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鳳雛是故意死的,龐統是劉備故意害死的?為什麼

2022-02-06 10:05:39 字數 4109 閱讀 5797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的龐統: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

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其所埋葬的乃劉備親自選的,後來遂取名「落鳳坡」。

《三國演義》裡的龐統:。攻雒城,因疑於諸葛亮欲爭功,不聽從諸葛亮書信勸阻,且臨行前與劉備換馬,騎了劉備的白馬,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因騎白馬目標明顯,張任下令專射起白馬的,為亂箭射死。

央視經典版《三國演義》裡的龐統:如第2條

2023年《新三國》電視劇裡的龐統:確實為故意死的。龐統勸劉備取西川,劉備不肯,劉備說並非他不想取西川,他比誰都想,只是無故發兵,有違其一生所標榜的仁義,讓他以後無法面對天下人,龐統感念劉備恩德,決定「士為知己者死」,於是設下計謀,讓人故意透露劉備行蹤給劉璋,使得張任埋伏在落鳳坡,最終自己被射死,但出發前留有書信給劉備,讓劉備事後拆閱,告知劉備一切,並說劉璋聽信讒言無故在劉備回軍途中射殺劉備軍師,讓劉備師出有名,可以光明正大攻取西川。

2樓:

不是 三國裡面活躍的人 都不是那些腐儒 不會輕言生死

其實就是很普通的中埋伏戰死

不要看後來人說那些急功近利云云 都是馬後炮 兩條路 哪條都可能埋伏 也可能都埋伏 想到了也得選一條走 想不到也沒什麼奇怪的 失算加上點背 一不留神就死了 曹操也多次犯錯被打的慘不忍睹 人家運氣好就沒死

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沒人會故意死吧。三國演義上說的意思是龐統為了和孔明慪氣急功近利,誤走落鳳坡被張任射殺。也暗中表明的盧馬坊主!

非真龍不可乘,騎則坊主。也可以說是劉備間接害死,劉備臨行和龐統換馬,張任說騎白馬者必是劉備,專射騎白馬者。龐統之死除了他故意的說什麼都行。。!!

4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電視劇瞎編的 龐統作為劉備的頭號謀士,怎麼可能,找理由有很多方法, 龐統死的時候劉璋和劉備已經打了一年多了。

三國演義書裡是中了張任的埋伏被射死在落鳳坡

三國志史書裡 龐統是指揮攻打圍雒不小心中箭身亡,有史學家後來證實了,龐統是有故意的成分,但是不是故意死,而是因為張任堅守不出,劉備攻了近一年,久攻不下,劉備客軍作戰,後又有張魯,又擔心荊州,拖時間越長越被動。所以龐統用自己作為誘餌引張任出戰,但是命不好,中箭把命丟了,但是還好城因此攻下來了,只是代價太大了。

5樓:濃飲杜康思雨露

沒事誰願意故意死, 他就是剛進劉備營,一種急迫想立功的心態,.試想一下 他進去面對名望已高軍功卓越的諸葛亮,還有關張這親信兄弟,他怎麼立足?

6樓:

從來沒聽說過還有故意死這條路

龐統是劉備故意害死的?為什麼 10

7樓:完美假知己

不是的,龐統是劉備徵蜀的軍師,沒有動機這樣做,史書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鳳雛」龐統為什麼會死於落鳳坡?

8樓:凮起雲湧

龐統因為被飛箭射中所以死於落鳳坡。

建安十九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

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裡虛構的,他並沒死與落鳳坡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及「裴注」寫得很清楚:建安十四年(209),劉備自領荊州牧。建安十五年(210),龐統歸劉備,不久便深受器重,與諸葛亮併為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劉備入蜀,欲使其攻漢中張魯。這本是送上門來的良機,劉備卻因恐有損其「信義」名聲而一度有所顧慮。正是龐統力勸其藉機奪取益州,並剖析利害道:

「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一席話點醒了劉備,促使他立即下定決心,親自率兵人蜀。這是劉蜀集團的一大戰略步驟,也是劉蜀大軍前所未有的一次分兵。

兩位軍師,諸葛亮留鎮荊州,龐統則輔佐劉備人蜀。當劉備與劉璋初會於涪城時,龐統主張就此擒獲劉璋,不戰而定益州;劉備因「初入他國,恩信未著」而未予採納。次年,即建安十七年(212),龐統又進獻取蜀三策: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劉備取其中策,詐稱欲還荊州,擒斬劉璋大將楊懷、高沛,從而正式開始了奪取益州之役。我在拙著《三國演義》評點本》第六十三回總評中寫道:「歷史上的龐統在奪取益州的過程中,作為劉備的主要助手,協助指揮全軍,取白水,襲涪城,奪綿竹,節節勝利,進圍雒城,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直到建安十九年(214),他在率兵攻城時不幸中流矢身亡,年僅三十六歲。此後不久,劉備便奪得雒城,進逼成都。而諸葛亮則是在這年初統兵人蜀,與張飛、趙雲等『分定郡縣』,然後『與先主共圍成都』。

