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怎麼走路,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行走?

2022-03-10 15:13:16 字數 5045 閱讀 7016

1樓:飄雪冰

準確地說航天員在太空艙是無法走動的,因為沒有重力,人就處於飄浮狀態,無法立在地板上,所以走動是不行的。但是航天員有自己「走動」的方式:飄動。

航天員在太空艙中運動,一般依靠抓住太空艙壁上的一些「抓手」讓自己飄浮的身體向前移動,同樣航天員也能夠通過向太空艙壁施加一個推力,然後自己就能向相反方向運動了。不過這些「走動」方式都應該注意安全,以防止撞到太空艙壁上。

人在太空行走,如同一粒塵埃飄浮在空氣中,感覺比踩在棉花上還要「無助」。因為在太空中人處於失重狀態,這樣如果不依靠外力的話,人是根本無法「行走」的,一般的太空行走實際上可以稱做「太空飄浮」。所以在出艙進行太空行走的時候一定要繫上一根「安全帶」,通過這根帶子把自己和飛船連在一起,否則人有可能會飄離太空艙而永遠無法返回艙內。

現在,美國航天員在太空行走中都採用了揹包式推進裝置,這樣通過控制背在背上的推進器,航天員就能夠在太空相對方便地移動了,但是一根與飛船間相連的「安全帶」還是必不可少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出艙操作分四階段,時間超過20小時。航天員選拔訓練分系統主任吳斌介紹說,出艙任務操作複雜,第一階段是艙外服的在軌組裝檢查訓練,航天員對艙外航天服進行啟封組裝測試,並進行在軌訓練,時間持續14個多小時;第二個階段是出艙準備過閘段,在此期間航天員要對服裝和艙載對接系統進行氣密性檢查;航天員進行吸氧排氮,以避免減壓病的發生;接著對軌道艙實施洩壓,使氣壓降至近於真空,這個過程大約5個半小時;第三個階段是艙外活動階段,航天員走出飛船的軌道艙,進行太空行走,並收回固定於飛船外部的試驗樣品,用時不到一個小時;最後一個階段是航天員返回軌道艙。

吳斌說,在上述四個階段中,航天員的操作有47大項,動作上萬個,很多操作都是關鍵性的,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問題,危及航天員的安全和任務的成敗。與「神五」和「神六」相比,「神七」任務成敗與否對航天員的依賴性更大,要求航天員在執行出艙任務中不能出現任何關鍵性失誤。

太空行走靠安全繫繩。所謂太空漫步,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走。航天員系統總指揮陳善廣說,航天員出艙後的每一步,都必須依賴航天服上的安全繫繩,將它固定在軌道艙表面的掛鉤上,然後再進行身體移動。

此次太空行走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暴露在太空的固體潤滑材料樣本。據負責該專案的中科院專家介紹,共為此次試驗篩選出了3類11種試驗樣品,涵蓋了目前已在空間運動機構中獲得成功應用的多種固體潤滑材料。專家稱,如航天員成功**空間材料試驗樣品,將有利於我國對長壽命固體潤滑與防護材料及其相關技術的研究,滿足我國航天發展對先進潤滑材料的需求。

此外,盛放固體潤滑材料的試驗裝置也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可靠度達到0.9965以上,而且便於航天員操作。

航天員之間密切配合。執行出艙任務是兩名航天員共同完成的,他們都身穿艙外航天服,一人在艙外,一人在艙內作技術支援。航天員系統的副總指揮楊利偉介紹說,艙外航天員執行任務的時候,艙內航天員要將技術手冊讀給他聽,並對他的動作進行檢查。

楊利偉說,平時訓練中要求航天員脫離手冊獨立完成任務,但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航天員會互相提示,通過這種措施能避免航天員的失誤。

3樓:丹的葵奎

太空行走並不是指肢體上的「走路」,出艙時,航天員首先需要安全鎖和安全繩把自己連在太空艙外部保證安全。太空「行走」 有兩種,助推器和非助推,助推器是裝載在宇航員背部的噴射動力系統,可由宇航員控制速度與方向。

4樓:祈濃

航天員在陸地上和正常人走路是一樣的,如果他深入高空,他就會在空氣當中飄著走,因為宇宙間沒有氧氣。

5樓:匿名使用者

航天員上天之後都是飄浮在半空當中的,是沒有辦法正常走路的,除非是,在一些特定的環境當中可以增加引力。

6樓:花花

航天員在太空中走路都是處於真空中走路的,也就是一跳一跳的那種走路的,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他們跟我們是一樣的

