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在研學中要遵循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2021-08-29 21:43:23 字數 5217 閱讀 4423

1樓:匿名使用者

1. 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實現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

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與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目標,都是建立在新課程促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定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標,是從學生的培養與能力的形成都有一個過程的特點來定位,在總目標的指導下確定階段目標。新的地理課程目標強調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能力。

兩者的目標定位是相互聯絡、相互統一的。兩者目標整合就是要把共性目標和個性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科學與人文相結合、能情意合一的整體教學目標。

研究性學習課程有利於打破嚴格的地理學科內容體系,有利於加強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與實際生活、社會建設相結合。新地理課程目標提出“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關於家鄉的情況是綜合的,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習,收集、整理綜合資訊,在整合多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建立起綜合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課程使**式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少量原則性的教學建議,而是具體的教學要求。地理學科能力需要學生在**式學習和實踐活動為主的學習方式中形成。例如,能力培養目標之一“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別人交流。

”課堂教學雖然有小組討論、辯論等合作學習,但時間短,難以深入。而研究性學習倡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並將研究成果公開展示、交流,這種學習過程有效保證了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因此,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大力推行**式的學習、增加實踐活動的方式,促進地理學習方式變革,有效促進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目標的達成。

2. 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整合

學科課程是以間接經驗為基本內容,是學校課程的主體部分。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普通高中新課程計劃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兩種課程的直接目的不同。

掌握必要的體現於學科中的間接經驗是地理課程的直接目的,而研究性學習課程以獲取關於**學習的直接經驗,發展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直接目的。另外,課程學習的載體也不同,地理學科課程中,學習的載體是教材,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具有開放性,問題是學習的載體。研究性學習課程區別於學科課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學習方式的不同。

地理學科課程強調接受式學習,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去嘗試,在實踐中體驗、學會學習。

同時,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也存在內在聯絡。研究性學習作為學習方式不僅運用於研究性學習課程,也運用於地理學科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與地理學科課程中獲得的間接經驗,是互動作用、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地理學科課程教學是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基礎。

學生只有掌握了基礎科學文化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才能在研究性學習中得心應手。就知識而言,學科教學更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加深,而研究性學習關注知識的聯絡和運用。另外,研究性學習方式滲透於地理學科課程教學過程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可和地理學科課程教學打通進行。

整合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首先是教學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整合。加強地理教學中的“研究性”和研究性學習中的“指導性”,做到教法與學法整合,在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強化綜合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小組合作式等教學方法,使地理課堂教學和研究性學習共同擁有一套基本教法與學法優化整合的方法體系。其次,地理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性學習,開展地理小課題研究,使地理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互滲透、優化整合。

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是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教學整合的一種形式,即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安排研究性學習課程,結合相關專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以期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鞏固深化學科知識的雙豐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突出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的整合,在課程的內容和目標上按照分清層次、由低到高、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來規劃與構建。基本原則如下: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旨在構建一種積極、主動、自主的教學活動。由學生自願報名參加,利用課餘時間開展研究過程。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主要是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一個將課堂知識加以綜合和實踐的機會,而不是刻意追求大綱以外的新知識。研究內容應是學科知識的延伸、拓展,學科知識是出發點,同時也是歸宿。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過程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但又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研究,它不要求所有學生的研究都有結果,但要求激發和培養所有學生的創新精神。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向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並以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為先導。同時推進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原則上以一學期為一個週期。具體實施流程如下圖: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流程圖

4. 建立以培養地理學科能力為核心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模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髮展,我們已經認識到培養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是中學地理教學三項任務的核心。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是否能夠完成學科能力培養的目標呢?採取什麼途徑來完成學科能力培養目標呢?

4.1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在培養地理學科能力上的目標定位

研究性學習課程特別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特別注重學習的過程及學生的實踐和體驗。地理學科課程更注重知識的系統、學科能力的培養。課程實踐中,地理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具體地說,這樣的課程整合體現了以下目標定位。

第一,促進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提高

地理學科知識最大的特點是實用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就給學生創造了一次地理實踐的機會,利用地理實踐過程運用已知地理知識、學習未知地理知識,通過活動不僅提高掌握地理知識的能力,而且提高地理實踐能力。

有幾位高一學生想要研究“獅子座流星雨的產生及運動週期”,老師認為這個課題難度太大,不是現有地理知識所能解決的,勸他們換一個題目。在學生們的堅持下,課題組確立了。組員們廣泛收集資料,上網收集關於獅子座流星雨的相關報道、親自**獅子座流星雨、走訪大學和天文臺的專家。

他們把收集的資料全部整理編成了一本關於獅子座流星雨的完全介紹手冊。雖然都是間接經驗,但他們獲得了直接經驗,他們的研究目標基本達到,因為他們按照自己的認識完成了手冊的編制。按學科教學的評價標準,他們的成績不應優秀,因為他們都是照抄照搬他人的成果。

但研究性學習課程評價重參與、重過程、重體驗。他們的學習表現應該是合格的。

第二,積極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分析判斷能力是地理思維能力的核心之一,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為學生能力培養創設了一個開放性環境,通過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解決,從中需要學生站在相關資訊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這對學生來說是一次能力實踐的機會,更是一次提高分析判斷地理問題能力的機會。

幾位同學選擇校園附近的公園——長春南湖為例,以《城市公園環境的汙染現狀與治理研究》為題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實地考查了公園環境,有訪問公園管理人員的、有訪問公園清掃工人的、有定點觀察遊客環境意識的、有實地尋找公園汙染源的。在整理第一手資訊的基礎上,分析得出公園汙染物的主要**,進而提出公園環境治理措施。