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作用,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虛構了龐統在『落鳳坡』遭到埋伏,被亂箭射死的情節,有意將龐統之死提前,以便諸葛亮儘早入蜀。這樣,龐統所起的關鍵作用被降低,諸葛亮則被寫成了奪取益州的主要指揮者。這對龐統來說不夠公平。

」劉備奪取益州,順利實現了「跨有荊益」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後又以益州為根據地,奪取漢中,達到其一生事業的頂峰,龐統對此功莫大焉。而龐統的不幸犧牲,則使劉備失去一臂,是劉蜀集團的巨大損失。如果龐統不早死,諸葛亮要麼可以晚幾年入蜀,要麼可在劉備定蜀後與龐統互相置換(諸葛亮到成都輔佐劉備,龐統則去鎮守荊州);果真如此的話,荊州或許不會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會大不一樣。

儘管史實已無法改變,但英才早逝卻不能不令人扼腕長嘆!

關於龐統死後的葬地,《龐統傳》未作明確記載。這在《三國志》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夏侯悼、夏侯淵、曹仁、荀或、荀攸、賈詡、郭嘉、張遼、馬超、黃忠、趙雲、法正、張昭、顧雍、周瑜、魯肅等重要人物的葬地,《三國志》均未明確記載)。而唐代以後,歷代均有文獻記載龐統墓在羅江縣鹿頭山上,南宋大詩人陸游便作有《鹿頭山過龐士元墓》一詩:

「士元死千載,悽惻過遺祠。海內常難合,天心豈易知。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秋來滿斷碑。」明代曹學儉所撰《蜀中名勝記》卷九《羅江縣》條,概括唐宋以來的記載雲:「《寰宇記》:

『白馬關,在羅江西南十里……』《志》雲:『山上平坦,有小徑,僅容車馬,三國時營壘也。其下名落鳳坡。

』按鳳雛先生龐士元,侍昭烈至此,卒於流矢下,其葬在鹿頭關桃花溪東岸。」這是可信的。我曾經指出:

「其故鄉襄陽距離遙遠,且為曹操地盤,還葬原籍是不可能的。……由於這裡(鹿頭山)地勢高阜,背景開闊,距雒城亦不過數十公里,痛失良佐的劉備將龐統葬於此處是很有可能的。」正如《三國志》未記關羽葬地,卻並不影響洛陽關林和當陽關陵的真實性,《三國志》未記張飛葬地,卻並不影響閬中張飛墓的真實性一樣。

龐統是劉備奪取益州的最大功臣,龐統墓則是這一戰役的一座豐碑。它與劉備入蜀後與劉璋歡聚飲宴的富樂山(在今四川綿陽市)、曾經駐紮的葭萌關(在今四川廣元市)一起,成為蜀漢在今四川境內最早的一批遺蹟。而論儲存之完整,在廣大民眾中知名度之高,龐統墓無疑在其中居於首位。

從宋代起,墓前修建了靖侯祠 (龐統諡靖侯,故名,俗稱龐統祠),歷代又多次修茸擴建。千百年來,祠墓相伴,翠柏青青,成為蜀中一方名勝。

10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龐統死於落鳳坡是**作者自己的意思,因為龐統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建議,自己一意孤行,中了埋伏。真正的歷史上龐統死在一次攻城中,被箭射死。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 敵軍只知道騎白馬的人是劉備 卡龐統卻騎著白馬 當時伏兵突襲,而且山中埋伏弓弩手 都把箭瞄準主帥-龐統 當然 龐統成了一個很鮮明的目標 所以最終命喪落鳳坡! 希望採納

12樓:匿名使用者

落鳳,鳳落下來,還不over

龐吉 龐文與龐統的關係,龐文是怎麼死的

樓主說的龐統是鳳雛還是 少包3 裡何中華演的那個?搜好看的古文 不要穿越要龐文 中國有多少個叫龐文鞠呢 全國共有 1 個龐文鞠 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如果滿意,請及時點選右上方的採納,謝謝 歷史故事三俠五義中龐文下場 龐太師怎麼死的 龐太師是什麼人 一 龐太師是古典名著 三俠五義 中文學的人物,名龐吉...

落鳳坡是在龐統死前死後立名,龐統死的“落鳳坡”是後人附會的名字嗎?

龐統道號鳳雛,既然叫落鳳坡,自然是龐統去世後立得,不然即使叫個落鳳坡都不會出名的。之前就有這個名字。然後就因為 落鳳 一說。才說龐統會死在那。龐統死的 落鳳坡 是後人附會的名字嗎?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鄉 龐統祠旁約2公里處。位於老陝路旁,距德陽僅15公里左右,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後一道關隘,為省...

龐統的死與落鳳坡有關係嗎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 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 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 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