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的形狀很多嗎,陸地是怎麼形成的

2022-07-26 17:25:16 字數 6725 閱讀 4679

1樓:匿名使用者

陸地的形狀是有很多,並且都不太規則。

為了好區分或是好說明,一般都採取大概樣子的說法:

大陸的形狀多數是三角形

亞歐大陸,澳洲大陸總體呈矩形非洲大陸,南北美洲大陸均呈三角形南極洲大陸呈「逗號」型這是遠古時代大陸漂移時,大陸隨各版塊向四周移動所造成的地表撕列以及漂移時受到大洋的侵蝕所至.

陸地,地理名詞,在通常意義上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水淹沒的部分,由大陸、島嶼、半島和地峽幾部分組成。它的平均海拔高度為875米。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包括大陸和島嶼。總面積1.

489億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積的29.2%。面積廣大的陸地稱大陸,全球有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洲大陸等六塊,總面積為1.

391億平方公里,約佔陸地總面積的93%;四周被海水包圍的小塊陸地稱島嶼,總面積為980萬平方公里,約佔陸地總面積的7%。陸地大部分分佈於北半球,島嶼多分佈於大陸的東岸。陸地表面起伏不平,有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等。

最大的大陸是歐亞大陸,東、南、北3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亞的西北部瀕臨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最北點在泰梅爾半島的切柳斯金角(北緯77°44′),最南點為馬來半島的皮艾角(北緯1°15′);島嶼的最北點在北地群島(北緯81°),最南點在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羅地島(南緯10°45′)。亞洲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

大陸最東點為楚科奇半島上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5′),最西點為小亞細亞半島的巴巴角(東經26°10′),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11小時。

亞歐大陸是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的合稱。這是因為,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從板塊構造學說來看,亞歐大陸由亞歐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

2樓:卷枋茵

基本上是呈現一種分化的局面,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像澳洲那樣單獨的一個島,大海佔了整個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大陸就顯得比較緊湊,但又分

布著許多國家.初中的.

陸地是怎麼形成的

3樓:

簡單的說,是隆起部分成了陸地,凹陷部位成了江河或著海洋。如果要具體說到是那樣的成因,是相當複雜的。原諒不能詳細的回答。

4樓:

隨著地球的冷卻形成的

中國地圖是什麼形狀?

5樓:風雲萬物

像一隻雄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

裡,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佈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臺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

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現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統稱「三沙市」)以及黃巖島等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

6樓:太陽

中國地圖形雄雞,傲立於亞洲東部。

中國地圖是指為明確中國版圖而繪製的地圖。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和中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背陸面海,海陸兼備的國家。陸地領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

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12海里,中國的毗連區寬度為24海里。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和中部,太平洋西岸。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緯度49°15′;東西相距5200公里,跨經度約62°。東西兩端的時差約為4小時。

含34個省級行政中心以及行政單位,歷史上中國的地圖比截至2023年要大。

1、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48°27′n,135°05′e)。

2、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39°15′n、73°33′e)。

3、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4、最南端在南沙群島曾母暗沙(3°n)。

7樓:匿名使用者

對的!中國地圖形狀象一隻大公雞!你如果看世界地圖你會發現中國地圖形狀象一隻大公雞日本在地圖上就是雞嘴巴下的一條蟲子!呵呵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地圖形狀象一隻大公雞,日本在地圖上象被啄的一條蟲子。這樣好記!

9樓:匿名使用者

像一隻在東方昂首挺立的公雞。

為什麼樹葉會有那麼多的形狀呢?

