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三冗及積貧積弱問題,北宋中期的三冗問題及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

2022-01-04 02:12:43 字數 4324 閱讀 3209

1樓:何日夢醒

所謂三冗兩積

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有宋一代,為避免重蹈唐代滅亡的覆轍,在官和兵兩方面都進行了精心的收權和分權的工作。

在官吏制度上,為防止出現朋黨之爭的重演,在官衙設定上強調使各機構互相不通氣,互相制約,在****中,分割了宰相的權力,宰相只負責中書省(所謂『中書主民』),另設樞密使(樞密院長官)主管兵權(只有奉旨發兵的權力,無權實際統率軍隊),而主財的三司也不需要向宰相負責,而是直接向皇帝負責。宰相之下還有實為副宰相的『參知政事』,進一步對相權形成制約,在地方官的任命上,任命必須出於朝廷為其一,多用文官為其二,幾乎重要的州府都有皇帝直接派出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通判為其三,使地方官的任何離心行為都需要冒比唐代大得多的風險。而且,官,職分離,有官不一定有權,官職在多數情況下只代表俸祿的多少,而權力往往以臨時任命的方式授予必須的官吏。

最後,地方財政由**直接派遣的轉運使主管,從人,財兩方面遏制了地方的尾大不掉,同時也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冗員,同時,由於三年一升遷制度的普遍實行,使『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的冗員數量無限擴大,這一切,造成三冗之首。

自『杯酒釋兵權』以來,有宋一代對兵權的集中十分重視(同樣也是吸取唐代的經驗)不僅禁軍受皇帝直接指揮,精兵往往收歸**,在地方上,也多以文官制約武官,所有涉及兵權的**,輪換頻繁,使『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訓練鬆懈,戰鬥力低下,不湊巧的是,夏遼等國則在同一時期相當強大,為解決此問題,宋所採取的政策是增兵,但實際戰鬥力卻沒有什麼提高,於是再戰敗,於是再增兵,形成惡性迴圈。宋代初期採取的是募兵制,即百姓出錢,**招兵(這實際上是當時條件下為提高戰鬥力,使軍隊職業化,訓練系統化的一個必然,可惜的是,在不合理的兵制下,這些兵往往全無戰鬥力而成為地痞流氓逍遙自在所在),以後因太大的經濟負擔,不得已又部分採取了徵兵制,使百姓在交過錢後仍需當兵,從而激化了矛盾,並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有宋一代最強的兵,實際只出現於北宋滅亡,****失控的年代(如『岳家軍』,便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一些問題。

此兩冗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支出,加上戰場上一連串的失敗,形成冗費(第三冗)和積貧積弱的兩若後果。

2樓:亞露琪

軍事上,帝王實行更換駐地方針導致『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使戰鬥力下降,於是採取了募兵制,因此造成冗兵;政治上,帝王實行官、職、差、遣相分離的方法,造成冗官;與西夏、遼簽訂合約,每年上貢錢財,布帛,和冗兵、冗官而造成冗費 因此導致宋代三冗及積貧積弱。

3樓:**上帝的人

軍事上,因為怕人民造反,收留流寇,造成冗兵;政治上,官職繁雜,造成冗官;與西夏、遼簽訂合約,每年上貢錢財,布帛,造成冗費

北宋中期的三冗問題及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

4樓:

何謂「三冗」?北宋宋祁在上疏中說:「天下有定官,官無限員,一冗也;天下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多而無數,三冗也。

」(20)也有人認為,三冗指冗兵、冗官、冗費。不管怎麼說,冗官、冗兵、冗僧道,自然就產生冗費。「三冗」問題已成為北宋初期最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也是歷代封建王朝所沒有的。

我不同意所謂的北宋朝「積貧積弱」的說法,因為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更迭,宋朝有開國者被迫實行了削除軍隊將領兵權的辦法,是為「杯酒釋兵權」,致使後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打起仗來,軍隊的戰鬥力不強,所以有了諷刺男將領不如女人的「楊門女將」的故事。

而實際上,這可以說是中國自古以來,注重文明第一,而保護文明的能力不足的問題,這導致了中原文明屢次遭受遊牧民族的衝擊。但是最終我們看到的結果是,那些征服者最終都被這些被征服者征服了。

回到宋朝的情況下,其實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第一次增長到了1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當的高。宋朝,僅僅是不能打仗而已,其他方面,相當的強大。

宋代積貧積弱的原因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根上的問題 。

第一先說說宋朝的軍隊吧。這個機構把宋朝大半的收入都吃掉了。宋朝的軍隊,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爛的軍隊了,人又多,又不能打仗。

宋朝的軍隊是終身制的,就是你當了兵,就一輩子都是兵,還要在你臉上刺字。怕你跑了,人一生,能打仗的不過二十年,如果你活到六十歲那麼,還有二十年怎麼辦呢?在那裡吃糧了。

這樣宋朝的軍隊可以說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老,越來越沒用。一個國家有這樣的軍隊,怎麼能不弱呢??

