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哪些地方最乾旱,雲南哪些地方最乾旱

2022-02-14 01:15:49 字數 4011 閱讀 5276

1樓:百斯盾

滇中:宜良、石林等地!有名的珠江第一瀑-------大疊水瀑布直接已經斷流!昔日的滇中糧倉宜良小春絕收,大春也眼見著就種不下去了!

2樓:花好月圓客棧

2023年雲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災,乾旱範圍之廣、時間之長、程度之深、損失之大,雲南民眾在取水點取水均為雲南省歷史少有。其中楚雄市尤為嚴重,20餘萬農村人口缺水。嚴重乾旱已經造成全省742萬人、45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雲南各災區採取憑票供水、築壩蓄水、組織運水等措施保障災區民眾用水。2023年小麥播種面積3700萬畝,受災面積達3148萬畝,佔已播種面積的85%。雲南省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已把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

3樓:設計小孩

不知道您是要問了幹什麼!雲南好多地方都幹,最直接您看天氣預報,最近幾個月沒有下雨的地方都乾旱,雲南地區特殊懸殊大,山腳的可能不幹旱,但是在半山上的,山頂上的村子就幹了,又沒有自來水,就靠地窖或者上洞裡水之類的過日子,報紙網上宣傳的乾旱**倒是真的,但是呢真正乾旱的,需要幫助的有多少得到幫助了,領導重視的地方就到處宣傳讓幫助,有些上溝裡的又貧窮的,**也不關心,連問的人都沒有。怎麼說呢真正乾旱的不是天氣,感覺乾的是有些人都腰包,捐款也不少了,但是就沒看到有些什麼作為。

看您給分這麼多,要是想做點好事的話我覺得直接把您的愛心送來吧,捐款就不知道錢到哪去了。

雲南乾旱地區有哪些

4樓:申奇

文山壯族苗族州是雲南旱災最嚴重的地方,據雲南省氣象臺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均已發生嚴重乾旱,其中紅河、文山、曲靖、昆明、玉溪、楚雄、大理、保山等地最為嚴重,許多地區為重旱。截至目前,乾旱已經導致全省597萬人、35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330多萬人因旱造成生活困難需**救助。小麥、大麥、豆類、馬鈴薯、油菜、蔬菜、甘蔗等秋冬播種農作物受災面積達85%以上,小春糧食(夏糧)將因災減產50%以上,林地受災面積達4300多萬畝、報廢400萬畝,乾旱造成全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

5樓:額額懂啊懂啊

要打深水井才有水要打井的可以找福建打井隊,打不出水不要一分錢,可以合作關係雙贏

雲南乾旱的原因? 5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響。雲南處於低緯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於青藏高原東南側,臨近我國南海和孟加拉灣,屬季風氣候,而且是高原地形,容易形成「焚風效應」。「焚風效應」是由於比較潮溼的空氣在迎風山坡上升時,水汽凝結成雲雨,到山頂後空氣已經變得比較乾燥,然後沿著背風坡下沉增溫,此時空氣便變得更加乾燥和炎熱,特別是省內幾條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脈對氣流的隔阻,導致空氣中含水量極低,難以形成有效降雨。

二是多變的氣候環境影響。雲南氣候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受大氣環流和海洋洋流週期性變化(如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影響大,除此之外還有個特點,就是乾溼兩季交替明顯。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乾季,從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溼季,一般來說,溼季佔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導致整年的乾旱。

而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候多發,一旦海洋季風無法抵達陸地或者陸地高壓(如青藏高原高壓)過於強大,使孟加拉灣水汽無法輸送到雲南地區,或者輸送不足,就會造成降雨不足。

三是複雜的地質構造影響。雲南全省山區、半山區面積佔94%,壩子(河谷、盆地)僅佔6%,地勢垂直高差大,海拔最高點和最低點相差6600多米,山高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順著地勢快速向谷底江河彙集,利用較為困難。另外,湖泊、江河雖多但多處於低海拔位置,將水資源從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區的難度很大。

全省岩溶面積11萬平方公里,岩溶地區的降雨徑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滲至地下,難以發揮對地表植被的涵養作用。

四是水利設施基礎薄弱,在09年大旱之前,地方水利設施長期得不到修繕,小型水庫、壩塘等多建設與六七十年代,常年失修。農村供水設施缺乏有效管理,加之水費徵收標準低,維護經費投入不足,管護困難。許多村莊的蓄水池、小壩塘靠天蓄水,管理不到位。

在一些尚未貫徹落實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山區農村,旱情發生前一些村民不重視水利設施管護,不注意節約用水,在旱災發生時面臨無水可用。而主要江河缺少用於灌溉水利工程設施,水庫調蓄能力不足,河谷中的水無法提至山坡居民點和耕地。雖然雲南**計劃在今後的6年中,雲南省要累計投入1000億元左右,開工建設100件以上骨幹水源工程和100萬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完成541件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但是需要時間進行建設。

五是雲南精華所在的滇中地區,人口密集,屬資源性缺水,人均水資源約為全國水平的70.8%,其核心部分的滇池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188m3,比京津唐地區的(260~337m3/人)還低。區域內的水資源豐富的河流呈峽谷地形,山高水深,地形複雜,水資源開發難度較大,成本較高,而區內已有水利工程主要以中、小型水庫為主,難已形成規模效益,徑流調節能力小,屬工程性缺水。

