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傳記和歷史及現代出版的有關孫策的書籍

2022-01-31 14:36:01 字數 1699 閱讀 6518

1樓:賀顯華老師

孫策(175~200)

中國東漢末軍閥,三國時吳國的奠基者。孫權之兄。字伯符。

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 興平元年(194),至壽春從袁術,不得志。二年,乃託辭率其父所遺千餘兵南渡江,進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諸部。

孫策善於用人,軍紀嚴明,沿途無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援,所向皆破。建安二年(197),袁術稱帝 , 孫策與之決裂並接受漢朝參與討伐袁術的詔令。三年,拜討逆將軍,封吳侯。

四年,袁術死。孫策率軍攻廬江太守劉勳 ,得袁術 、劉勳殘部2萬餘人,領廬江郡今安徽廬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 ),於是統一江南,為孫氏割據江東奠定了基礎。此時北方袁紹勢力正強,曹操對他極力拉攏。

正當孫策欲渡江北進,繼續擴大勢力時,被仇家刺死,臨終前囑孫權繼承其業。

作為東吳的開山鼻祖,孫堅、孫策父子的人品與經歷是頗有幾分相似的,兩人都心高志大,敢於問津帝王之霸業:都驃悍剛烈,武藝出眾,勇與身先士卒:而且最後都是麻痺大意,死於非命,壽祚不永.

孫策的驍勇果敢酷似乃父,而韜略見識似乎還更勝一籌。孫堅陣亡時,孫策年僅十七,卻已顯示英雄本色了。為了繼承父志,他毅然放棄了使他父親丟掉性命的傳國玉璽,以此為代價向袁術借了三千兵馬作為自打江山的資本。

那個卑劣而又愚蠢的袁術還自以為佔了大便宜,雖然這時的孫策還未褪盡好強爭勝的孩子脾氣——與太史慈的格鬥就活象兩個任性的頑童的打架,但他由於得到周瑜的幫助,注意延攬人才,善於採納妙計,在加上他本人又武藝高強,總能親冒矢石,衝殺在前,因而在江東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贏得了小霸王的威名,奠定了江東的基礎。

不幸的是,可能因為對江東的開拓太過順利了,這位少帥逐漸養成了極度惟我獨尊的壞脾氣。如在對於吉的事件上,這種脾氣得到最明顯的體現。當然這也是每一個君王的通病,只是孫策就更加突出罷了。

孫策的輕率比起他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郭嘉對此早有預言「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果然,在厲兵秣馬、準備逐鹿中原的時候因單騎出獵而被刺客暗算。

死時二十六歲。他臨終時對孫權說:「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能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不單是有自知之明的鑑定,而且也是對孫權的最好評價。孫權儒子,惜哉,假若孫策不死,天下事未可知也

2樓:童無忌

沒有具體孫策的傳記僅有《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覆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202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三國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提供以上的近現代歷史人物傳記,提供一篇1000字以上的近現代歷史人物傳記

宋美齡,海南文昌人,1897年3月生於上海。幼時赴美國接受教育,在美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17年返回上海。1927年底與蔣介石結婚。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離臺赴美,長期居住在紐約。跨越3個世紀的宋美齡,在歷史的風雲際會中瑕瑜互見。非僅憑恃其出眾的才華和超卓的智慧,更重要的是 妻以夫貴 的幸運...

現代漢語中極了和死了的用法及區別

二者在表面上似乎一樣 但嚴格的說 這二者不能相提並論 現代漢語中 極了一般是表達程度 譬如熱極了,而死了 是形容幾乎要死了 這幾乎要三個字在實際使用時往往都忽略了 現代漢語中的介詞,副詞,區別詞的含義和用法各是什麼 代詞1 代詞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可以代替或指示名詞 動詞 形容詞 副詞 數詞和...

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孔子的歷史地位及對世界的影響

東漢,國家才正式把孔子作為國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個縣都要建廟祭祀孔子。每年春秋兩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兩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學官主持,後來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後,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孔子的封號也不斷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為和上帝 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 大祀 這種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