10樓:小梅可兒

樹葉的形狀為什麼那麼多?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長久以來一直未解釋,最新研究又

望給出答案。

隱藏在葉脈中的祕密

植物對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吸收比地球上其他任何東西(包括海洋)都多,植物吸收的二

氧化碳是人類活動排放進大氣的二氧化碳的10倍以上。我們知道,植物主要靠葉子吸收二

氧化碳,因此瞭解植物葉子對於弄清全球碳量很重要。換句話說,要想查明全球碳量,必須

搞清植物葉子的工作原理。這裡涉及到三個基本要素:製造葉子所需的碳量、葉子的壽命和

葉子加工陽光的快慢(即進行光合作用的速度)。

上述三個基本要素以不同方式組合,最終就創造出多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樹葉形狀和結

構。為了**樹葉怎樣平衡這些要素以最好地服務於自己所屬的樹木,最近有科學家建立了

一個數學模型。科學家認為葉脈是樹葉的根基,所以他們在這個模型中使用了在葉脈網路中

清晰可見的三種特性:葉脈密度、葉脈之間的距離,以及就像人類毛細血管一樣的較小的葉

脈區域的數量(這些葉脈區域被稱為「迴路」)。

其中,葉脈密度是樹葉在自己的網路中「投資」了多少的標誌;葉脈之間的距離表明葉

脈讓樹葉持續得到水和養分的能力;迴路數量則顯示樹葉的強韌度,也與樹葉的壽命長短有

關(一當樹葉被損害,迴路就會改變供給物——水和養分的輸運線路)。

葉脈能夠揭示有關植物的大量資訊。比如,當植物張開其葉子上的小孔(正規叫法是「氣

孔」),為進行光合作用而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時,葉子就會在蒸騰作用(與天氣和氣候因素密

