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六回讀後感,三國演義第6回感受150字

2022-02-06 05:49:33 字數 2669 閱讀 6309

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意思 自己看著寫吧- -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準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聽李儒計要從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

李、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

孫堅飛奔洛陽救火,於井中得玉璽,離袁紹而去江東。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後埋怨袁紹「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投揚州去。,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

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

三國演義第6回感受150字

2樓:

《三國演義》第六回:焚金闕董卓** 匿玉璽孫堅背約,這回講的是董卓因為呂布戰敗,於是遷都長安,在洛陽大肆屠戮,孫堅救了宮闕之火,無意間發現了玉璽,於是拿著玉璽背約回江東去了,而袁紹等人不肯追襲害的曹操戰敗。於是眾諸侯散夥。

讀過這回,最大的感受就是董卓之殘,孫堅之精,曹操之專斷,袁紹之無謀。董卓在臨走時還不忘抄了洛陽富戶的家,捲了錢財去了長安。孫堅、袁紹、曹操等十八路諸侯結義時信誓旦旦,結果各自居心叵測,先是孫堅背約,然後曹操獨斷專行,袁紹等無謀,放任董卓,從而導致一場轟轟烈烈的剿賊計劃成為泡影,也為後來群雄並立奠定了基礎,這也標誌著大漢王朝的搖搖欲墜,漢獻帝空有帝名,而權力在於董卓,十八路諸侯名為就應,其實各自心懷鬼胎,各為私利。

這也就標明著《三國演義》這部著作已經從東漢的末年王朝故事過渡到了早期的群雄割據故事,後來的呂布之死、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趙雲之死、劉禪之降分別標誌著群雄割據晚期的開始、群雄割據的結束、三足鼎立的開始、三國末期的開始和三足鼎立的結束,可以說第六回便是一個分水嶺,以前的是東漢末年,從這以後,主角不再是漢獻帝,而是以袁紹、曹操為主的割據勢力。

3樓:仔細

╮(﹀_﹀)╭嘻嘻嘻(♡˙︶˙♡)

4樓:

(★丶丶丶★)????

三國演義第六章概括,三國演義第六回主要內容

1 三國演義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為了避開十八路諸侯的討伐,將洛陽一把火燒了,遷都到長安,途中留下徐榮阻止追兵,而聯軍中,除了曹操一人,其他人均不願意追擊董卓,曹操被徐榮伏兵大敗,但是卻從此名聲大振。聯軍中,孫堅為先鋒,首先抵達洛陽,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在一口廢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

三國演義第92回讀後感,三國演義第92回讀後感50字以內

讀了 三國演義 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國演義 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以三國時期魏 蜀 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 秉燭達旦 千里走單騎 過五...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400字

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了 三國演義 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國演義 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