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秭歸過春節的習俗的事情,湖北人過春節的習俗

2022-05-14 05:41:42 字數 5506 閱讀 6490

1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新年的第一天,是大吉大利的日子,秭歸人特別看重它。這一天,活動程式緊張有序又特別歡樂。

凌晨開財門,大開中堂放鞭迎財神,家中即有人到院壩子裡摟「荊(諧:『金』音)塊」進柴(與「財」同音),大家共迎。迎進後立即在香火下叩龕頭禮拜,讓財神安位。

再將柴禾歸進了灶屋,接著主婦辦早點。

早點有的家是醪糟煮雞蛋或泡果子云片。這時的醪糟誰也不能叫它「糟」,因為容易讓人誤解為「不好」之意,要叫「甜酒」,取其「甜蜜永久」之意。其實,這也是古楚文化的承傳及延伸。

荊楚歲時紀》注引《莊子佚文》雲:「春正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也。」《楚國風俗志》認為「楚人在春正月所飲的酒當是椒酒」,《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有:

「奠桂酒兮椒漿」。至遲在曹魏時期飲椒酒成了正月初一的一項普通性的節日飲食內容。(《楚國風俗志》p256)古人酒未蒸餾,大概就是今天的醪糟汁,為「醴酒」。

在醴酒中加一些香料,如花椒,就成了「椒酒」。現在雖已有各種蒸餾酒品,但春節早餐人們仍沿舊俗吃甜酒,一可延古禮,二可因酒量不大的人也能嘗酒(長久),為節日慶典增添祥和氣氛。有的人家早餐吃頭天夜間扞制的包面,因其形象有如金銀元寶,因此過早又稱「搶寶」。

這一天,大家都要忌口,不說不好的言詞,如:鬼、死、病、傷、敗、殘、舍等。即使真有死人的事,一般也不報喪,需待過了正月初三,方能舉辦喪事。

早晨起來,一家人要相互拜年。孩子們衣著一新,趕著祖父母、父母、兄、姐高聲如歌:「新年好」!

吃罷早飯,就出門去左右鄰舍拜年。成年人一般是幾個人一約,打牌下棋;孩子們則按輩份依次去給長輩拜年。凡到人家去過,衣服口袋裡總會被裝得滿滿的。

人們逗孩子說:「拜年拜年,果子上前;髂膝一跪,米花一對……」對年紀大、輩份高的需行跪拜禮,不過多數也只稱呼一聲:「××大人,給您恭賀新喜!

」立即會被拉住,不讓下跪。有些人家,不興說「拜」年,因「拜」「敗」諧音。春節忌口,為求吉利。

但兒童往往記不住,人們便有諒解之法:童言不忌。小孩子的話是勿須忌諱的。

拜完年,孩子們自有自己一夥,去玩各自愛玩的遊戲去了。

過去過年忌諱多,不少人家又好刻意追求吉利,常常鬧出笑話來。

「正月初一拜父母,正月初二拜丈母」,是秭歸拜年民俗之一。

初二一早,年輕夫婦吃罷早飯,(年歲大的婦女已無父母,可不去),收拾整齊,有了孩子的,當然要帶上鮮衣花帽的孩子,前往嶽(外)家去拜年。女婿的丈人丈母,女兒的父母,這一天是極高興的。嬌客回家團聚嘛,飲食豐盛不說,氣氛尤其熱烈祥和

新姑爺除了給岳父岳母拜年,還要給年長的哥、嫂(舅佬倌兒、舅母子)拜年,給丈人丈母拜年的多是新姑爺,受舅母子善意作弄和嘲笑的事就時有發生,常給春節增加一些樂趣。

湖北人過春節的習俗 20

2樓:卓婭內衣

湖北百姓臘月二十復四過制

小年談起湖北人過年的習俗,那講究可就多了。傳統意義上的過年,應該是從農曆冬至這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

從冬至那天開始,湖北人就要開始忙年了,開始殺年豬醃製臘肉、臘魚了。

為什麼農曆臘月二十四這天過小年。古時候有個順口溜叫:「君二十三、民二十

四、王侯二十五」,意思是,國君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平民百姓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王侯家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小年前一天,就要做些除舊迎新的事了,普通百姓家裡就要開始打揚塵,做衛生,為除舊。用白紙糊牆見新,為迎新。

臘月二十四要敬香送灶君,請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除夕這天,一家人團聚祭祖,吃團年飯。

拜年也是很有講究的,大年初一,要給父親家族的長輩拜年;大年初二,要給母親家族的長輩拜年;大年初三,要給妻子的孃家人拜年;初四,給親友拜年;大年初五,是財神爺的生日,湖北人有拜財神的習俗。

3樓:

要做臘肉、臘魚、臘腸等。

4樓:匿名使用者

要吃雞翅膀,雞骨頭,吃雞爪。

宜昌過春節的習俗

5樓:橙色泡泡

一般都是回老家過年,有誰在宜昌過啊

湖北過春節習俗有哪些呢?