學生們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主動收集資訊、處理資訊,並根據資訊分析、判斷,提出瞭解決問題的設想。

第三,培養綜合概括地理問題的能力

幾個喜歡時政熱點的同學組成了《伊拉克問題研究》課題組,組內成員在研究時有分有合、先分後合。一位同學側重地理學科,研究伊拉克地理位置、周圍鄰國、能源分佈、民族宗教構成、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等;另一位同學從歷史角度側重研究二戰以來中東局勢、兩伊戰爭、海灣戰爭、聯合國經濟制裁等;還有同學蒐集時事新聞。最後綜合資訊,多角度、多側面地對伊拉克問題的前途進行展望。

課題研究進行了一個寒假,最終遞交了一份質量較高的研究報告,並作了精彩的彙報,從伊拉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原因和目的、伊拉克問題的事態走向、戰爭給世界帶來的影響等四個標題進行了分析。

綜合性是地理科學的一大特點,綜合思維也是地理思維的特點。社會生活實際問題往往都是綜合的問題,需要我們運用綜合思維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分析,全面的分析問題。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學生多選擇生活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物件,有利於綜合概括地理問題能力的訓練、提高。

第四,促進學生地理思想的形成

地理思想觀念的形成是高層次的能力要求,也是在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廣泛運用地理知識的基礎產生昇華,變成理性認識而形成。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必需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發揮自身、集體的思維能力,在豐富的地理資訊基礎上總結自己的思想。普通的地理課堂教學,問題比較簡單,綜合性弱。

研究性學習課題則是複雜的大問題,需要學生多方位地去研究,開發自己、集體的潛能,從而促進地理思想的形成。

幾位同學的課題是《長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家鄉的變化及發展》。他們從地理、政治、歷史、生物等學科入手,通過長春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到長春經濟發展的現狀中的優、劣勢分析,最終提出長春未來發展的設想,而且把方案寄給了城市建委。我們不去跟蹤設想的結果,這些同學在研究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思維能力,通過親自體驗運用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地理科學的整體觀念,城市環境的生態觀念,人類社會發展的可持續觀念等都有了正確的認識,並且能將這些觀念應用到其他實際問題的思考中去。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步 理解界定問題 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背景,把問題情景與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絡起來,探尋發現問題,理解問題的性質和條件,刪繁就簡抓住本質,辨別並界定問題的思考。具體思路如下:

①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②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它?有什麼意義?

③我們對研究的問題已有了哪些瞭解?

④我們能做什麼樣的**或假設?

⑤我們應以什麼為中心研究?可從哪些方面研究?

第二步 尋求研究思路 學生在理解界定問題並作出**或假設基礎上,對**體驗過程(重點是問題研究方案的選擇和設計,包括實施研究的途經、形式、方法和技巧等)的思考。具體思路如下:

①我們打算怎樣進行研究?可用哪些方法?

②我們怎樣分工才能最大限度發揮人力、物力的作用?

③我們需要哪些資料?用誰的?**的?怎樣獲得?

④獲取的資料與研究的問題有什麼聯絡?對問題的解決有多大作用?

⑤我們怎樣篩選獲得的資料?怎樣進行分類整理?

第三步 嘗試表證結論 學生運用已收集並整理的能支援**和假設的實證資料,以合作和單獨的方式嘗試研討交流得出結論,對問題的**和假設驗證,並表達研究成果的思考。具體思路如下:

①我們用收集並整理的實證資料能得出什麼結論?

②這些結論與我們的**或假設有哪些異同點?

③如果得出的結論與問題假設有太多不吻合,我們怎樣重新研究?

④我們用什麼形式表達已被驗證的結論?怎樣表達?

第四步 考慮社會實踐 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形成了成熟的觀點後,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積極參與相關問題的社會決策,開展相應社會實踐行動的思考。具體思路如下:

①關於這個問題研究成果我們能做什麼?怎樣做才能對課堂上的、學校裡的、乃至社群中的決策有所貢獻?

②我們怎樣才能使其他人瞭解我們的行動?可開展什麼樣的活動?

③我們怎樣才能有助於或影響社群和主管部門決策?應該做什麼?

軍事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軍事地理學的介紹

軍事學概述 射擊學 彈道學 內彈道學 外彈道學 中間彈道學 終點彈道學 導彈彈道學 軍事地理學 軍事地形學 軍事工程學 軍事氣象學 軍事醫學 軍事運籌學 戰役學 密碼學 化學戰 軍事地理學的介紹 軍事地理學是研究軍事與地理關係的學科。探索地理環境對國防建設 軍事行動的影響和在軍事上運用地理條件的規律...

為什麼說城市地理學是地理學中的社會科學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規模,並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 settlement 的一種特殊形態。城市是一種複雜的動態現象,它的興起和發展受自然 經濟 社會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佈和遷移特點,都對城市的發展速度 性質 規模 ...

地理中考練習要難的,中考地理學習之記憶方法指導?

1 遊戲記憶法 有的地理知識可以適合做遊戲,可通過此法幫助記憶,寓學於樂。例如複習長江 黃河時,學生可分為兩大組,分別代表長江和黃河 每大組再分為三小組,分別代表上。中 下游。這樣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根據有關內容,開展答題接力遊戲。2 插圖記憶法 新編地理教材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插圖,這些插圖與課...