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風俗習慣,傣族的風俗習慣

2022-04-01 10:37:55 字數 5397 閱讀 7734

1樓:何處惹丨塵埃

1、嘉興禾幫菜

浙江餐飲一度引領全國餐飲潮流,嘉興只是浙江的一個小角,但餐飲卻是重頭,與上海、杭州、蘇州為鄰,嘉興餐飲卻不為上海本幫菜、杭州杭幫菜所同化,個性、特色是嘉興餐飲最大的特點。用嘉興當地大廚的話說,可獨成一幫,就叫「禾幫菜」。

2、馬家浜文化

嘉興是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境內馬家浜文化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 [44]  ;同時也是吳越文化的傳承地 。

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改革發展的實踐,嘉興既凝鍊了「崇文厚德、求實創新」的人文精神,又彰顯了「越韻吳風」、「水鄉綠城」的文化底蘊和生態特徵,歷史文明與現代文明在這裡相互融合、交相輝映  。

3、嘉興人愛講嘉興話

嘉興話,俗稱「嘉興閒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嘉興話和北部吳語中的其他方言如蘇州話、上海話、湖州話、紹興話、杭州話等基本能互通。

嘉興話擁有29個聲母,具有全濁音。嘉興話擁有43個韻母,具有入聲韻。嘉興話擁有7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2樓:匿名使用者

吃餃子 7月13日跳竹竿舞

能告訴我嘉興的地理位置,氣候,名人,文化遺址,風俗習慣? 5

3樓:匿名使用者

名人很多啊,整個地級市... 有名的比如矛盾,李叔同,徐志摩等等.這邊的人可能比較冷漠.

氣候較溼潤,冬季在12-2月份,依次類推,地理位置網上很容易查我就不說了.文化遺址有平湖莫氏莊園,桐鄉烏鎮等等.

4樓:

氣候四季分明,夏天熱時會達35度以上,冬天冷時達零下5度左右,總體來說還行

傣族的風俗習慣

5樓:匿名使用者

傣族風俗:

1、關門節

傣語叫「進窪」,意為佛主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曆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

2、對歌節

每年五月端陽這天,紅河兩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彙集於馬街鄉烏灣村的那丙大龍潭過「對歌節」。對歌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裝而來,開展男女之間和村與村之間的對歌比賽,從太陽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3、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曆四月(相當於傣歷五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

6樓:lin_林宇丹

傣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景谷、新平、金平、元江、雙江等地,現有人口1075128人。主要從事農業。

寺塔和竹樓、竹橋顯示出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食俗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

通常是現舂現吃。 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幹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節慶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 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服飾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其不同的裝飾代表著其支系的服飾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飾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飾很有文化價值。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

立秋有什麼習俗

7樓:倩兒

立秋的習俗有晒秋、舉辦秋忙會、秋收互助、秋田娛樂、貼秋膘、啃秋等。

秋忙會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8樓:匿名使用者

立秋習俗有哪些

1、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

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2、稱水: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3、啃秋: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

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4、吃「渣」:山東、四川等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5、秋忙會: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6、秋社:秋社也是立秋習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7、摸秋: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8、食秋桃: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

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9、吃「福圓」: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10、食小赤豆: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11、吃「渣」: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12、懸秤稱人: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13、立鰍: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裡的泥鰍就會在水裡立直。

14、吃雞蛋:此外,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15、祈福:在常州的武進地區,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9樓:加油海洋石油

農曆七月間的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時節。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東漢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從唐宋時起,就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

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

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立秋以後,如天旱少雨,赤日炎炎,產生連續酷熱天氣,就把伏天拖長了,即所謂「秋老虎」,意謂炎勢如虎,反常的酷熱不遜於大暑。此時人們更感到悶熱難當。當然秋天的炎熱畢竟像「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立秋後如逢雨水多,下一陣雨涼一陣,處暑後,暑氣當已消退,確實進入秋季了。

不同地方的清明節習俗

衢州地處浙江,為何這裡的人吃辣堪比湖南四川人?

10樓:凡凡愛地理

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衢州地處浙江的西部,所以說接壤了江西,江西的口味和浙江大多數地方就明顯不同,因此衢州和江西一樣,都喜歡吃辣,論口味更接近西南地區,因為這裡到處都是丘陵,所以人們也要靠吃辣椒來排出體內的溼氣,這一種現象在每個地方都有,比方說江蘇的徐州,口味也是和江浙大多數地方不同的,口味也偏北方,飲食口味也很重。

說起浙江這個地方,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浙江是魚米之鄉,也是華東沿海省份,所以說浙江人飲食口味應該比較清淡,和江蘇,上海差不多,都是以河鮮海鮮為主,其實確實是這樣,浙江大部分城市的飲食都比較清淡,很少有愛吃辣的,但是浙江同樣也有一個城市,比起其他城市來說比較特殊,這個地方不僅僅能吃辣,並且吃辣的水平絲毫不亞於湖南江西等地,這個地方就是衢州。

浙江衢州接壤了江西,所以說飲食口味難免也被江西所影響,而江西大多數地方的人吃辣水平都是不差的,衢州周圍的丘陵也比較多,可以說是有山有水,所以這裡溼氣也比浙江其他地方重很多,因此當地人和江西,湖南一樣喜歡用辣椒來驅趕這種溼氣,所以說衢州的飲食口味比起大多數江浙滬地區,反而更接近江西和湖南一帶的口味,這座城市也被譽為是浙江小四川。

傣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傣族的風俗習慣

習俗 忌諱外人騎馬 趕牛 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婚俗 趕擺黃燜雞 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戀方式。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節慶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 潑水節 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 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傣族葫...

滿族的風俗習慣,滿族風俗習慣

滿族 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 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杆,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裡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 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

回族風俗習慣,回族的特別風俗習慣

我身邊有很多回族朋友,據我瞭解和觀察大概有這些,你看下是否滿意吧。如下 1 回族人不吃豬肉,絕大部分比較忌諱在他們面前提 豬 這個字。2 沐浴。這是回族很重要的風俗之一,分大淨和小淨,而且回族人喜歡用過水,即不斷流淌的水,而不是盛在盆子裡的那種。3 做禮拜。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有定期去清真寺做禮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