7樓:麻杉

航天員在陸地上的時候也和我們正常人一樣走路,但當他到達宇宙的時候,在航天飛行器上的時候,他就處於失重的狀態就處於漂浮的狀態了。

8樓:

如果實在太空上,那麼航天員就不需要走路,因為太空沒有引力航天員,只需要扶著航天器正常的往前行駛,如果是在地球上和正常人走路是一樣的

9樓:在文學泉去上班的月華石

失重狀態,沒有了引力作用,是飄著走,或用手攀附著固定物行動,或者因為作用與反作用力仍然存在,推一下某物體,人就會向反方向漂移

10樓:剪羊毛的寶寶

航天員走路和站長人走路,他有啥區別呢?可能他作為航天員,可能走得比別人姿勢帥一點吧!你其實想問他們在太空中怎麼走路吧?這個我也沒有見過

11樓:語句哦

在太空上是沒有重力的,所以很大的空。所以他們需要付出很大的袋子,只一步一步走。

12樓:年輕的動漫安利君

一般的話都是以正常人走路,只有在天空上的話會野慢一步一步慢慢走走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地球上和普通人一樣

在太空都是直接飛起來的

14樓:隗琇

航天員怎麼走路?航天員走路在太空是漂浮的樣,像飛了一樣沒有重心。

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行走?

15樓:北京創典文化

在地面上的行走,原本就是反抗地球重力的活動。失重雖使行走擺脫了地球重力的束縛,但同時也給行走帶來了許多天大的困難。

在飛船的密封座艙中,由於失重,人處於飄浮狀態,只要用腳、手或身體的任何部位碰一下固定物體,藉助反作用力可進行立體行走,到達空間的任何地方。同時,在密封座艙中有空氣,划動四肢也可進行立體活動。這裡的行走似乎非常隨意和愜意。

但在座艙以外的太空中行走,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這裡不講吸純氧排氮、穿艙外活動航天服保障生命安全,僅講行走本身的蹊蹺。

人走出飛船的密封座艙,仍以原有速度與飛船一起作軌道運動,即仍處於失重狀態。由於太空為真空,也四處無著,無法靠人體自身的動作產生反作用力來達到行走的目的,只能靠噴氣揹包代步。但走得多快和走得多遠,卻無法作出主觀上的判斷。

因在廣闊無垠的太空,除同速前進的飛船外,沒有什麼物體可作參照物,既難以判斷速度的快慢,也難以判斷距離的遠近。同時,對看到的物體,也難以判斷它的大小,會將遙遠的星星看成是近在咫尺的小石頭,而如果眼前飄著一片小小的錫紙片,卻可能看作是遠在天邊的屏障。如果並排前行的飛船在轉動,長時間盯著它,更會使人暈頭轉向。

在失重環境中行走,似乎應該是很輕鬆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累人。2023年12月,法國航天員讓•克雷蒂安與蘇聯航天員亞•沃爾科夫走出「和平」號航天站密封座艙,在太空行走6小時,進艙時克雷蒂安連腿都挪不動了,在沃爾科夫幫助下才返回航天站。

航天員在太空怎樣行走?

16樓:教育在前越行越遠

航天員在失重狀態下移動身體,一般是用手,而不是用腳。

為了方便航天員的行動,工程設計人員在太空梭或空間站的裡外都安裝了一些扶手,航天員用手握住一個一個扶手來回移動身體。如果是在太空,遠離太空梭或空間站,航天員要行動時則需用一種特殊的機動裝置,來推動自己的身體。

在失重狀態下也無所謂上下左右,航天員只要握住扶手,無論是頭朝上直立著,或是頭朝下倒立著,或是身體橫躺著,都可以「行走」。

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

1、吃飯喝水

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一不小心,所有的食品袋都會飛起來。所以,航天員吃東西時,一般都是一口吃下去,特別是容易產生殘渣的食物,防止其漂浮起來對儀器產生影響。

