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裡有50元錢,買東西花50元,統計51元,這是為什麼

2022-04-10 04:55:02 字數 6136 閱讀 1779

1樓:匿名使用者

花去的錢可以相加,剩餘的錢不能相加,所以剩餘的錢相加得51元不對,

2樓:君寳

這個屬於偷換概念,剩餘的錢是不能算在一起的

3樓:娛樂達人峰峰

回答這道題偷換了概念,因為把剩下的錢加起來是沒有意義的。

51是剩餘的錢的和,本質上與花的錢的和不一樣。 舉個例子:有50元錢,第一次花了2元,剩下48元。

第二次花了3元,還剩45元。剩下的加起來是93元。很明顯剩下的錢加起來沒有意義。

花的錢加起來才有意義。

偷換概念可以是修辭學的技巧,也可以用來作出對人們作出遊說,但事實上,這只是誤導人的謬誤,因為對方真正的論據並沒有被推翻。

偷換概念就是把一件事物的本來意義用狡辯的手法換成另外一種看起來也能成立的解釋,混淆是非把假的搞成了真的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以達到某種目的。 中國的成語:「偷樑換柱」「以假亂真」「渾水摸魚」「顧左右而言他」似乎都多少表現了偷換概念的那種意境。

舉例: 某甲,某乙。本來是某乙錯了,但是某乙偷換「正確與錯誤」 概念為「左派與右派」然後自詡「左派」來攻擊某甲,則就是偷換概念的典型例子。

以下是一些偷換概念的方法:

1、把對方言論作出曲解,把它推翻,再裝作已經推翻了對方真正的言論。

2、斷章取義──從對方真正的言論中選取有誤導性的段落。

3、選取其他與對方擁有相同立場的人,把他們支援該立場的軟弱論據推翻,再假裝已經辯倒「所有」擁有該立場的人,從以推翻該立場。

4、虛構一個行為和信念遭受批評的人物,再聲稱該人物為對方言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些邏輯學書籍只把偷換概念定義為歪曲論點,但現時的用法可以泛指以上的手段。傳播**有時也會偷換概念以操控傳媒資訊。

可是,把對方的論點小心地描述和推翻並非經常是個謬誤。這手法可以限制對方論點的範疇

更多10條

4樓:易海尋蹤

剩餘的錢不能算在一起

5樓:吹吹風

什麼意思???????

我手裡有50元錢,買東西花了50元,剩餘51元,這是為什麼

6樓:傢俱配置設計專家

這是邏輯問題,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思維陷阱題目,很簡單的!怎麼可能把你每次剩下的錢加一起,就比如,每次花1元錢,共花50次,第一列1,、1、……相加為50元,第二列49、48、……相加為1225元。第二列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7樓:娛樂這個feel倍爽兒

剩餘的錢被重複計算 沒有實際意義的 如果你一次花1元 花50次 剩餘的錢加起來上千元呢 有什麼意義呢

8樓:十萬個

搞笑哦···你用得能和剩下的錢相比嗎這個本來就是誤導,比如你每次用1元剩下的用50次你用得錢加起來能和每次剩下的錢相比嗎?1+1+1+······+1=50 49+48+47+····+1=1275這兩能比嗎····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9樓:紫藍天

比如說你每次花1元,花50次,總共花50元,但剩餘的和就是49+48+······,大於50元。這是因為剩餘總計裡那些沒有花的錢被重複計算了

10樓:薇笑呼吸

買東西的錢跟剩餘的根本沒有太大關係,況且把剩餘的錢相加也根本不能得出原來的錢數,只有把買東西的錢和剩餘的錢相加才是原來的錢數。

以買糖果的時候為例,應該是20+15+9+6=50.

假設你原來有50塊錢,買第

一、二、三、四件東西花了a、b、c、d塊錢,最後剩餘0,則50=a+b+c+d。

買第一件物品後剩餘:50-a;

買第二件物品後剩餘:50-a-b;

買第三件物品後剩餘:50-a-b-c;

買第四件物品後剩餘:0;

所以剩餘的錢的和為:150-3a-2b-c。

由於a、b、c為不確定的數,所以剩餘的錢的和有無數種結果。

意味著剩餘的錢的和與每次花掉的錢的多少有關,而並不等於原有的錢數。

問題中正好相差1,純屬數字湊得巧~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用50-30-15-6=-1,實際你花6元時並沒有6元只有5元,它只是加了1元,造成了結算51而已。

我手裡有50元錢,買東西花50元,剩餘51元,這是為什麼

12樓:樊汀蘭恭丙

你說那個逗比題目吧,分幾次購買的,然後剩餘下來51?

