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激韻,和若球鍠」用了什麼手法

2022-04-03 00:53:11 字數 1050 閱讀 1521

1樓:絕技壞

「泉石激韻,和若球鍠」用的是比喻手法,意思是:泉水穿越于山石間(發出的聲音),好像鐘磬和聲一樣協調。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闢)。

出自南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原道第一》。

節選原文:

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鍠。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夫以無識之物,鬱然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

譯文:至於風吹山林發出的聲響,諧和的有如吹竽鼓瑟的樂調;泉水擊岩石的韻律,猶若扣磬鳴鐘的和聲。所以形體確立,聲韻激發,文章就出現了。

無知的自然之物還都富有豐富的文采,有心智的人難道還沒有文章嗎?

擴充套件資料《原道》是《文心雕龍》的第一篇,也是「文之樞紐」的第一篇。本篇主要論述劉勰對文學的基本觀點:文原於道。

「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原道」,就是文字於「自然之道」。

所謂「自然之道」,劉勰是用以指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他認為日月山川、龍鳳虎豹、雲霞草木,從物到人,都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則有其自然形成之美。這種自然美,劉勰叫做「道之文」。

從這種觀點出發,劉勰主張文學作品應有動人的文采,強調藝術技巧;但又反對當時過分雕琢的形式主義創作傾向,因為這樣的作品違反了「自然之道」。這就是劉勰**要首標「原道」的主要原因。

《原道》全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自然之道」。劉勰從天地萬物都有文采,說到人必然有「文」;所有萬物的文采,都不是人為的、外加的,而是客觀事物自然形成的。

第二部分從人類之「文」的起源,講到孔子的集人類文化之大成。人類文化起源於勞動,劉勰不可能認識到這點,而採用古代種種不可信的傳說,這是他的侷限。對孔子的作用也評價太高。

第三部分論「自然之道」和「聖」的關係。劉勰認為,古代聖人是根據「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來寫文章,「自然之道」是通過古代聖人的文章得到闡明的。只有這樣的文章,才能起到鼓動天下的巨大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 泉水穿越于山石間(發出的聲音),好像鐘磬和聲一樣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