再說,宋朝的官吏,當時宋朝尚文治國,這也是五代戰亂的影響,宋人知道了,不能以武將治國了。這回好了,大家都去讀書了,知識份子多了,大家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當官。但是那裡有那麼多官給你當呢,這樣就巧立名目,增力官名,本來可以一個人多的事,現在兩個人做,再住後,三個人做。

這樣官也就多了,官多了不太平的事也就來了,腐敗也就來了。(跟我們現在說一樣的,這個可以拿現在來比。)這些官要飯吃,那裡來糧啊,當然國家出。

這樣國家能不窮嗎??

最後說地理上的原因,這點也是很重要的,看看當時的地圖就可以瞭解了,當時的最大近威脅來自遼,為什麼呢??因為當是的北方沒有長城,太行山這些天然的戰略要地作為屏障,遼的騎兵可以長驅直入,幾天時間就可以飲馬黃河。當時又沒有對付騎兵的好辦法,(到了後來的南宋的岳飛才有了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是要多兵的。沒有兵是不行的。但是兵又是老弱兵~~~~現在想想都怕。

致少上面可以說是,當時的宋是一沒有地利,二沒有人和。如此能不弱嗎??

再加上宋朝的兩次變法,都以失敗結束。那就定型了這種弱貧的局面了。

6樓:匿名使用者

給西夏和遼的歲幣成為沉重負擔,而且宋代時平時將領沒有固定的軍隊,導致士兵與將領之間沒有足夠的信任和默契,使得宋軍隊戰鬥力不強

7樓:匿名使用者

你真以為宋代積貧積弱啊,宋代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時代,積貧說法相當的扯淡,軍事力量其實也不弱,只是運氣不好,北方接二連三地出現軍事強人,

8樓:匿名使用者

一句話:南宋缺相(南宋時岳飛等名將,多多,但沒什麼好的丞相),北宋缺將(除了開國時的楊業,北宋在沒什麼好的將,但是非常多的文相,比如寇準、王安石、司馬光等等)。主要還是皇帝的昏庸無能。

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你不能說的這麼片面,現在世人所說的積貧積弱可能說受了檀淵之盟和靖康恥的影響,但是觀察整個宋朝,你會發現宋朝的強大,你要相對當時的環境和戰爭物件,推薦看《鐵血強宋》剖析深刻,眼光獨到!

10樓:匿名使用者

針對唐朝安史之亂以來色藩鎮割據局面,背誦採取以系列措施加強**集權,實行軍政分離、財政與行政分離、派文臣做知州並以通判相牽制的管理方式,較好的實現**對地方的控制,但也造成積貧積弱的局面

11樓:

重文輕武、集權過度;政治腐朽,黨爭過盛

12樓:黑色睡白夜

趙匡胤和趙光義這兩貨惹出的禍

13樓:匿名使用者

重文輕武,武官的地位普遍沒文官高

14樓:弭平

誰說宋朝積貧積弱的?建議看看《鐵血強宋

15樓:

重用文官 增加軍隊 詳見人教版必修2 三冗

宋朝既然是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為什麼積貧積弱,又內憂外患呢 10

16樓:強文

經濟上是挺頂峰的 但是三冗問題嚴重 再加上不斷的歲幣供給

吃不消的 因為分權太厲害 行政效率和戰鬥力 都大打折扣

17樓:手機使用者

宋朝不是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

繁華的,得算唐朝..

封建制度的,得算清朝~

因為宋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的各種加強**集權的政策,使官僚群體過度膨脹,地方兵力不足,無實權..所以才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

18樓:雀眼

清朝才是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

宋只是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文官系統

這主要和當初趙匡胤武將出身後奪取政權,對武將都不信任,故把權力都放給了文官,而一力地削弱武將的權力地位,致使國家戰力下降……

19樓:邪冷眼

我不是說你們不對,但是,你們不懂歷史或沒有歷史眼光的不要亂說,糊弄無知小兒!

**或**職能所帶來的社會弊病並沒有阻止歷史前進的腳步。社會的進步才是真正的進步!宋朝的進步正是體現在這裡!

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單就社會進步而言,他的進步在於1、使得社會變成了平民社會,科舉的普遍實行使得幾乎人人都可以參與國家大事(大家歐陽修就是平民出身)2、國家大事不再掌握在貴族的手裡,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官集團。唐朝貴族是憑藉地方勢力來掌握權力如李氏的出身身也是這樣,而在宋朝已經沒有這樣的貴族了。

3、商業更發達,人員的流動更自由,這一點可以從書裡唐宋都城圖的比較中看到。《清明上河圖》大概誰都知道有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