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對納蘭性德的評價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2022-02-13 15:08:26 字數 1647 閱讀 6150

1樓:小月有愛

‍‍手頭沒資料,憑記憶強答吧。首先要知道王國維對詩詞的評價標準是"隔」與「不隔」。不隔是好詞,隔要差一點。

對納蘭的評價說明王國維認為他不隔。不隔,我的理解就是真切,不炫技。像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全是大白話,但那淒涼,那無奈,真切。

回到納蘭。所謂「自然之眼」就是超強的感受力,「自然之舌」就是超強的表達力。超強的感受力能體會到常人覺察不到的細膩之處,超強的表達力能寫人人感同身受卻無法言之於口的曲折之處。

未染漢人風氣,也要從這兩條說:沒完全漢化的女真族野性未泯,看人看事更天真更本質,所以感受力強;沒被明時文人炫技僵化的固有思路同化,所以表達力強。‍‍

2樓:最愛甲丙丁

就是死的太早,要是能活到七老八十,感悟更多,能成為中國第一大詞人,現在只能排第六

3樓:黑哥解答

對他的評價還是非常奇葩的,說他和漢人走的非常的近,粘上了漢人的不良習慣。

4樓:以心

‍‍我覺得這個不能太較真,王國維的大概意思就是,納蘭兄沒有受到漢人將近兩千年來形成的固定文學套路,還是靠自己單純的認知去搞文學——不會看見梅花就暗香疏影、看見丁香就愁眉不展。當然,個人認為王老先生本身就有極其濃重的「漢人風氣」,所以他說話非得是一套一套的,難免喜歡穿鑿附會,引經據典,其實他無非是想說納蘭詞比較率真自然,興許是王老為了顯示自己牛逼,就故意加了一句「未染漢人風氣」。‍‍

5樓:薊依萱

‍‍紅樓夢中提到,好詩詞渾然天成,若真是得了好的,便是不按照規則韻律平仄又有何礙?王國維寫人間詞話擺明了是入了詞的的圈套,又何必深究其弊,莫非漢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竟也是生堆硬砌出來的?於我而言的古今漢人風氣,倒是「於夢中偶得」更為妥帖。

而恐怕王國維自己杜撰出來的他想說的,一語攬盡詩詞曲,也太託大。‍‍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字,真。這個問題,你要聯絡王國維本人的好惡,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說過「隔」與「不隔」的分別,這裡他曾講過,並不支援為了故意掩飾而使用的代詞,以及典故。比如把「桃花」寫作「劉郎」之輩。

這放在詞裡有一種故意的感覺,我們可稱之為做作。這種所謂「做作」,與我們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比如我們美女,不喜張揚,喜歡猶抱琵琶半遮面的。

說話不喜直接,戰國時外交,甚至常用詩經裡的話來對映和暗示。這種思想,如果把握的得體,便能造就美感,若是不得體,則是一種做作。王國維所言納蘭沒有的習氣,便是漢人心中除不掉的那種不真實的屏障。‍‍

7樓:万俟凡絲

‍‍「未染漢人習氣。」其實我並不太理解靜安先生為什麼作此評價,畢竟納蘭和漢人一直走的很近。人間詞裡給他的評價很高,比大部分人給他的評價都高。

但考慮到人間詞話比較偏激,觀點獨特,對於很多人的評價都很有爭議,不可全信。納蘭詞最大的特點就是情感有餘才學不足,悼亡詩別友詩肝腸寸斷的情感信手拈來。但比起北宋以來的大家依舊筆力見拙。

花間派的精髓也沒學全。王國維最後也寫到他尤其厭惡某幾人的堆詞壘句,所謂漢人風氣,大概就是這個吧。‍‍

8樓:來自上方山幽韻撩人 的胭脂花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王大師特別看不起南宋詞人。辛棄疾除外。但是南宋還有李清照,蔣捷,姜夔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表達的是什麼,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表達的是什麼

拓展 1.王國維認為治學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詞句出晏殊的 蝶戀花 原意是說,我 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王的治學第二境界是...

王國維筆下三境界是什麼意思?王國維的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段話的字面意思是昨天夜裡颳起了寒冷的西風,碧綠的樹葉已經凋零殆盡,實際就是秋冬之交的季節變換,一片秋風蕭瑟,何等的淒涼,而就在這蕭瑟與淒涼之中,我自己一個人登上了高樓,推開窗子卻望不到路的盡頭。這裡的 天涯 是指路很遠曠。到此刻,我的心境與季節已經完美...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第一境界以西風颳得綠樹落葉凋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版高樓,居高臨下 權 遠矚,看到遠方看到天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干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鬥爭的主要矛盾。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這一境界是立志 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