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為什麼叫做人日,年初七為什麼叫人日

2021-12-19 11:50:52 字數 5541 閱讀 8439

1樓:欣欣自

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

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

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

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

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俗稱「人日子」。

2樓:匿名使用者

漢族傳統節日。時在農曆正月初七。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

漢東方朔《佔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

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它證明唐代的人日節,已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

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

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

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編輯本段]詳解

人日的來歷與傳說中女媧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據《北史·魏收傳》,晉朝議郎董勳《答問禮俗》雲:「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還有補充的說法,初八是穀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皇上在人日這天往往賜給群臣金彩人勝,「勝」,也稱「巧勝」,是一種裝飾品。《荊楚歲時記》:「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

又造華勝以相遺。」也就是說,或者剪綵紙,或者鏤金箔,制**形,貼在屏風上、帳上,戴在頭上,還相互饋贈。

3樓:匿名使用者

民風民俗,七人八谷,九豆十粟!

年初七為什麼叫人日?

4樓:青島小魚聊創業

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中國傳統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 或「七元日」。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

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於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髮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用餃子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5樓:

日的來歷與傳統中女媧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x,初三是羊日,初四是豬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穀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俗稱「眾人生日」。過去這天早飯時,人們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形,或用金箔刻**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

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

**以前,人日這天青年男女結伴到郊外遊玩,選「人日皇后」,中選者主持一天的活動。年長者則登上觀音山(今越秀山)或白雲山飲酒、吟詩作賦;女的去神廟參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區)賞花或拜黃大仙廟。

人日中建國後逐漸消失。

6樓:

人日的來歷

日的來歷與傳統中女媧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x,初三是羊日,初四是豬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穀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俗稱「眾人生日」。過去這天早飯時,人們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形,或用金箔刻**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

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

**以前,人日這天青年男女結伴到郊外遊玩,選「人日皇后」,中選者主持一天的活動。年長者則登上觀音山(今越秀山)或白雲山飲酒、吟詩作賦;女的去神廟參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區)賞花或拜黃大仙廟。

人日中建國後逐漸消失。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2月24日)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據天津市社科院歷史所羅澍偉研究員介紹,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或「七元日」。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於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髮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

羅澍偉說,過去,「人日」這天,中國一些地方有「麻稈點天燈」、「用豆熬粥治頭疼」、「婦女遛彎祛百病」、「登高賦詩」等習俗。但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這些習俗多數已消失。

目前,在中國南方一些地區還保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昇」;而在中國北方則保有用炒過的大米拌上飴糖,做成球狀或方狀食品食用,叫「響太平」,寓意「太平安康」。

8樓:秒懂百科

人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

9樓:油鑊先生

由於七日造人,故初七系人類的生日,是為「人日」,

是日,要尊重人,系古時漢族表達對人格尊重的一個重大節日,其重要性與冬至和年初一等同,所以,官府在該日是不可行刑的。

現在在廣東等地區依然保持著於該日人人要和睦相處,不可罵人,小孩犯事亦不可打罵,家人應當聚集一堂歡慶而不出遠門或追懷先人的習俗,人日的存在,繫上古華夏文明人性關懷的一個證據。

10樓:

在這一天,要用七種蔬菜煮成羹湯,期望來年大豐收,也代表新年告一段落,明天應該打起精神工作。

11樓:

這些都是神話!但在中國比較流行!這就當作是七夕好了!

12樓:自傲小道

因為在初一開始上帝創造萬物初七創造了人

為什麼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

13樓: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中國人民在這一天戴人勝,吃七寶羹,吃麵條,登高賦詩。

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2月6日,農曆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所以有了「人日」這麼一個說法,又名「人慶節」。

1.古人對於人類繁衍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古人對「人日」特別的重視,在這一天,人們將七種菜合煮為羹。體現出了古人祛病避邪,求吉納祥的美好願望。

2.在古代,「人日節」的時候有戴「人勝」的習俗。所謂的「人勝」就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

3.人日節,人們除了吃菜羹、戴人勝之外,還有一些風俗,例如登山、撈魚生、求子、吃麵條、飲酒、吃煎餅等等。

14樓:吳田田

人日的來歷

日的來歷與傳統中女媧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x,初三是羊日,初四是豬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穀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俗稱「眾人生日」。過去這天早飯時,人們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蔥、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和「董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形,或用金箔刻**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

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

**以前,人日這天青年男女結伴到郊外遊玩,選「人日皇后」,中選者主持一天的活動。年長者則登上觀音山(今越秀山)或白雲山飲酒、吟詩作賦;女的去神廟參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區)賞花或拜黃大仙廟。

人日中建國後逐漸消失。

15樓:唐子畏

人日民間傳統節日。正月初七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始重之。漢東方朔《佔書》雲: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睛,所主之物育,陰則災。

」樑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樓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

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注載北方人日有食煎餅之俗,稱為熏天。

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唐李適《人日宴大明宮恩賜絛縷人勝應制》詩:

「寶帳金屏人已帖,圖花學鳥勝初裁……向夕憑高風景麗,天文垂昭象昭回。」宋蘇轍《踏青詩序》:「眉之東門有山曰莫頤山……每正月人日,士女相與遊戲飲灑於其上。

」俗又以此日天氣陰晴佔休咎。《遵生八箋》:「七日為人,是日日色晴明溫暖則安泰,值風雨陰寒、氣象慘烈,思預防以攝生。

」江南《常熟縣誌》:「正月七日為人日,晴則少疾疫。」故民間有「人逢人日喜天晴」之說。

《本草綱目》則謂此日吞食赤小豆可祛病,直隸《廣平府志》:「人日點面燈以祭本命星辰。」晚近之世,已不重人日。

人日還跟人生轉世的觀念有關。古人認為,人在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死去,靈魂則在正月初一寄生於雞體內。初一的雞死後,靈魂在初二轉寄於狗。

之後靈魂又分別在羊、豬、牛、馬中轉生,初七轉生到人體。靈魂在轉生到人體內後,開始以人的形象出現。但是不久這個轉世的人也會死去,靈魂從而寄寓於穀物中。

而後靈魂再次轉生,完成第二次再生。這一過程被稱為正月的轉世。而這一傳說至後來,變成了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羊……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大年初一有哪些風俗習慣,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朋友你好!我是河北承德人,我們家的大年初一是 六點多吃餃子,吃完餃子就去親戚 鄰居家拜年,到了下午就是自己的自由時間了。我們家大年初一還有一些風俗習慣,那就是 初一不能動刀 包括剪子 初一不能洗衣服,在很早以前,初一還不能挑水等。貼春聯,起得非常早,搞個開門大吉的彩頭。吃過早飯以後,開始走街串巷,去...

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孃家

這位知友,初二回孃家只是民俗而已,同時也是迷信觀念 1 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 有說臘月28,有說29或30 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 2 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 外人 就不願進家了 3 已婚女人被認為是 外人 4 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 初一 5 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 或初二 晚上就回...

大年初一能洗頭嗎,為什麼大年初一不能洗頭

能,不能洗頭都是迷信 我這邊是大年初一什麼事都不用做,也不用洗,前一天都要做完,不讓把喜氣洗掉。不過應該也沒什麼關係。你願意也是可以的,但是民俗文化不可以。新時代什麼說法都沒有 我認為可以洗頭 為什麼大年初一不能洗頭?在正月初一的時候忌諱洗頭,據說這個禁忌出自於佛教,因為佛教規定信佛者初一十五要吃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