滇池還受到嚴重汙染,屬水質型缺水。滇中地區的水資源困境迫切需要採取工程手段進行解決,雲南省內希望引金沙江水進行滇中調水工程。

7樓:匿名使用者

客觀原因網友專家已經總結得很清楚了。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響。二是多變的氣候環境影響。三是複雜的地質構造影響。

人為因素:1、水利設施基礎薄弱,在09年大旱之前,地方水利設施長期得不到修繕,小型水庫、壩塘等多建設與六七十年代,常年失修。2、亂打「防雹彈」眾所周知,雲南經濟支柱是菸草,每年正直雨季,該下雨的時候,為了保住雲南的菸草,天空有點烏雲就打防雹彈,大範圍的打防雹彈的結果,烏雲也就煙消雲散了,冰雹是沒有了,暴雨也沒有了,連小雨也沒滴幾滴。

雨季時沒有下雨,地下水積蓄自然少,到每年入春時,本應要有潮溼空氣上升,凝結成雲雨時,卻因底面水汽蒸發量較少,凝結不成雲雨,自然造成了第二年的乾旱。3、大面積種植高耗水的外來物種桉樹,使地下水減少,空氣溼度降低,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降水難形成。4、大面積砍伐樹林,植被破壞嚴重。

8樓:匿名使用者

據新聞報導,雲南連續乾旱四年,除上面各位大俠的分析之外,我和我的朋友還有另外的想法。我們斗膽預言:不久的將來雲南或許要有大**。

給我聯想的是2023年唐山大**之前當地的大旱。分析其原因:地殼擠壓產生巨大的熱量,儘管地表溫度變化微小,但持續時間長,範圍極廣,人類不易察覺。

由於整個擠壓變形區都會發熱,所以從整體上講。其發熱總量將非常巨大。於是該區域內不太容易聚集雲層,進而發生乾旱。

隨著主震的結束,地溫會隨之降低,冷空氣容易迴流,這時候震區常見降雨。這又給救災和災民生活帶來更多不便,甚至引發次生災害。希望當地**多多少少地做一點準備。

以上言論經供參考。

9樓:匿名使用者

氣象專家分析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加劇,破壞了大氣結構,造成海洋季風無法登陸形成降雨,是導致這次極端乾旱的主要原因。

通過分析廣西上空大氣結構,專家發現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在臺灣島至中南半島之間,形成了一條長3000多公里、寬度跨越4個緯度的巨型高壓壩。

造成此次乾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壓壩破壞了大氣活動。高壓壩像一堵牆,橫在廣西南部上空,阻擋太平洋水汽西進。即使北方有冷空氣南下,也無法與水汽匯合,造成廣西、貴州、雲南交匯地區自從2023年8月以來就幾乎沒有降雨,遭遇50年來少有的極端乾旱。

秋冬季節降雨減少伴隨著氣溫持續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陸地海洋間溫差減小,海洋季風登陸動力減弱,海洋上的水汽無力與北下的冷空氣匯合,難以形成降雨。

10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人自做孽,不可活。種那麼多的小葉桉。要知道降水和地面蒸發量有很大關係。地面的水沒有蒸發量了,還有什麼雨水。等死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乾旱的真正原因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壞,熱量未被植被吸收。修建大量小水電,導致地表溫度升高,水氣無法凝結,無法形成降水。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下雨所以就幹了。主要原因是暖溼氣流沒來雲南,地球大氣環境已發生改變。

13樓:發育不完全

2023年三峽水電站開始蓄水發電,2023年全部完工。 長600多公里的三峽水庫,從某些方面來說,對大自然的生態氣候環境做出了極大變動。

百年一遇的雲貴川乾旱,連續出現了四年。在我看來,三峽水電站的截江斷流在其中必然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雲南的旅遊,雲南旅遊,去哪些地方最好?

推薦一條滇西北自助遊路線,人少 風景好,有問題,請追問 當地習俗沒有什麼,有禮貌尊重人家就可以了,雲南少數民族眾多,各種節日很多,一般來說,秋收後 春節期間,各種節日多些!出發地 昆明 火車 麗江 飛機 網上預訂機票便宜!昆明 大理 麗江 火車 票價90 110元 昆明 大觀樓公園 西山景區 圓通寺...

雲南旅遊北線有哪些地方,雲南旅遊哪條線路好玩

大理 蒼山,洱海,大理三塔,蝴蝶泉,麗江,拉市海 玉龍雪山 藍月谷 黑龍潭 玉水寨 香格里拉 虎跳峽 瀘沽湖 普達措國家公園。雲南旅遊哪條線路好玩 大理麗江一線好玩點,景點多特色多 雲南南北線自駕遊攻略 去雲南旅遊的線路應該怎麼安排?可以來遊玩這條路線,麗江 源迪慶 香格里拉 德欽 梅里雪山,從麗江...

我國哪些地方最適宜發展銀杏,我國哪些地方最適宜發展銀杏樹種植

根據銀杏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對於銀杏的發展,我國大體上可分為七個區。一 東北低溫影響區 從河北省北部到遼寧省,屬於近海地區,氣溫日變差較小,降水量也較充沛,一般大於600毫米,空氣相對溼度大。這些都有利於銀杏的生長結實。該地區對銀杏生長結實的主要限制因子是低溫,特別是常見的早春期連續高溫之後,再出現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