切相關)下失去大量水分。這一過程需要葉子內部的大量「管道」來輸運水分,也就意味著

需要大量較大的葉脈。又比如,一種植物如果一直需要大量的水,它就會青睞特定幾何形狀

的葉脈佈局,從而為樹葉的整體形狀奠定基礎。因此,正是作為樹葉骨架的葉脈在決定著樹

葉是古典的楓葉形還是刀刃般的柳葉形,抑或是其他形狀。

總體而言,葉脈決定著樹葉的一切——為樹葉提供結構性支撐,抵禦侵害,傳輸養分,

甚至還幫助將化學訊號傳遞給植物(在這方面葉脈就像是動物的神經)。科學家所建立的數學

模型正是通過綜合上述的決定性因素——光合作用速率、樹葉壽命、碳消耗量甚至氮消耗量

之間的關係,來模擬出樹葉「應該具有的」形狀。他們針對全球範圍內超過2500種植物的

樹葉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發現**情況與實際情況完全符合。

不過,上述最新研究成果還是顯得有些籠統、含糊和深奧。那麼怎樣才能找到一種可以

簡明扼要地解釋樹葉多樣性的理論呢?有科學家試圖通過比較熱帶植物和溫帶植物來回答這

個問題。

大多數熱帶樹木的葉子都比溫帶樹木的葉子圓而厚,邊緣也更光滑(無鋸齒)。正因此,

熱帶樹葉比溫帶樹葉更結實——熱帶植物可連續多年保有自己的樹葉,溫帶的落葉植物則只

能保有樹葉一個季節。對於溫帶植物,製造較薄的樹葉需要的能量較少,但它們也要為此付

出代價:薄的葉子不夠結實,尤其是在遠離主要葉脈的區域(葉脈為樹葉提供結構性支撐)。

這樣一來,那些「遙遠」的葉子區域就被拋棄,結果就出現了有裂片(鋸齒)的樹葉,例如白

櫟(音11)樹葉。

樹葉的形狀、顏色和表面紋理等都在植物的蒸騰速率和防禦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

較大的樹葉有較大的邊界層,當氣流吹拂時這一層就比較平靜。樹葉表面有毛或紋理,就能

阻止更深邊界層的氣流湧動,從而減緩蒸騰速度。至於樹葉上的毛,它既能減緩空氣流動又

有助於阻擋吃樹葉的昆蟲。而樹葉表面紋理可用來保護氣孔。水生植物的氣孔位於樹葉的上

表面,以利於樹葉透氣。一些陸地植物的氣孔卻位於樹葉的下表面,以保持陰涼、減少水分

散失。一些樹葉上覆蓋著較厚的蠟層,有利於阻止在十分乾燥的環境中流失水分。像毛蕊花

屬植物那樣毛上有細小的分叉尖端,能阻止蚱蜢及其他昆蟲。還有一些樹葉顏色醒目而複雜,

這可能是在向企圖吃掉它們的昆蟲發出警告:「我有毒,別碰我!」而在另一些情況下,當樹

葉很嫩很年輕時它們是紅色的,這是為了減輕紫外線的傷害。

雖然至今仍不清楚樹葉形狀背後的「統一而又簡單的」機理到底是什麼,但科學家已經

知道有大量理由使得樹葉在大小和形狀方面變化萬千。以下列舉的只是這些理由中的少數幾

個。保持水分 生長在乾燥環境中的植物葉子一般都面積較小,常常還呈針狀,這是為了保

持水分。事實上,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多達90%都通過葉子的蒸騰作用最終喪失了。