6樓:秋日之清陽

湖北人過春節要貼對聯門神、貼福字、貼窗花,要祭祖,吃團年飯,一家人團團圍坐,邊吃邊咵,一直到轉鍾,才算完成了守歲。零點一到,就放鞭炮,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把準備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

7樓:8糖果罐子

在湖北,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有民謠雲:「二十三,送燈盞;二十四,剔魚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豬肉;二十七,除髒跡;二十八,福雞鴨;二十九,家家有。

」各地習俗可能會有所差異,所謂去舊迎新,但其寓意都是帶有對舊的一年的總結以及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

8樓:少年之光

江蘇、湖北春節習俗有哪些?春節是怎麼來的?

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9樓:飛雪中的童話

放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溫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過節氣氛指數:★★★★☆

壓歲錢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say:過春節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壓歲錢啦!民間傳說,孩子們可用壓歲錢抵制「年獸」的傷害哦。呵~呵~ ^_^*

過節氣氛指數:★★★★★

春節舞龍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習俗在海外華人那裡得到了發揚和光大。

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重大慶典活動,他們就會舞起獅子,耍起龍燈,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say :只可惜現在很少有地方還擁有舞龍這麼好的風俗了~~

過節氣氛指數:★★★★

倒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檢視,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

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

」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say:難怪啊,我說這「福」字好好的為什麼要倒著貼。+_+

過節氣氛指數:★★★★

吃年糕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

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過節氣氛指數:★★★☆

咬春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

"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

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裡分格碼放薰大肚、松仁小肚、爐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

過節氣氛指數:★★★★

10樓:果實課堂

你知道春節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11樓:李

習俗有 貼春聯 放鞭炮 看新春晚會 吃年夜飯

12樓:灰色軌跡

民間有好多貼春聯、放鞭炮

做年糕、點篝火等好多了

四個不同地方的春節習俗

13樓:楠風吹呀那個吹

重慶人過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為了準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麵拌上佐料後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後放入鹹菜罐子裡封存半個月。

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四川、重慶地區的人春節第一餐吃湯圓。用自制的湯圓粉或市場上**的幹湯圓粉製成各種餡心的湯圓,潤甜可口。湖南

湖南大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居住在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穀豐登」。湖北

湖北一些地方,過年要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寓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春節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

沙市一帶,春節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上海

上海人年夜飯不喝湯,一般人家年夜飯席上,發芽豆和黃豆芽總是有的,因為這象徵著升和發,十分吉祥如意。至於上海舊俗說是除夕吃飯時不宜淘湯,傳為淘了湯吃飯的話,第二年外出辦事或旅行,會要遭到雨淋的。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了。

廣州春節傳統習俗,廣州人過春節的習俗

1.年廿四,送灶君 北方有臘八節,廣東沒有,卻有送灶君。傳說這一天灶君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過去一年的種種,所以要供奉美食。2.年廿五,辦年貨 送灶君後家家戶戶開始辦年貨。以前都是家庭主婦製作賀年糕點食品,例如油角 煎堆 年糕,在製作的過程很謹慎,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所以一般不讓小孩參與。3....

增城市過春節的習俗(簡介),春節的習俗 簡介英文版

1 除舊佈新 年廿八除舊佈新,清除舊的年紅,有的地方年廿八開始貼年紅。廣東有一句俗語 年廿八,洗邋遢 意思是說在農曆十二月廿八日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裡打掃衛生,貼年紅,迎接新年。2 祭祖 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 清明節 重陽節 中元節 除 清 九 盂 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古...

福建莆田春節風俗,莆田過春節的習俗

莆田過年,掃巡辭舊迎春 莆田城鄉人民在每年臘月年關之前,家家戶戶都進行一次 掃巡 掃塵 以衛生清潔的新面貌迎接新春佳節。這是莆田群眾的一個傳統習俗。莆田百姓大多數是由中原遷移過來的,歲時習俗有的與中原地區大同小異,有的則是從移居過來後在生產 生活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年終歲暮,百姓辛辛苦苦完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