道家亦有襲用佛教教義者。惟道家對於佛教之輸入中土,因信奉者日多,遂與之發生衝突。道佛之爭歷漢 魏 晉 南北朝迄於隋...

佛,道,儒三者有什么關係,佛,道,儒三者有什麼關係

儒釋道中的 釋 指釋迦牟尼佛 所創立的佛教。釋道儒為什麼並列?因為釋道儒的高層次的思想都是相通的,即 人成即佛成。佛法的分類 裡,除了密宗以外都是顯宗,禪宗 顯宗裡的 是中國佛教一大宗派。佛教裡,顯宗和密宗 裡 包含 有很多有各自特色的傳法,形成獨立的法門,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對應人間眾生的八萬四...

佛道鬼道人道畜道修道仙道,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 所謂生死輪迴是說 舍此蘊已復趣他蘊 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此業報有六個去處,被稱為六道。六道是佛根據業報身所受福報大小劃分的。分別為 天 化生 人 畜生 阿修羅 魔 餓鬼 地獄 化生 佛 是覺悟者,脫離輪迴。不在六道中。佛道 佛法之道。法華經 序品 又見菩薩,勇猛精進,入於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