抓取食物 一些植物的葉子形狀像滑槽,並且真的很滑。不幸登陸這種葉子的昆蟲就可

能滑落到葉子底部的一汪水和消化液裡,淪為食肉植物的美食。

尋求保護 溫帶植物葉子通常為圓錐形,這是為避免冬雪積在葉面上壓壞葉子。一些植

物為嚇阻掠食者演化出了針狀葉子,例如北極地區的針葉樹,它們的葉子像刺一樣,哪怕飢

腸轆轆的動物也輕易不敢吃它們。此外,北極缺乏陽光和降雨,每一片樹葉都很珍貴,這也

就難怪那裡的樹葉會長得那麼「小氣」。

丟一些水 植物是通過葉子上的氣孔來呼吸的,假如氣孔都積滿水,植物就會被「淹死」。

因此,大多數葉子的形狀都特別有利於讓多餘的水流走,而葉脈在其中也充當著排水溝的角

色。基因的作用

科學家於2023年12月報告說,基因可能決定著從捲心菜到楓樹的很多植物的葉子形狀。

這些基因反覆開啟,不斷分化葉子邊緣,從而創造出千變萬化的葉子形狀。

在葉組織從正在生長的植物嫩芽中分化出來後,它可能分化成更多、更小的葉子或稱「小

葉」,形成複葉,其邊緣可能變成鋸齒形或稱「淺裂狀」。科學家一直懷疑,小葉從葉子上的

分化與葉子從嫩芽上的分化的方式是一樣的。直到最近,支援這——推測的分子機制才剛開

始浮出水面。科學家發現,—個單—家族的基因在上述兩個分化過程中都起著決定作用。

這個基因家族有兩個亞群,分別稱為nam和cuc3,它們負責為一大群不同植物的調

節蛋白質解碼。耬鬥菜、青豆、番茄和苣芹是四種「遠親」植物,它們在大約1.25億年前

從一個共同祖先分化出來。科學家檢驗由nam和cuc3解碼的蛋白質在何處表達,然後通

過壓制特定的基因來降低這些蛋白質的水平。這兩個基因亞群此前已知能幫助諸如葉子這樣

的植物器官從莖上分化出來,例如擬南芥的葉子淺裂化就需要它們。而最近的研究又發現,

這個基因家族其實發揮著更廣泛的作用。

在科學家新近研究的所有植物中,nam和cuc3基因都在葉子和小葉基部啟動,一旦

它們被關閉,裂片和淺裂作用立即消失,將原本漂漂亮亮、形態各異的葉子形狀轉變成難以

名狀、界限不清的團狀。科學家說,葉子的所有型別的進一步分化(即所謂「亞門」)都離不

開cuc基因家族。

事實上,雖然不同的植物家系各自

獨立地進化出了基因通道,但nam和cuc3基因將這些通道連線在了一起。複葉在植物進

化史上被多次創造出來,大多數植物都通過調動knoxi基因家族來幫助小葉的分化,其餘

植物調動的則是leafy(或稱lfy)基因。根據植物種類的不同,關閉nam和cuc3基因

就會改變knoxi或lfy的表達,反之亦然。

環境的影響

位於樹冠的樹葉面臨充足的陽光,這些樹葉一般都比較小,這樣就能減少吸收光線的表

面積。樹冠樹葉一般還有著複雜的邊緣或裂片,這就使得樹葉能迅速散失掉吸收的熱量。樹

冠下面的樹葉被遮蔽較多,它們一般都比較大,因而吸收光線的表面積也較大,而且葉緣和

裂片的表達也比較簡單。比較一下樹冠較高的橡樹和樹冠較低的山茱萸,或者觀察一下白櫟

樹樹冠和下面的葉子,就不難看出這一點。白櫟樹上層樹冠葉子較小,也使得大量陽光能穿

透到下面的葉子上,從而讓下面的葉子也能進行持續的光合作用。

針形樹葉吸收光線的表面積很小,因此每根針葉無法獲得大量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針

葉有很厚的角質層,還有特殊的坑狀氣孔,這樣能阻止水分的過量流失。針葉樹尤其適合在

乾燥土壤和乾燥氣候條件下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特別需要保持水分。針葉和闊葉的另

一個主要不同點,就是針葉能「活」3~4年,而闊葉只能「活」一個生長季節。

在演化過程中,葉子針對不同環境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葉

子的外形。這些策略舉例如下:

·能避免雨水打溼和汙染的特殊表面結構,例如荷葉。

·薄片狀的葉子形狀以減低風的阻力。

·葉面上的毛能在乾燥氣候條件下俘獲水分,並創造一個大的邊界層來減少水分流失。

·蠟狀葉面減少水分散失。

·用大大的葉面捕捉陽光併為植物創造陰涼,避免植物過熱和減少水分散失。

·多汁的葉子儲存水和有機酸,以備光合作用所需。

·葉子上的腺體制造芳香油、毒素或外激素來嚇阻素食動物。

·葉子中包含晶體來嚇阻素食動物,例如草葉中所含的矽晶體。

·轉變成花瓣以吸引傳授花粉的昆蟲。

·轉變成刺以保護植物,例如仙人掌。

·轉變成昆蟲陷阱以餵養植物,例如食肉植物。

·轉變成球莖以幫助儲存食物和水,例如洋蔥。

·轉變成卷鬚以幫助植物爬升,例如豌豆。

·假如真花已極度退化,葉子就轉變成苞片和假花替代通常的花結構。

夏季風是海洋吹向陸地,但為什麼陸地的溫度卻比海洋高

正是為陸地溫度要,空氣以上升氣流為主,導致地面形成了低氣壓。高空形成高氣壓,空氣彙集到高空後,會向赤道和極低流動,在赤道和極低地區又下沉,又從地面吹回中緯度的陸地。因為北半球夏季時獲得的太陽輻射多,熱量就多。又因為海水的比熱容比陸地大,所以升溫慢,溫度就低,陸地則升溫快,溫度高。於是海洋上就形成了高...

海上鑽井與陸地鑽井的區別,海上鑽井與陸地鑽井有什麼區別

海上石油鑽井是在大陸架海區,為勘探開發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而進行的鑽探工程。鑽探深度一般為幾千米。目前,最深的海上石油鑽井可達6000多米。海上石油鑽井與陸地相比,主要有四點不同 一是如何在水面之上平穩地立起井架,並要經受得住風浪的襲擊 二是在轉盤至海底之間,如何建立一個特殊的井口裝置,把海水與井筒隔絕...

什麼是陸地生態系統,中國的陸地生態系統有哪些

陸地生態系統是指特定陸地生物群落與其環境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所形成的一個彼此關聯 相互作用並具有自動調節機制的統一整體。陸地生態系統約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1 3,以大氣和土壤為介質,環境複雜,型別眾多。按環境特點和植物群落生長型別可分為森林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 荒漠生態系統 溼地生態系統以及受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