這個是腦殘題目,你每一次花1塊錢,花50次,你就剩下1+2+……+50

不是一個概念你加個什麼

13樓:招奕琛字碧

比如說你每次花1元,花50次,總共花50元,但剩餘的和就是49+48+······,大於50元。這是因為剩餘總計裡那些沒有花的錢被重複計算了。

14樓:煙州人

因為買的數跟剩下的沒有任何關係,如果用50你買的越少剩的越多然後你再把剩的相加會嚇死你

15樓:

剩餘的錢被重複計算 沒有實際意義的 如果你一次花1元 花50次 剩餘的錢加起來上千元呢 有什麼意義呢

16樓:匿名使用者

馬雲有錢放屁都有道理,沒錢在有道理都是放屁

17樓:薇笑呼吸

買東西來的錢跟

剩餘的根本沒自有太大關係,況且把剩餘的錢相加也根本不能得出原來的錢數,只有把買東西的錢和剩餘的錢相加才是原來的錢數。

以買糖果的時候為例,應該是20+15+9+6=50.

假設你原來有50塊錢,買第

一、二、

三、四件東西花了a、b、c、d塊錢,最後剩餘0,則50=a+b+c+d。

買第一件物品後剩餘:50-a;

買第二件物品後剩餘:50-a-b;

買第三件物品後剩餘:50-a-b-c;

買第四件物品後剩餘:0;

所以剩餘的錢的和為:150-3a-2b-c。

由於a、b、c為不確定的數,所以剩餘的錢的和有無數種結果。

意味著剩餘的錢的和與每次花掉的錢的多少有關,而並不等於原有的錢數。

問題中正好相差1,純屬數字湊得巧~

18樓:天枰我沒忘記你

是你口袋裡還有51塊錢。。。。。或者是你交了話費

19樓:嘿嘿啦啦啦看見

看你可憐,倒找你一元

20樓:悉尼蘭度

因為?你豬腦!100買1買99.再買98!99+98☞197為什麼?

馬雲面試新員工求職出的題目,只有一個人答對了!我手裡有50元錢,買東西花50元,統計51元,這是為

21樓:___涼城以北丶

與剩餘的金錢之和沒有關係。 統計之後剩下的錢唄重複統計  結果跟總錢數也沒有什麼必然聯絡 。

(一)統計:一詞起源於國情調查,最早意為國情學原始的統計工作即人們收集資料的原始形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它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7世紀開始。

英語中統計學家和統計員是同一個單詞,但統計學並不是直接產生於統計工作的經驗總結。每一門科學都有其建立、發展和客觀條件,統計科學則是統計工作經驗、社會經濟理論、計量經濟方法融合、提煉、發展而來的一種邊緣性學科。

(二)含義: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科學。

(三)三者關係:統計工作、統計資料、統計科學三者之間的關係是:統計工作的成果是統計資料,統計資料和統計科學的基礎是統計工作,統計科學既是統計工作經驗的理論概括,又是指導統計工作的原理、原則和方法。

22樓:earth安妮

加剩餘的錢有啥意義啊 ,買東西的錢跟剩餘的根本沒有太大關係,況且把剩餘的錢相加也根本不能得出原來的錢數,只有把買東西的錢和剩餘的錢相加才是原來的錢數。以買糖果的時候為例,應該是20+15+9+6=50.

2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統計方法不同。

買東西的花銷,是實際消費的數額,這是有實際意義的。

至於剩餘的數額,把它總計起來是沒有意義的……

24樓:

迷惑人的問題,本來花掉的錢和剩餘的錢就不是對等的,你可以試一下,手裡有50元錢,然後每次花一元,十次以後你看你剩餘那部分相加的總額是多少?足足445元。所以這個從演算法上是真正的沒啥意義,但是這道題考察的好像是隱含的意思,比如說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投入的越多就會得到的越多等等吧。

25樓:匿名使用者

我可以告訴你這種演算法完全就是錯誤的,打比方,我每次買東西只花一元,買50次,你再想想問題所在

26樓:笑對病魔

2023年我就做出來了,不知我的想法對不對,別按照路子來,**裡的錢數,你豎著算就是51了

27樓:匿名使用者

暈,那是偷換概念好吧!如果你一塊一塊的花,能花出一千多。

28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成本1元實在不多

我手裡有50元錢,買東西花50元,剩餘51元,這是為什麼

29樓:郯仁鮑若英

你被誤導了,

剩餘的錢總和本末就是不等於花掉的錢。比如你每次從50元裡拿出1元來買東西,剩餘的是49、48、47....47+48+49加起來也不是等於50哦。這個題目只用接近的數字誤導你。