在微重力條件下,即使把杯子倒轉,水也不會自動流進航天員的嘴裡。因此,航天員在太空都是用吸管喝水的,裝飲料的容器一端有一個注水孔,航天員用塑料吸管插入注水孔吸飲。

2、睡覺和運動

在太空,可以站著睡、躺著睡、豎著睡設定可以飄著睡,當然,航天員也有專門的睡眠區,航天員睡覺時會鑽到固定在睡眠區的睡袋裡。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會出現液體頭向轉移、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等變化,為了減少太空飛行對身體的影響,需要在太空中做運動,開展鍛鍊。

一般的運動器械有拉力器,主要用來鍛鍊上肢力量和腿部力量,可有效預防一些肌肉群的萎縮和力量減弱;還有一種是自行車功量計,航天員在自行車功量計上鍛鍊的時間和強度與飛行時間有關,一般每天鍛鍊1.5至2小時。

17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準確地說航天員在太空艙是無法走動的,因為沒有重力,人就處於飄浮狀態,無法立在地板上,所以走動是不行的。但是航天員有自己「走動」的方式:飄動。

航天員在太空艙中運動,一般依靠抓住太空艙壁上的一些「抓手」讓自己飄浮的身體向前移動,同樣航天員也能夠通過向太空艙壁施加一個推力,然後自己就能向相反方向運動了。不過這些「走動」方式都應該注意安全,以防止撞到太空艙壁上。

人在太空行走,如同一粒塵埃飄浮在空氣中,感覺比踩在棉花上還要「無助」。因為在太空中人處於失重狀態,這樣如果不依靠外力的話,人是根本無法「行走」的,一般的太空行走實際上可以稱做「太空飄浮」。所以在出艙進行太空行走的時候一定要繫上一根「安全帶」,通過這根帶子把自己和飛船連在一起,否則人有可能會飄離太空艙而永遠無法返回艙內。

現在,美國航天員在太空行走中都採用了揹包式推進裝置,這樣通過控制背在背上的推進器,航天員就能夠在太空相對方便地移動了,但是一根與飛船間相連的「安全帶」還是必不可少的。

18樓:

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主要有兩種方式:臍帶式和自由式。採用臍帶式進行太空行走,航天員基本是在用手抓住航天器外面的扶手進行挪動,更像是在「爬」,或者是在「飄」。

而用自由式太空行走的航天員,則更像是在太空中「飛」。航天員在月球等其他天體上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也是一種太空行走,這才更像在「走」。

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臍帶式)

顧名思義,臍帶式太空行走就是航天員通過一根「臍帶」與航天器相連,進行出艙活動。航天員所需要的氧氣、壓力、電源和通訊等都是通過「臍帶」由航天器提供的。為了避免纏繞,「臍帶」長度一般不超過5米。

所以,航天員只能在航天器附近活動。

採用自由式太空行走,航天員通過揹負的載人機動裝置可以在太空自由飛行。載人機動裝置就像一個揹包,由壓縮氮氣箱、供氣系統、噴氣推力器、電子控制裝置、溫度控制裝置和蓄電池等組成。它以高壓氮氣作為飛行動力,使航天員可以到距離航天器100米遠的地方活動。

航天員可以通過載人機動裝置左右機械手臂上的控制器,控制高壓氮氣從安裝在不同部位的噴管噴出,從而控制飛行姿態和速度。

航天員訓練的航天員訓練,宇航員是怎樣訓練的

選中的預備航天員必須經過體格 專業等方面一系列的嚴格訓練,才能成為正式航天員。訓練的目的是提高航天員對特殊環境因素的耐力和適應能力,熟練掌握有關的航天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航天員訓練始於60年代初期。早期航天員訓練重點在增強航天員對航天環境因素的機體耐力和適應性,提高操縱載人飛船的能力。從70年代末開...

航天員劉洋的個人,航天員劉洋的個人資料

劉洋,女,漢族,1978年10月生,河南林州人,1997年8月參加工作,200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社會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工程師。2013年2月1日,當選為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 時代楷模 榮譽稱號。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 兼 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

郵太空作文以家書的方式寫給航天員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了嚮往,也有過許許多多的勇敢嘗試。從最初的古代人模仿鳥的飛翔,孔明燈 飛機的發明,到現在我國 神舟七號 的成功發射和成功返回地面都證明了 只要有夢想,經過不斷的努力就能實現夢想。我的航天夢想是我既能在太空安家落戶,又能開著宇宙飛船在太空遨遊。就像我們人類既可以在地球上的某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