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文書的主要通訊方式是什麼

2022-05-16 06:24:09 字數 3079 閱讀 1477

1樓:可以

首先漢字的書寫方式不一樣,古代是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現代是從從左至右,從上至下; 其次文書古代按照古法寫稱謂,按天干地支紀年法落尾,然後加上雕刻的印章;現代文書按現代稱謂,結尾按公元紀年,再加上電子印章。

2樓:我預判了你預判我的預判

有專門送信的系統的、鏢局之類的、靠人騎馬送信的。文書一般是用竹籤記錄的、到後期才有了絲綢記錄。,

3樓:冰霜y傲雪

主為信鴿和馬送,偶爾也用驛站送

4樓:

騎馬送,飛鴿傳書,專門的傳信系統

5樓:不開口的時光

郵驛也稱驛傳,是從早期的聲光通訊和專人送信演變而來的。中國的郵驛源遠流長。原始社會出現了以物示意的通訊,奴隸社會發展為早期的聲光通訊和郵傳,到封建社會時,中國的郵驛在世界上已居於前列。

中國古代設立的以傳遞公文﹑接待過往**為主的官方交通通訊組織。有時也運輸官府所需少量物品。歷代有不同名稱﹐早期稱傳﹑遽﹑郵﹑置等﹐漢代稱郵驛﹐元以後多稱驛站﹐尚有亭﹑舍﹑館﹑鋪等﹐都是古代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有驛傳的國家之一。驛傳為中國政治上的統一﹑促進文化交流和中外往來作出了貢獻。

我國古代官方文書的主要通訊方式 5

6樓:起名太麻煩

我國古代官方文書的主要通訊方式是驛傳,由快馬通過驛站傳遞,也可稱為郵驛。

驛傳是從早期的聲光通訊和專人送信演變而來的。中國的郵驛源遠流長。原始社會出現了以物示意的通訊,奴隸社會發展為早期的聲光通訊和郵傳,到封建社會時,中國的郵驛在世界上已居於前列。

中國古代設立的以傳遞公文﹑接待過往**為主的官方交通通訊組織。有時也運輸官府所需少量物品。

歷代有不同名稱﹐早期稱傳﹑遽﹑郵﹑置等﹐漢代稱郵驛﹐元以後多稱驛站﹐尚有亭﹑舍﹑館﹑鋪等﹐都是古代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有驛傳的國家之一。驛傳為中國政治上的統一﹑促進文化交流和中外往來作出了貢獻。

靠馬把需要傳達的傳送到驛站。

驛站是中國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資訊的國家之一,郵驛歷史雖長達3000多年,但留存的遺址、文物並不多。郵票上的兩處驛站遺址,均屬明代。

孟城驛是一處水馬驛站,在江蘇高郵古城南門外。雞鳴山驛在河北懷來,是我國僅存的一座較完整的驛城。「驛站」這一場所雖然古已有之,但作為一個詞彙的出現是在蒙古元朝以後,元朝以前只稱「驛」。

我國古代官方文書的主要通訊方式是( )

7樓:匿名使用者

a、鴻雁傳書

我國古代官方文書的主要通訊方式是鴻雁傳書。

8樓:匿名使用者

鑑於「主要通訊方式」所以選擇

c、郵驛

9樓:匿名使用者

c就是快馬在一站一站間快奔,接力傳遞!

中國古代通訊方式

10樓:奮鬥

中國古代通訊方式有竹信,飛鴿傳書,驛站,烽火,風箏通訊。

1、竹信是用竹篾製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也有的在竹木上直接刻上文字圖案,傳帶或是通過其他方式給目標人。不僅如此,古人郵寄書信時,還用竹木或絹帛等製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以資郵寄。

2、飛鴿傳書就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法,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3、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邊疆防衛軍傳遞資訊,為古老海關、水師、海軍所管。驛站傳信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4、烽火是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臺,通常臺上放置乾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

5、風箏在古代是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11樓:聖文利

古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12樓:手機使用者

需要唐\宋\元\明\清五代的通訊方式,**也要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哪幾種,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哪三種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六種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星歲紀年,生肖紀年。紀年,是指以文字確切記載歷史現象發生的年代。我國歷史悠久,從商代開始就有文字記載,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沒有確切年代記載。司馬遷根據前人留下的資料,在 史記 中明確記載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後發生的重大...

我國古代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我國歷史上民族融合有哪些主要方式

1 互補互惠的民族間經濟往來,促進民族融合。2 思想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交融 認同,促進民族融合。3 各民族遷徙與雜居 聚居,促進民族融合。4 民族間的通婚,最明顯的是和親,促進民族融合。5 戰爭後的大一統,讓民族漸漸融合在一起。遷移 戰爭 教育 民族融合是歷史發展 經濟發展與民族發展的必然。首先從政...

我國古代詩歌作品最多的詩人是誰我國古代作詩最多的詩人

官方的結論是陸游。傳世的有9000多首。陸游 陸游 自言 六十年間萬首詩 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他的詩大致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為少年到中年 46歲 時期最長但留存作品最少,約200首,因陸游將自己早期 但欲工藻繪 的作品刪除淘汰的關係。第二期為46 54歲,詩約2400多首。此時期因深入軍旅生活,詩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