30樓:娛樂達人峰峰

回答這道題偷換了概念,因為把剩下的錢加起來是沒有意義的。

51是剩餘的錢的和,本質上與花的錢的和不一樣。 舉個例子:有50元錢,第一次花了2元,剩下48元。

第二次花了3元,還剩45元。剩下的加起來是93元。很明顯剩下的錢加起來沒有意義。

花的錢加起來才有意義。

偷換概念可以是修辭學的技巧,也可以用來作出對人們作出遊說,但事實上,這只是誤導人的謬誤,因為對方真正的論據並沒有被推翻。

偷換概念就是把一件事物的本來意義用狡辯的手法換成另外一種看起來也能成立的解釋,混淆是非把假的搞成了真的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以達到某種目的。 中國的成語:「偷樑換柱」「以假亂真」「渾水摸魚」「顧左右而言他」似乎都多少表現了偷換概念的那種意境。

舉例: 某甲,某乙。本來是某乙錯了,但是某乙偷換「正確與錯誤」 概念為「左派與右派」然後自詡「左派」來攻擊某甲,則就是偷換概念的典型例子。

以下是一些偷換概念的方法:

1、把對方言論作出曲解,把它推翻,再裝作已經推翻了對方真正的言論。

2、斷章取義──從對方真正的言論中選取有誤導性的段落。

3、選取其他與對方擁有相同立場的人,把他們支援該立場的軟弱論據推翻,再假裝已經辯倒「所有」擁有該立場的人,從以推翻該立場。

4、虛構一個行為和信念遭受批評的人物,再聲稱該人物為對方言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些邏輯學書籍只把偷換概念定義為歪曲論點,但現時的用法可以泛指以上的手段。傳播**有時也會偷換概念以操控傳媒資訊。

可是,把對方的論點小心地描述和推翻並非經常是個謬誤。這手法可以限制對方論點的範疇

更多10條

31樓:小祥子哦

假設你原來有50塊錢,買第

一、二、三、四件東西花了a、b、c、d塊錢,最後剩餘0,則50=a+b+c+d。

買第一件物品後剩餘:50-a;

買第二件物品後剩餘:50-a-b;

買第三件物品後剩餘:50-a-b-c;

買第四件物品後剩餘:0;

所以剩餘的錢的和為:150-3a-2b-c。

由於a、b、c為不確定的數,所以剩餘的錢的和有無數種結果。

意味著剩餘的錢的和與每次花掉的錢的多少有關,而並不等於原有的錢數。

問題中正好相差1,純屬數字湊得巧~

我手裡有50元錢,買東西花50元,剩餘51元,這是為什麼

32樓:成長的白合

比如說你每次花1元,花50次,總共花50元,但剩餘的和就是49+48+······,大於50元。這是因為剩餘總計裡那些沒有花的錢被重複計算了。

請大家看這道題,答案對不對。 題目:我手裡有50元錢,買東西花去50元,剩餘51元。這是怎麼回事。

33樓:書山為友

總錢數=已支出的錢+剩餘錢

第二種錯在把剩餘錢加起來了,你50塊錢,一次只花一塊,那麼照第二種演算法是不是49+48+47+46……+1那麼你不是發了嗎!?

手裡有50元買東西花去50元剩餘51元,為什麼

我知道這道題,你被誤導了,我再重新出你就明瞭,先花2塊,剩48再花兩塊剩46 48 46 94 我再問你94為什麼不等於50 你就不會迷茫了 就好比你有50塊錢 第一天花了2塊 第二天花了2塊 難道你就能說你有 94嗎其實就是50和51差了一塊把人誤導的這道題只能算一次 就是說花掉的加剩餘的等於你的...

我有50元錢,買衣服花了20元,還剩30元,買拖鞋用15元,還剩15元,買糖果用了9元,還剩6元

假設你把錢分為一元一個的硬幣,每個有獨特編號,當你把花的錢加起來時,1到50號分別只加了1次,所以等於50。而你把剩下的錢加起來時,第一次花掉的那些並沒有加上,而第三次之後花的錢又都加了多次,這怎麼可能與最初的50相等呢 剩下的錢能加麼,那樣就重複計算了 還剩多少元不能加起來的 手機有50元錢,買衣...

我向爸爸借了50元,向媽媽借了50元總共100元,買了一

各還回1元,實際借了爸 媽各50元 1元 49元,共借了98元,買一雙鞋97元,還剩1元,在自己手裡正好。兄弟,最後那1塊錢本來就是借來的,是屬於那98塊錢裡面的,怎麼能和98相加呢?只能是欠的98和還2的兩塊錢相加等於100才是正常邏輯。49十49十1 十 98一97 100前面49 49 98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